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来就没有什么自由的人生 » 第三章 筹学费,初试锋芒。(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章 筹学费,初试锋芒。(求推荐,求收藏。)

    县城唯一的国营菜市场在后巷,周边有个灯光球场,是篮球场,隔街就是人武部。

    这里永辉是有记忆的、熟悉的。

    菜场后面有一排两层共12间房,有院子与外面隔开。

    “大爷,我找场长,我是他儿子的同学。”永辉递了一支大前门过去。

    “才考上县中的?”大爷知道这回事。

    “是的,我来拿东西,马上要去学校看看。”

    “去吧,第二层,左起第三间。”

    “谢谢大爷。”

    “去吧,去吧,周斌(场长的儿子)也是个好孩子。”

    “咚咚。”

    “进来。”

    “周叔叔好。”

    “你是?”

    “周叔叔,我叫靳永辉,以后是您儿子在县中的同学。”永辉说着就把通知书递给周炳坤(场长)。

    “哦哦……好好,好样的。”场长看着录取通知书,嘴里说着,眼睛看着永辉。

    “周叔,我是农村的,家里四个孩子,我是第三个,全靠父亲一个人,家里很穷,我来上县中很困难……”

    “孩子,你叫靳永辉是吧?”

    “是的,周叔,您叫我永辉就行。”

    “你是怎么知道你跟我儿子会是同学这件事的?”

    “我让老师给我弄来了一份录取学生的材料……”

    “哦……这就说得过去了。那么,据我所知,你们这些同学中有县长的女儿,有教育局局长的女儿,你为什么偏偏来找我帮忙?”

    “……周叔,你可能误会了,我想着家乡有一些东西可以请求您帮忙收购……”

    “哦……这样啊!呵,你,农村来的?家里做什么的?”

    “我是农村来的,这一次是第一次进县城,除了到过乡里就没去过别的地方,我父母是农民,那个,我父亲还是生产队的队长。叔叔是大队里的拖拉机手、还有一个叔叔是退伍军人,在十二队上班。”

    “你这孩子真有意思……你不会空着手来见我的吧?”永辉看到周炳坤脸上促狭的笑意,知道目的快要达成。

    “这是考上县中给的指标,我家穷,买不起其他东西。”靳永辉递上两包大前门和半斤大白兔。

    “咦……”

    “周叔,给了门卫一支烟。”

    “呵呵,你小子,对我脾气。说说看,你能有什么提供给我。”

    “黄鳝、泥鳅、应时的野毛栗子、野柿子和小竹笋。”

    “……好,你拿来,有多少都要,黄鳝1块5毛钱一斤,泥鳅只能8毛一斤,野毛栗子8毛一斤、小竹笋3毛。另外,要是能弄到咸鱼,都拿来,1块一斤。当场结账!”

    “周叔,大恩不言谢,我一辈子记您的恩情。”

    “天热,两天送一次。等天凉快了,一个星期送一次。”

    “好。”

    “去吧,后天送一批来,正好有用。”

    “是。周叔,我去了。”

    “去吧。”

    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永辉急急忙忙往车站赶,他要赶车,到乡里的车很少,这个时间段有一辆,之后就要到下午四点了。

    赶到家大家刚好吃过饭。

    “还有剩饭剩菜,吃点吧。”母亲去给他盛饭。

    “哥,能放到黄鳝和泥鳅吗?能弄到鱼腌制成咸鱼吗?”

    “当然,泥鳅到处都是,黄鳝也不少,至于鱼,只要去弄,一定能弄到的。”21岁的哥哥在这方面是能手。

    “爹,我有一位同学,就是以后县中的同学,他父亲是县里国营菜场的场长,我跟他说了说,他居然同意了收购我弄到的黄鳝、泥鳅、咸鱼、野毛栗子和野柿子以及小竹笋。”

    “这个可是投机倒把,抓到了要处罚、要坐牢的!”父亲沉重的说道。

    “爹,这个您就不知道了,今年国家已经发布了容许市民、农民做个体经营者了,就是做小买卖,不犯法了,只不过消息没有传到我们这个山沟沟里来,外面做这个小买卖的人也确实不多,因为都在观看,不太敢动,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先走一步,说不定就能弄一笔钱。”

    “按你这样说,你一做,人家也会跟着做的。”哥哥说。

    “应该是的。”永辉说。

    “那倒没有问题,一方面我们做得早,人家要跟进也不是一下子跟的进的,再说,永辉的东西有去处,人家没有,不过时间一长就不行了。”到底是父亲,年纪在那里,经历的事也多,大小还是个干部,知道的道理就是多一些。

    “那就做?”哥哥说。

    “当然,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永辉说。

    “那就试试看吧。”父亲说,母亲皱了皱眉,应该还是有点担忧。

    “……可是,没有笼子,用钩子放回来的黄鳝都是受了伤的,人家要嘛?”哥哥有了问题。

    “笼子要1块2毛钱一个呢。”小弟弟永和忽然说。

    问题又来了:钩子放的不好,笼子太贵,家里目前绝对买不起。

    “你四叔那里倒是有20个笼子,先让他帮助放两天,等赚了钱再买笼子。”父亲说。

    “对啊,四叔那里的20个笼子不经常用,爹您跟他说说,他最听您的话。”哥哥说。

    “还是我去吧,爹是党员、又是生产队长,目前情况下就不要参与这些事了,就当着不知道。我跟四叔关系还是不错的,再说,我也不是白叫他帮忙,他平时也就5毛钱一斤给人家,我也给五毛。”永辉说。

    “嗯,那就永辉去……他娘,隔壁大春家的脚踏车借来给永辉用一下,让他吃过饭就去。”父亲说。

    母亲起身离去。

    “爹,最近让哥哥、姐姐不要去上工了,去弄泥鳅和鱼,我答应后天送第一批货过去的。”永辉说。

    “好。”

    “泥鳅的话很容易,就是鱼……要是下场大雨就好了,光是上水鱼就能抓到几百斤。”

    “哥,想个办法,最好每天多能弄到黄鳝、泥鳅和鱼,也是要腌制成咸鱼的。”

    “这个我想办法。”

    “姐,到了秋天,你要上山去打野毛栗子和采野柿子,越多越好,心中你有个准备。”

    “没问题。”

    吃过饭,永辉骑上借来的脚踏车去四叔那里,四叔家离永辉家七八公里。

    刚进村口,就看到四叔扛着锄头从村里出来。

    “咦,永辉,你怎么来了?”四叔倒是先看到了永辉。

    “四叔,真巧,我来找您有事。”永辉下了脚踏车迎了上去。

    “读书钱不够了吧?我等着你爹过来借呢,你就来了,走,四叔给你拿去,准备好了,10块钱。”

    永辉一阵感动。

    上一世,永辉跟四叔并没有多少交往,对四叔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个家族观念强,非常热情的人。

    “四叔,等等……我不是来借钱的。爹说,您就要结婚了,不能动您的钱。”

    “你读书重要还是我结婚重要?你可是去读县中,将来是大学生的啊!你爹他糊涂了。”

    “呵呵,四叔,都重要,都重要。您听我说,我今天来是想让您帮我放上两天黄鳝,放的越多越好,大小不管,我全要,我有个同学的父亲要办事,需要,给钱的。”

    “这样啊,那也行,这样你就有钱上学了,也好……不对,不会犯错误吗?”

    “放心吧,要是犯错,我爹也不会让我做的。”

    “倒也是,他人脾气不好,人还是很精的。”

    “呵呵……那个,四叔,我按每斤5毛给您。”

    “说什么混账话呢,你个发小鬼瘟,这点东西,我要你钱干嘛?”

    “我爹说了,你要是不要钱,他还是不会要你的的。”永辉说,他知道他爹是四叔的克星。

    “行了行了,就他事多。”

    你看,怂了。

    “爹说,趁机会让您把老婆本涨一涨。”

    “算他有良心。”

    事情谈完了,永辉走路,四叔要去放黄鳝,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