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伐晋 » 第五十六章 风平浪静

第五十六章 风平浪静

    痛快!

    这一刻,是苏赫来到这乱世之后最快意的时刻,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总算一气呵出。

    事到如今,反正左右都是一死,还有什么可怕的!

    痛快完后,他欣赏着上面脸色铁青的王泰,心里更是觉得畅快无比。

    “好个伶牙俐齿、是非混淆之辈!”

    王泰被苏赫气的一时语塞,好半天才冒出这么一句。

    军司马慕信,勇武将军周城以及帐内的所有军卒都被苏赫的一番言论惊得不轻。

    见王泰已经下不来台,慕信连忙快步而出,挥退十几名押解亲卫,来到苏赫面前仔细打量一番苏赫,厉声喝问:

    “你们到底是谁的人?混进我卫将军营有何企图?”

    “老匹夫,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叫苏赫!不是谁的人,也没有什么企图,看着不爽,就赶紧推出去砍了吧!”

    苏赫的眼缝被血水和汗水蜇的越发模糊,他只见到一个杂毛老头挡在他身前,说话语气还很生硬,于是也没客气,直接将慕信的话顶了回去。

    “你,你……你这竖子,好胆!将军,此人言语不凡,身手又好,必定是哪方势力的重要棋子!且把他二人关押起来,待老夫细细审问,必能考究出他们的诡计阴谋!”

    慕信出面终于让王泰有了缓口气的时间,他不记得有多久没被人指着鼻子大骂奸佞了,何况还是一个低下的新丁。

    但苏赫却正是骂到了王泰的痛处,多少年来他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

    五十年前司马氏建立大晋国,将功勋最为卓著的十名将领分封为大晋麒麟将,以嘉奖他们的功勋。

    此后,麒麟将的名号就成了大晋国武将和武力值的最高象征,也是大晋国横扫五湖九州的十根擎国之柱。

    王泰顶着最后一批大晋麒麟将第十名的桂冠,却在匈奴人亡晋,其他麒麟将都血战而亡的背景下投降了胡人,成了被千万晋人唾骂的奸臣。

    这也是他身上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疤,所以王泰这些年来在胡国处事不争,为人低调,更不愿人提起麒麟将的往事。

    今天被一个叛乱小卒当众揭起他的伤疤,让他无比的愤慨和羞恼。

    “这还审什么审,拉出去直接砍了!”

    王泰缓了口气,想到虎须不能随意被人乱捋,于是也顾不得慕信的颜面,生冷的命令道。

    “且慢,将军大人,此二人与我同时入营,又在一什之中,而且他们就是在峰口堡擒获匪首的有功之士,怎么可能是叛军?”

    就在两人被架起,准备拉出帐外执行之际。一直立在帐门口的崔贞突然开口。

    “峰口堡?今日回营的那两个新丁?”

    “正是,此二人就是苏赫、于满。他们的嘉奖公报就是我起草的!”

    “既然是有功之人,怎么又成了叛军敌间了?”

    慕信要比王泰稳重得多,这些年来如果不是他在王泰身边辅佐,卫将军营早不知被多少祸事侵匝。

    “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儿?”

    被慕信提醒,王泰也一下反应了过来,一双虎目死死盯住帐门口去请苏赫、于满的亲卫头领。

    “这个……属下去请二位英雄,结果也不知怎地,二位英雄突然就袭击我们,还满营大喊有敌袭,所以我们才与卫戍营合力缉拿了他们……”

    “放屁,你说谎!”

    苏赫发泄一通,此时已经冷静下来,本来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可此刻听了崔贞的话,他和于满都是有功之人,而且这些亲卫也是派去请他们的。

    顿时,苏赫就明白了这件事其中定有蹊跷,连忙大呼冤枉。

    王泰自然也不是愚蠢之人,这件事必然另有隐情,随即一掌拍在啸虎几上,冷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将军饶命,是穆校尉让属下给二位英雄点苦头吃,穆校尉是属下的统领,属下不敢不听!

    所以才在营帐里吓唬了他们两句,那承想,还没做什么,两位英雄就暴起而逃,属下实在无奈,只能率众尾随,所以才出了此事。”

    “穆忠,他说的是真的吗?”

    王泰听罢,又阴沉着脸,看向卫戍营的那位指挥校尉。

    “将军,属下一时糊涂,想为妻弟卫冲出口恶气,却不想闹出这么大的变故,请将军治罪!”

    “哼!因私废公,你当知是何罪?”

    王泰见事情真是出在自己身边,早已气愤不已。

    “泰公,穆校尉也是事出有因,人之常情!何况卫冲率军与匪人力战而亡,也是军功一件。我看,就功过相抵了吧!”

    慕信人老成精,他知道穆忠跟着王泰已经多年,王泰对此人也是一向信任。

    如果按照军中禁律,单此一条就可以斩了这穆忠,那也肯定不是王泰想要看到的结果。

    于是他立即会意,主动站出来做起了和事佬。

    “这样不公!我卫将军营以律立军。言不行、行不果,必将导致军纪混乱,大厦将倾!”

    正当众人以为此事将了,一场闹剧也要平息之时,立在帐门口的司马掾属崔贞再次发声。

    刚刚才遇到苏赫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家伙,又碰见了一个迂腐不知好歹的崔贞,王泰彻底被气得七窍生烟。

    难就难在人家说的都在理上,军罚如此,王泰又不好以强权去压。

    “不不不,属下觉得这位上官讲得在情在理。这件事虽然事出有因,但我和于满也是有责任的,如果我们能息事宁人,受些小惩,也可能不会出现这么大的乱子。”

    “所以,我主动请求长官们降罪于我,同时也请将军不要责罚穆校尉和亲卫。”

    谁也没有想到在骑虎难下的时候,站出来解决问题的竟然是此次事件中的受害者苏赫。

    “崔兄,你的好意在下感激不尽,我知道你是主持公道,但民不举官不究,我愿意为全营同心出一份力,请你也不要再追究了。”

    当事人不再计较和追究,一切也就云开雾散,皆大欢喜。

    王泰、慕信等人虽大为吃惊,但也乐于顺水推舟。

    崔贞见苏赫居然不再计较,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

    王泰重新归位坐好,宣布先送苏赫、于满离帐医治,二人的功劳日后再予表彰。

    穆忠因私废公,扰乱军纪,但事主不予追究,小诫二十军棍,其他人等一律不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