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伐晋 » 第四十三章 老兵于满

第四十三章 老兵于满

    苏赫觉得这位军司马说的有一定道理,军队就是一个团体,只有其中每一个人都达到了令行禁止、进退有序时,军队的战斗力才是最强的。

    战阵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不论你的个人能力是高是低,只要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就不会惧怕任何一个敌人。

    就像之前与胡人骑兵的那场战斗,他们晋人营也是有剑有盾,但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章法,所以战争刚一开始,就直接被冲散屠杀。

    但是,这位军司马说的也不全对,团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单兵的作战能力也绝不能忽视。

    苏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逃走后被胡人围剿,如果没有扎实的单兵能力,现在也坐不到这里听军司马的教诲。

    “军司马大人,在下认为您说的不周。”

    几百个新丁都把军司马敬若神明时,人群里却突然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苏赫的目光与几百双眼睛一起移到了崔贞身上。

    对崔贞,苏赫有三分敬意。

    没想到此人居然能文能武,看似文弱的身体,扛起长枪也不比自己差多少,训练也从没落在人后。

    “噢?愿闻其详。”

    “军司马大人,战阵虽然重要,但也是由军卒组成。所以,军卒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战阵的好坏。

    您说战阵重要,在下并不反对,但您说军卒个体不重要,在下就不能苟同了。两者间应是互促互进、互依互存、荣辱与共才对。”

    听到崔贞的观点,苏赫更加惊讶了,没想到他居然能说出这种观点,简直有些辩证唯物主义了。

    “哦?小郎所言不无道理,是老夫愚钝了,敢问小郎师从何处?”

    军司马被人当众反驳,却不以为然,反而将崔贞叫到身前,旁若无人的聊了起来。

    “在下清河崔贞,师从家学,未曾拜师。”

    “清河崔氏!高门子弟,果然语出不凡。来来来,快随老夫回帐一叙,老夫在你们清河尚有不少故知呢!”

    此时,军司马也不管其他人,拉起崔贞便走,一脸喜悦溢于言表。

    两人离开后,几名副将凶神恶煞的将新丁们哄起,苏赫看了一眼离去的崔贞,对于世家高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黄昏,众人回帐。

    张牛、陈双和曹岩轮流给对方背上上药,三人几乎每天都会受一顿鞭刑,原因自然是不按旌旗鼓乐号令行事。

    相较三人,苏赫就好的多,在吃过一顿皮鞭后,就把十几种旗语和金鼓号令背得滚瓜烂熟。

    “喂,老于,你在行伍里呆的时间久,你和俺们说说,崔贞那小子是不是回不来了?”

    于满是新兵中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一位。他常年游走在各类军营,算得上兵油一个。

    “说不好,崔小郎本来就和你我身份不同,也就是如今年景不好,若是在大晋朝时,像崔小郎这样的高门大族,别说跟咱们住在一间帐里,就算你小子想给人家提鞋也不配呢!”

    “别扯了,老于,你咋看出他是高门大族?”

    张牛还不死心,气恼的追问。

    “真是个傻小子啊!你觉得你哪里跟人家一样?”

    于满笑着拍拍张牛的脑门儿,一副揶揄的表情。

    新丁里话最多的也是于满,年轻人在他这儿总是有听不完的奇闻异事,但只要杨硕在,于满从不多话,基本上是以杨硕马首是瞻。

    除了于满,爱贫嘴的还有张牛,苏赫完全看不出这家伙是两个孩子的爹。

    两人之外,陈双和曹岩都是闷葫芦,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那种,平常如果他们有什么想法,就会窜掇张牛这个愣头青替他们出面。

    崔贞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完全不屑与同帐的人说话。

    也许在别人眼里,苏赫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闷蛋。可实际上,他是在刻意保持低调的姿态。

    苏赫习惯了在陌生环境里少说多看,只有真正了解了周围环境,才会显露出本性。

    ……

    三月后,新兵成营仪式在校场举行。

    一千多名新加入卫将军营的新丁和三千老兵一起列在校场内。

    校场中心的将台上,十几名将领一字排开。

    众将身后,苏赫看到崔贞也立在高台,虽然是站在那位军司马大人的身后,但那份气定神闲的仪态,也让一众新卒羡慕不已。

    同时,苏赫再次见到了之前救他性命的那位红袍红甲将军——赵国的卫将军王泰,这座大营的主人。

    王泰勉励了所有新兵,并亲手将厚土营的黄色军旗授给了一名青年军官。

    其后,新组建的厚土营与其他三营一起操演了步兵枪阵。几千人共同进退、呐喊、冲杀的场景属实是虎虎生风。

    成营仪式后,卫将军营举行了一场类似军事技能大比武的检阅。

    比拼的有射箭、举石锁、掷长枪,还有单兵间的比斗等等。

    枯燥的军旅生活只要有一点颜色,就会勾起军士们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军卒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苏赫在各项比赛前都驻足观望了一阵,拿捏这些晋人兵卒的作战能力。

    与胡人相比,晋人在射术与单打独斗上有明显差距。这与晋人军营里的训练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五十步的箭靶,四中二即为合格,中三为优秀,但晋人中能达到合格者居然寥寥无几……

    看到多数人都铩羽而归,苏赫若有所思,这应该是晋朝被胡人击败的原因之一。

    “苏郎,你怎么不去试试呢?”

    不觉间,于满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苏赫身后,见他看着箭靶发呆,笑着问道。

    “哦,于大哥啊!你又不是没见过我射箭,那玩意儿我不太会用,就不上去丢人现眼了……”

    “苏郎的话总是让人觉得新鲜,我看你手茧厚重,又同是胡营来的,不会是故意谦虚吧?”

    “你从胡营来,还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我在那边就没见过胡人训练,这老茧都是干苦力留下的。”

    苏赫觉得今日的于满奇怪的很,平常于满很少与他交流,今天是怎么了?

    “苏郎,我在军伍里厮混了二十多年,谁是豪杰、谁是狗熊,一眼就能认得出来。没有别的意思,新营成立了,马上可能就要出去打仗,我只是希望咱们到时候可以互相扶持,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