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战国追随到两千年后 » 第五十八章 回秦,商量着攻周

第五十八章 回秦,商量着攻周

    顾楠没有在安阳城停留多久,第二天就带着陷阵军回去了。毕竟吃人嘴短,在王龁如此热情的糖衣炮弹之下,顾楠是挺不好意思继续在这里混吃混喝的。

    陈庆卿知道此番顾楠回去是要和秦王商量着攻周了,传说中九鼎也是在这个时候被运到秦国的。

    史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很多史书对九鼎的记载都不一样,史记本身的记载也存在矛盾,后人也是众说纷纭,甚至九鼎是一个鼎还是九个鼎都有着不同说法,所以在本书中,就以本书为主~)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接班人,陈庆卿自然是对这种意义极其重大的礼器有着强烈的憧憬之情。如果不是刚来这个世界没几年,有很多事情要忙,他早就跑到周国那里去亲手摸一摸了。

    言至于此,一脸兴奋的陈庆卿马上就一脸兴奋地偷偷跟在了顾楠身后。

    至于嬴异人和吕不韦,虽然他们被陈庆卿吓得不轻,想要拉拢二人的心思淡了不少,但不管是出于打好关系,还是感谢救命恩人的目的,他们都出来给顾楠送行了一段路。

    他们没有和顾楠一起回秦,几日后,自有王龁带着大军一路护送。

    ······

    陈庆卿和顾楠回到咸阳后便直接向宫中走去了。

    虽然此番秦王并没有召集陈庆卿,但小陈还是没脸没皮地跟了过去,宫中侍卫也没拦着。

    除了将黑哥暂且托付给侍卫外,姐弟二人连着装都不曾更换,更是带着兵器入了宫。

    这就是武安君府的排面了o(´^`)o

    “来了?”秦王一个人独坐在殿中,这回倒是没有伏案疾书,也没有穿着那件王袍。

    披在他身上的不过就是一件普通的布袍,就像是个普通的老人,端着一杯茶水,笑咪咪地看着陈庆卿与顾楠。

    得,已经变成白起的样子了。

    陈庆卿一看自家嬴伯这个架势,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道。

    不过面子上他还是乖乖地跑过去给秦王端茶倒水了。

    “顾楠拜见大王。”顾楠不像陈庆卿一样和秦王有那么熟,虽然秦王一直说着让她把他当成自家长辈,但顾楠总觉得怪怪的,感觉就像是和王龁一样,好像对她有什么想法(拐回家当儿媳或者孙媳),所以顾楠还是选择和秦王保持着君臣之礼。

    嬴稷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更加深邃。

    “莫行礼了,这宫中四下我都已经挥退,此番叫你来,老夫是你的长辈。”说着,嬴稷把在一旁动手动脚的陈庆卿,按着头就推开了。

    他一个糟老头子,可不想晚节不保,这傻孩子端茶倒水也就算了,怎么还摸来摸去的?

    秦王倒是不知道,这回还真不是陈庆卿又发病了。只是因为陈庆卿见他老态已经如此明显,心中一酸,便偷偷摸摸着往他体内输送真气。

    摸来摸去也只是为了确定穴位,更好地输送内力罢了。

    在小陈心中,没有什么是一发内力打进去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加大力度。

    顾楠入座,秦王笑呵呵地看了一阵子,直到一旁的陈庆卿给顾楠的杯子中添上了茶水。

    “老夫要攻周,将九鼎迁于咸阳。楠儿,你怎么看?”

    秦王的语气平淡,仿佛就像一个老人打算去村子里的老朋友家里逛逛那么简单。

    虽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他也明白自己此生是做不到统一天下了。

    若操之过急,邯郸城下的那场大败,就是最好的教训。

    理智让他静下心来蕴养国力,但内心的冲动又让他不甘与此,两相权衡,攻打周国,将代表王权与天下一统的九鼎迁入咸阳,便算是他的聊以慰藉吧。

    周王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仅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就这还可笑地发生了内乱,分成“东周”和“西周”。

    秦国要攻下这么一个小国,手到擒来罢了。

    虽说此举会落人口实,但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却是连瞎子都看的出来,早已不能阻挡了。

    各国此时也只是得过且过,只要不是像上次那样打到赵国这种大国的都城去,它们就会像鸵鸟一样缩在自己的国土上,全然当做看不见。

    只要以雷霆之势拿下周国,六国也不会再为亡了国的小国强出头。而这对秦国来说,却能起到震慑六国的作用,更是能靠着九鼎巩固自己未来的正统地位。

    合纵早已成了过去式,六国是不可能齐心的,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韩赵魏三国,赵魏两国且不说,韩国肯定是遭不住秦国与其拼命的。

    到时候韩赵魏三国就得考虑一下逼退了秦国之后,自身的结局了。

    更何况,若是合纵管用,他秦国的连横怎么就不能用了?无非就是花些钱财再去收买他国的宠臣了,这一招,秦国可是熟练得很。

    而且,六国的心态很奇怪,他们制止不了秦国一家独大,但也不想眼睁睁看着秦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攻打下去,可是联合起来之后又怕自家军队损失过重,白白让他人捡了便宜。

    远在天边的齐国与燕国更有一些窃窃的想法,想着在秦国后面捡漏。

    再加上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赵国邯郸时的那场大败,更是给了六国一些自欺欺人的信心,让他们觉得秦国的威胁也不过如此,必要的时候相互帮忙一下即可。

    总之,六国就是各种的不愿意结束现实,想等着秦国出个昏君败坏一下基业,回到同一水平线了再比划比划。实际上他们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反正他们是信不过别国的,要是真让实力不如他们的国家捡了便宜,那还真是比亡国了还要难受,不如直接让最强的秦国统一天下得了,

    综上所述,秦王对这次攻周有着极强的信心,就只是缺乏一支强军可以速战速决罢了。

    此刻顾楠正好带着陷阵军回来复命,秦王便打算让她去攻周了。

    顾楠沉默了片刻,她也能看出秦王此举的深意。秦国自从被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在邯郸城下大败后,民众的战争热情下降,常年征战导致民生凋敝的问题也就显现了出来,虽然已经休养生息一年,但恢复民众的信心还是迫在眉睫。

    攻打周国,夺取九鼎,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攻周也不是这么好攻的,周国夹在六国中间,想要攻过去,必将经过韩赵两地,估计接下来一年,秦国的重心都会放在那里了。

    “以在下之见,大王此举既能震慑六国宵小,又能鼓舞我国士气,实是一举两得之策。”

    顾楠没有顾及周朝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也不管此举是否大逆不道,她只知道未来一定是秦国统一天下,她要让武安君府的众人看一看这天平盛世。

    秦王眼中精光一闪,不再像个老人般端坐着喝茶,而是站了起来,豪情万丈地伸手虚握着这天地。

    “好!”

    “既然如此,寡人便派你率领陷阵军去攻周!”

    顾楠看着突然踌躇满志的秦王,心中更加坚定起来。

    她一定要这太平盛世!

    而从秦王和顾楠开始谈话后就一直一言不发的陈庆卿瘫倒在秦王的身后,一脸的疲惫。

    嬴伯果然精神起来了,不枉他刚刚输送了那么多内力。

    而且他不关是输送内力,内力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他的全部心神主要都在帮嬴伯运转内力以刺激穴位,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又不好让嬴伯发现,所以才会如此疲惫。

    不过他的辛苦还是值得的,嬴伯的精神状况明显好了很多。

    陈庆卿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他是不敢让嬴稷像白起那样长命百岁的,嬴稷是秦王,若是不死,定不会退位,更不可能像白起一样隐居山林,那么多出来的那些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陈庆卿不敢赌,只好对不起嬴伯了。他安慰自己,嬴伯在位五十六年,享年七十五岁,在战国时期算是喜丧了。而且嬴伯在最后一段时间还做到了让魏国降为秦国的属国,韩王到秦朝觐见两件大事。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理想。

    史书上都说是他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

    陈庆卿给自己找了这么多理由,结果还是没办法原谅自己。

    他只能做到让嬴伯在这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罢了。

    他还是对不起嬴伯,明明有着让他延年益寿的可能,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肯去做。

    他之前说过他要给白起和魏澜找些延年益寿的药草,却是到现在都没有去找。

    因为他就是怕自己忍不住,会把药草给嬴伯。

    他有想过想,一定是要让嬴政统一天下吗?一定是只有嬴政才能统一天下吗?

    他不知道,他也不敢赌。

    他一切的计划都布设在他熟知的秦朝中。

    可是,明明口口声声说着要逆天改命,到了嬴伯寿归正寝的时候,他却要顺其自然了。

    嬴伯是不想死的,他一直都想着成为结束这个乱世的君王,统一天下。如果有可能,他甚至不惜与那上天争一争。只是自觉时日无多才将希望放在后人身上罢了。

    陈庆卿脸上神色复杂,却是没有让顾楠与嬴伯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