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第二十八章宋时言

第二十八章宋时言

    天赐八年,李盛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了,不过这对朝堂的局势没有丝毫影响,张太后的手腕倒是比以往强上不少,可惜仍然没有改变她的弱势地位。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除非有必要的事,否则李盛几乎都没有离开过文华殿。

    在这期间李盛越发的敬佩王栗墘,先生的字,文章,思想,甚至先生的武艺,言行举止他都在下意识的模仿。原本有些亚健康的他,现在身体也健壮了起来。

    “先生,明日还来吗。”

    明日便是殿试的日子,李盛必须要出席,去做一个提线木偶。他内心并不想去,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发言权,而是这样会耽误自己向先生学习的时间。毕竟与自己的偶像相处,谁会觉得厌烦呢。

    “恐怕臣未来几天都不能再来教陛下了。”

    听了他的话,一旁伴读的小太监都有些吃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王栗墘不在的日子屈指可数,就连过年的日子里,他也是匆匆而去,匆匆回来。有时小皇帝有事不能过来,他也会在文华殿内看一天书。

    “先生是有什么事吗,若是有,请务必告诉弟子,让弟子待师而劳。”

    李盛已经在内心做好了决定,只要老师说出来,即使有千难万阻他也要做。

    王栗墘,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太了解他这个徒弟了,有些带着呵斥的说道。

    “我给你定个策略你忘了吗,怎么可以如此冲动呢。”

    听到这里,李盛心中愈发委屈,但他委屈的对象不是自己而是王栗墘。

    在这一年多以来,王栗墘的名声从开始时的如日中天,到如今的毁誉参半,李盛都已经听张宝对他和他的母亲说过了。

    外界如今盛传,王栗墘为了讨皇家欢欣,一天到晚对小皇帝投其所好荒唐度日,刘盛已经从以前勤恳好学,变成了如今的不学无术。最好的例子就是王栗墘,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写出任何东西了,否则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必然能将理学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

    还有诸如什么秽乱后宫,与先皇妃子有奸情,关于无故怀孕等等,不一而足,全被安插在了王栗墘的头上。

    甚至某地有大灾都有传言说是王栗墘与太后有私情,进而搬弄朝政导致上天警示。

    以至于有一次,张太后指着王栗墘对刘盛道。

    “满朝文武,你我孤儿寡母,能依靠的唯有王先生。”

    自那以后,李盛对王栗墘愈发尊重。

    对于这些王栗墘告诉李盛,如今敌强我弱,需示敌以弱,积蓄实力,不可使敌人警惕。

    “先生说过盛儿如今,潜龙在渊,等待能带一飞冲天的机会。”

    “陛下既然记得,就该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夜晚的文华殿内灯火通明。

    “陛下夜深了,到时辰了该休息了。”

    王栗墘为了保证刘盛身体发育,给他规定了睡觉的时间。

    “伴伴,你说我要怎样才能帮到先生呢。”

    看了眼,自王栗墘走后虽然一直拿着书却没看进去的李盛,小心翼翼的说道。

    “奴才觉得还是按王先生说的为好。”

    “朕也知道先生的话是正确的,但作为弟子,看着先生因我受辱还要对着那些侮辱他的人培以笑脸我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呀,况且在君子看来名誉是高于生命的,而今先生的名誉受损恐怕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啊。”

    李盛一时间忧心忡忡。

    第二天一大早李盛接受了众学子的参拜,说出早已拟定好的题目,之后也没有他的什么事了。

    同张太后待在一起,不时有一两个小太监回来禀报,开始时他还不甚在意,直到回来的人说出宋时言的名字,他才突然想起,这不是老师所提到的那位好友同窗么。

    那人果然如同老师所料考得上进士。

    不过小太监们,也只能是在大殿外看个大概,具体里面怎么样他们也不得知晓,只知道许多考生还在思考时,那人已经拿起了笔开始作答。

    一旁的张宝见状出言道。

    “太后,陛下。小的倒是知道一些关于宋时言的消息。”

    自从上次王栗墘说过,他与宋时言是同窗好友后,张宝倒是让人打探了一些关于宋时言的消息,如今正好派得上用场了。

    “哦,那你就给予和陛下讲讲吧。”

    “那宋时言自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们家本来就不太富裕,在他两岁时,父亲也因重病去世,家中更是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家族中的众人见此也是一个个避之不及,最后还是因为他一个堂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帮他母亲找了一份缝补的工作,才让母子二人有了口吃喝。”

    当张宝说到这里时,就听见张太后轻轻的叹了口气。

    “这孤儿寡母势单力薄,谁都生怕他们从自己这里捞的一点好处呀,就算是族中亲戚也是冷眼旁观啊。”

    这话意有所指,也没人敢搭这个话茬。

    张太后也没指望着有谁敢搭自己的话,挥了挥手示意张宝继续往下讲。

    “三岁时宋母想送宋时言去私塾读书,但他们家中拮据实在凑不出束脩,还是一个老秀才听说宋时言聪慧异常专程上门来见识见识,之后便无偿教导宋时言读书,有一次宋母要留他在家吃饭,还被老秀才教训,我来你家是为了教宋时言读书成才为国效力,难道是为了这一顿饭不成。”

    “古语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诚不欺我啊。”

    坐在一旁的李盛感叹的说道。

    张太后和李盛不再说话,注意力也比刚开始时更加集中,张宝赶忙再次说道。

    “等到宋时年六岁时,就以头名通过了县试,十岁时通过府试还是头名,十四岁时就通过院试成为当年案首,一时间惹得众人议论纷纷直言此人乃是天纵奇才,直到次年王大人十二岁就通过了院试还成为了案首,一时间众人都将他们二人对比。”

    张宝说到这里却遭到了李盛的反对。

    “此言差矣,此言差矣。先生曾说过宋时言文章古朴大气,为人方正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性情高洁,志向远大。他们二人若做比较好比日月,又怎能比较的出来。”

    “陛下说的对,这不过是好事者做出的对比而已。”

    张宝附和着说道。

    听到张宝的话,李盛没有高兴反而让他赶紧将之后的事情说出。

    “两位当时皆是少年心性,虽然只有过几面之缘却也生出了几分比较之心,学业上一直是王大人第一宋时言紧随其后。之后他们二人打算同时参加乡试,看看谁能成为谢元。没想到王府的老太爷知道后出面劝阻王大人说他年纪尚小,不如多读两年再去参加。王大人本身就是孝顺之人,便同意了下来。没想到宋时言也放弃了,当时有同窗问他怎么不去参加乡试他回答道,我既然已经与王栗墘做了约定,如今又怎能反悔呢。王大人听闻后说,宋时言一言便送出了一个解元。果不其然那届的解元正是他们的同窗。”

    “不愧是被先生说为高洁之人的君子啊,因一言而待三年,视名利如弃履。先生闲聊时曾和我说,此人若治一县此县将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若管一府将人才辈出,民生安居。若执一省此地将吏治清明,各地府县不敢欺上瞒下。只可惜说到这里先生就说休息时间已经到了,让我回去学习。”

    说到最后李盛也颇为惋惜,没有听到自家先生说一说,此人若是入了朝堂将会有怎样一番作为。

    “张宝你且继续说。”

    一旁的太后催促张宝。

    “三年之后乡试果然还是王先生考得解元,次年他们入京参加会试,宋时言于客栈染病有人劝他,王家富贵今日你去求助于他必可寻得良医。没想到他反而回道,我与王兄相交莫逆,若因我的病情而不能让他专心考试非我所愿。”

    “果真是真君子。”

    李盛不由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