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十九讲学(二)

十九讲学(二)

    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王栗墘已经知道了他们会错了自己的意,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那便无需挽回了,这也是一个机会。

    天还未亮,王栗墘就已着好盛装,坐在马车上向枫山赶去。

    越向枫山而去人越来越多,走路的,坐轿子的,骑马的坐马车的,即使他们并没有请柬。

    枫山并不高,所谓的金亭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亭子,人们所说的平台也只不过是一个缓坡,在这里招待一百二十位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人,实属寒酸。

    虽说王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这仍改变不了这里简陋的事实。

    出乎王栗墘意料的是,即使许多人不能到平台上去,他们仍站在平台下方等待着。

    向在这里等候的人致谢后,王栗墘才走上平台,此时这里已经有了二三十人,看看天色还没有完全亮透,没有过多的礼节王栗墘快步走向金亭。

    金亭是这一片最高的地方,站在金亭上面对平台,王栗墘弯腰致谢,同时宣布开始。

    金亭旁站着三名大汉,他们负责将王栗墘的话大声吼出,同时场内也有十数名大汉,听到后再次重复,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

    而他们还有另一个作用,那便是替来者向王栗墘发出诘问,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

    张子的关学,第一次系统性的在这片大地上出现。

    开始时是王栗墘自己在讲。

    气本论——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辩证法——一物两体,动必有机。认识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人性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太极学说——穷究《易》理,辩证之探。

    五个主题,每讲完一个,都会遭到大量的赞同与大量的反对,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的结论是正蒙中没有体现过的,也被王栗墘抛了出来。凡是问的王栗墘都说自己还有另一本书,已经写完还未发出,各位要的答案就在那本书里。

    从天不亮开始到夜幕降临,点燃篝火,每一位进来的文坛大家,都加入到了这场大辩论中,各家学派在这里激烈辩论,虽然大家都属于理学,但理学也有分支彼此之间也有冲突。

    王栗墘虽是孤身一人,战斗力却是最猛的,因为他的许多思想,许多结论,都是以往没有听说过的,却偏偏还很有理,一时之间竟想不到什么方法去辩驳。

    本来讨论的烈度稍稍有些下降,但随着王栗墘对佛道本体观,生死观的批评,否定,再次将这场讨论的烈度提升。

    气一元论,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让在座的许多人开始接受,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即使天色已黑,喊话的壮汉们都已经换了不知多少波,但平日里一派风轻云淡的文坛前辈们,此刻早已不复那淡然处之的神态,有的甚至已经衣衫不整,红着双眼,维护着自己流派的根本。

    原本的金亭论道计划只有一天,却硬生生多办了两天。随着事件的发酵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当落下帷幕时,许多人因没能参加上而扼腕叹息,尤其是许多认为自己能言善辩的人。

    随着各地文坛领袖或是具有一定文坛地位的人散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金亭论道的影响力扩散的更加深远广泛。

    回到家的王栗墘,因为喉咙肿胀,还喝了两天的药。好了之后又一头扎回了小院,用了一个月又将张载的易说整理出来,至于经学理窟里面包含张载太多的政治思想,就没有抄写。

    又从张载之后的几位关学大成者的观点著作中,提炼出了七本。

    王栗墘不敢想,这七本书一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毕竟从关学的起始人张载开始,一直到之后的几百年间,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提炼出的精华都在这里了。

    它相当于一个人在两年之内完成了,无数人在几百年间才完成的东西。

    在最开始时,还有人质疑王栗墘年龄太轻,是否有抄袭的嫌疑。如今这种怀疑,但凡是自认为正常的人都没有提过,一种新流派的出现,是从苗头开始一步步,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才慢慢完善,哪有像他这样的,一上来就将大家打了个措手不及,先是抛出个大概,这还能让人理解天资聪明嘛,异于常人嘛。

    然而之后的事就不能让人理解了,他才多大呀,就算从娘胎里开始研究,也才几年。

    就算有人想使外招,但王栗墘一头扎在王府内,自己的小院到都不出一步,也没了下手的机会。

    至于当地文坛的抵制,白天文会上刚刚说完,绝不看正蒙,夜里就有人将正蒙扔到你家院内。

    许多人的沦陷就是从好奇翻看第一页开始的,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寻找大儒们的注释,再之后便是,购买王栗墘别的书。

    甚至有的时候上午,双方碰见对方购买注释的正蒙,下午文会上声讨气一元论。

    在大炎朝,考中秀才的比例也不过是1%到2%,更何况是之后的举人进士大家都是聪明人,也都是研究经典史集的能手。在他们还不了解的时候或许可以,一旦让他们有渠道了解之后再想骗他们,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既然有阻挠的,那必然有支持的,一个新的流派,尤其是一个成熟的新流派,是多么巨大的诱惑,随着王栗墘源源不断的产出,气一元论的声势,愈发浩大。

    张载的关学流传于关内,才被人冠以关学的名号。

    而如今气一元论在炎朝各地涌现,就不能以单独一个地方的名字所代表。如今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枫山学派,也有说是金亭学派,不过叫的最多的还是墘学。

    每过一两月便有一本书由王府传出印刷之后,向全国各地送去。不同于大多数人猜测,王栗墘并没有没日没夜的编写,也不同于有的人说他因为长期劳心劳神,形容枯槁,命不久矣。

    王桐每日进出小院送饭食,换洗的衣物。知道的比外面的人猜测的清楚的多,王栗墘神采依旧,虽然也笔耕不辍,但因为每日都锻炼的缘故,反而还健壮了几分。

    自家少爷虽足不出户,却通过一封封信指挥着,在外的庞大商业,王桐越发感到自家少爷的深不可测,他随意的一个决策便是许多人一生都奋斗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