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后渤海日出 » 第十二章 第十一回 聚光镜

第十二章 第十一回 聚光镜

    楚瀚在辽东等船下海,就和阿吉丽回了长安。

    为了能更好的利用水利,他们在凯归牧场边建立工棚,调试马车部件,同时楚瀚也带来海船的图纸,让秦铭提意见。

    阿吉丽本来要住波斯王府,因为玛瑞娜刚生了宝宝,就住在通善坊照顾,有了阿吉丽陪伴,玛瑞娜心里踏实多了。

    太平公主在皇宫呆不住,听说玛瑞娜生了,不到一个月,又返回曲江别宫。她见到亚瑟,立刻去要了皇上和皇后的封赏。

    “母后和父皇在闹别扭,我不敢提回通善坊的事儿。可昨日,母后问我要不要到娜蒂这儿住。”

    “父母闹别扭常有,过段时间就好了。”

    “母后说皇宫太脏,她需要打扫。”

    玛瑞娜没有回答,公主还小,不理解大人在说什么,可她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妙。

    是的,此刻天后在含元宫蓬莱殿大发雷霆,新来的小宫女团儿吓得躲在墙角直哆嗦,女官丰秋吩咐人把她先拉出去,然后进去把摔到地上的东西收拾起来。

    “娘娘还是别张扬,毕竟还有周王的面子在。”

    “皇上现在何处?”

    “太极宫,两仪殿。娘娘,趁周王还不知道,赶紧想办法。”

    “传旨,十一月起驾去东都。”

    “不用跟皇上商量?”

    “不,必须跟皇上挑明。”

    “娘娘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事情已经出来了,瞒不住。备辇。”

    两仪殿处在太极宫禁内,最靠近寝宫的一处宫殿,这几年废弃,满处沧桑。大殿里却传来婉转的乐声。

    武后让身边的太监前去拦住两仪殿守门太监,不让他进去通报,然后她径直来到阶前。上了几级台阶,里面的乐声停了。

    武后不紧不慢走上去说:“怎么停了?”

    皇上惊慌道:“媚娘怎么来了?”

    周王妃连忙见礼。

    武后走到皇上跟前:“这时候演奏《春莺啭》怕是不应景儿吧。外面秋风萧瑟,眼看冬天就要来了,连树叶都掉光了,哪儿来的春莺啊?”

    然后她又走到周王妃前面:“哦,是我忘了,你叫赵佳音。哎呀,即便在这萧瑟的季节,皇上也能找到佳音来演奏当年谱的曲子,真是好兴致啊。”

    “媚娘,那边有箜篌,也来试试吧。”

    “皇上,这首曲子,宫里乐师奏过无数遍,媚娘也陪皇上吹过笛子。可是跟自己的儿媳躲到这废弃的大殿里来,应该弹琵琶,唱凤求凰啊。”

    “佳音,你先回吧。我跟你母后有话说。”

    周王妃站起来,刚要走,武后叫住她:“等等,周王妃,你母亲可是高祖的公主,难道她没有教你婚后要陪着丈夫,而不是陪着公公!你回去好好问问你的母亲,如果你母亲常乐公主说我这个当婆婆的说不是,让她以皇上姑母的身份前来问罪!”

    周王妃一直低头不语,大殿里安静极了,好一会儿武后指着周王妃说:“怎么,周王妃难道等着领赏呢?”

    周王妃慌忙作揖,转身离开大殿。

    “媚娘,你这是何苦啊,朕这个年龄,不过是找个人说说话、弹弹曲儿。媚娘如此大动干戈,岂不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陛下给驸马都尉赵瑰升官,找他来说话不也行吗?陛下给小姑姑常乐公主厚赏,还为她在宫外营建府邸,找她来弹弹曲儿不也行吗?为什么要找他们的女儿、咱们的儿媳!难道只有她懂陛下的心、可陛下的意?如果那样,陛下就在蓬莱宫召见她,为什么要躲到这儿?”

    “媚娘政务缠身,朕久疾不愈。朕年近半百,儿孙满堂,可真能听朕说话的没几个,媚娘就让朕过几天痛快日子吧。”

    武后假装叹了一口气,坐下来,柔声说:“媚娘最近太忙了,疏忽了陛下。今年陛下在长安休养,咱们为贤儿和显儿娶了亲,兴致很高,媚娘以为陛下很开心。”

    皇上皱着眉头,撕扯乐器的璎珞,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陛下要是烦闷,过几日媚娘陪陛下去华山曲武原校猎,痛痛快快玩儿上几天,再到洛阳过元日,洛阳工匠做得宫灯比长安的漂亮多了。让宫里多置些,把各处都装点起来,咱们与百姓一起猜灯谜。”

    听武后的意思,皇上知道这关过了,马上答应道:“好,就依媚娘,媚娘心思活泛,说去洛阳就去洛阳。”

    “去年实行了官立税,国库丰盈不少,这都是皇上采纳了那渤海县男的建议,治国有方。不过近来江南的茶盐税日渐缩减,媚娘打算换了括州刺史。这样一个肥缺,不如派了自己人放心。就让左千牛将军、驸马都尉赵瑰去吧,让小姑姑常乐公主也陪着一起去,岁数大了也好有个照应。”

    皇上纵有不情愿,这个时候也不好反驳,全都由了武后。

    武后知道,她并没有胜利,她不能阻止皇上和儿媳见面,她只知道如何能不让他们见面。她一面让女官在宫内挑选有才华、懂音律的宫女,一边派人到蒋王所任刺史的箕州催促行动。

    楚岳不在家,玛瑞娜不想按照大唐习惯办满月酒,汪嫂也就没有张罗。可现在有皇家封赏,不办不行。而且玛瑞娜的朋友今天这个来了,明天那个也来,汪嫂月子里有不让玛瑞娜多说话,阿吉丽建议她还是安排宴会。

    新修建的会所足够大,炭火烧的暖暖哄哄,因为有皇家的赏赐、波斯公主亲自主持,除了平时会所的客人,还来了很多不认识的贵妇人,其中包括如梅的母亲。

    一开始她报了尉迟家的名分,玛瑞娜着实一惊,他们家与楚家联姻数载,难道因为楚岳现在冠了母姓就装作不认识了。想想如梅的遭遇,玛瑞娜实在不愿意去招呼她,不过出于社交的职业习惯,她还是装作平常,客气地把她迎了进去。

    不知怎么了,大家对小亚瑟那么感兴趣,私下里还小声议论着,阿吉丽忙让身边的人去查。

    原来不知道府里哪个丫鬟出去说亚瑟是天上什么星星下凡,刚生下来,雨就停了,太阳照进屋子里,婴儿闪闪发光之类的玄妙话。也难怪外间伺候的丫鬟、婆子猜想,当时的确是雨过天晴,屋里放了多面铜镜,还点了几十盏灯,从窗外看定是光闪闪的。

    无伤大雅的话,玛瑞娜也没在意,谁知满月酒一结束,汪嫂就把粗使的刘婆子辞退了。

    玛瑞娜问:“爱嚼舌根是不好,说服教育就得了,为什么辞退啊,天这么冷,让她一个老人家到哪儿去找活干呢?”

    汪嫂解释说:“少夫人不知道,这个人不光是爱嚼舌根,还爱听窗户根儿。我发现她几次,也说过她,可她就是改不了这毛病,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通通都往外说。她是个粗使的婆子,平时出门又多,不能留她在府上。我打发她到牧场的农庄上干活去了,她要是没地儿走就去,她要是有地方去,就随她吧。”

    “你有安排就好。”有汪嫂在,家里的事情的确让玛瑞娜省心不少。

    楚瀚回来,阿吉丽把这件事告诉楚瀚,楚瀚却当做一件大事儿。

    “自古只有帝王才能来自于天,这个传说太危险了。必须想办法阻止,不然会有谋反的嫌疑!”

    阿吉丽和玛瑞娜两个人不知道中国帝王传说的厉害,只是从人际相处的方式解决问题,听楚瀚这么说立刻害怕了。

    “那该怎么办呢?”阿吉丽问。

    “立刻把派出去的婆子叫回来,省得她在牧场传扬开来。”

    “然后呢?”

    “然后我再想然后的办法。”

    当天晚上,他们把小丫鬟聚集起来,把所有的铜镜都放在窗前,点亮蜡烛,果然从窗外闪现一簇簇的光。下人们知道这光是怎么来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个景象也给了楚瀚启发,他回到牧场,跟秦铭说了这个现象,想要制作一个巨大的铜镜,来收集太阳光。

    为防止私铸铜钱,铜在长安是禁忌品,只在官方流通。楚瀚和秦铭在山后郡研究过几种合金,却找不到闪亮的东西。

    楚瀚坐着河边思索,嘴里念叨着:“闪闪发光,闪闪发光。”

    秦铭走过来说:“公子,弄点儿铜还不简单,现有的不够,咱们就用铜钱,公子究竟需要多少啊?”

    “我不是在想怎么弄到铜,铜在山后郡要多少有多少,纯铜的光亮度你也见过,我觉得不够理想。”

    “那闪闪发亮的就只有金银珠宝了呗。”

    “我想银子的亮度应该是最好的,但是怎么才能更好的反光,怎么聚到一起呢?”

    “敲打银片,制成大镜子啊。关键是,公子要这大镜子做什么用呢?”

    “夏天,我在辽东造船,海上太阳暴晒,工人们身上都晒掉一层皮。当时我就在想,这么毒的太阳,如果能有什么东西把阳光聚到一起,威力一定很大。”

    “我明白了,原来还以为公子要照明用呢。”

    “照明,闪闪发光。对把银子化成银水儿,平铺更为方便。可是我们需要一个承载托。是抛光更亮,还是颗粒状更亮。不想了,试了再说。”

    经过两个人反复冶炼,找到了光亮度最好的银面。又经过反复计算、实践,把镜子做成锅的形状,达到了最好的聚光效果。

    在冶炼的过程中,楚瀚还发现了一种非常有用的铜嘴壶。

    他们在山后郡时,为了给房间取暖,在屋里的墙炉上都装了大水箱,水箱要留一个孔冒气,否则就会爆掉。窑炉里点燃火,烧开水箱里的水,蒸汽从小孔里冒出来,喷射力非常强,房间里不适用。

    后面他们在水箱上接了大的管子,通到其它房间,在水箱上另外再开一个口,添加水,让水靠着这个力量循环起来。

    楚瀚和秦铭还用这种蒸汽喷射力带动风扇,造了一个气锤,冬天用在工棚里代替水车。

    现在他们用抛光过后的银片,做成一个大锅的形状,把光聚齐到一个铜壶上,可以把铜壶里的水烧到沸腾,很细的一个壶嘴向外喷出强劲的气流。即便已经是冬天,聚起来的光仍然可以烧开水,产生强大的气流。

    紧接着,他们两个把铜壶改造,添加两个壶嘴,壶嘴做成折角细管,装在铜壶的两侧,一个圆柱铁棍从铜壶的另外两侧穿过去,铸成方形的一头穿过水车,作为水车轴承。如此一来,用银聚光镜聚光烧开水壶,水壶的两个壶嘴喷出气流,带动铜壶开始转动,铜壶转动,带动铁棍转动,铁棍转动带动另一侧水车转动。

    这个装置可以带动水车,就可以带动石磨。他们的发明使得石磨不再局限在水边。这个装置不能普及,因为制作银镜成本极高、流程复杂。

    楚瀚通过不断改造聚光镜,得到聚光点的温度越来越高,直到可以融化掉一块石头。而高温也他们可以融化分离更多的金属,反过来改善聚光镜和其他机械装置。

    楚瀚想到他们锻打刀剑时用的转拧法,他曾经把铁丝做成了螺旋的形状,这是他唯一能想到可以产生弹性的装置。

    然而把铁丝螺旋运用到马车的减震上却有非常大的难度。首先,铁丝要有一定的柔韧性才能耐住不断的挤压。其次要有精准的装置把铁丝螺旋装置到车底,再连接到马车的车轴上。

    冬天来了,凯归牧场上的工棚里却热火朝天。工人被分来一半,五六个炉子和火窑冒着火焰,液体的金属闪着赤红的光,或是冒着烟、热气和火焰。

    楚瀚和秦铭又开始高度合作的状态。当然,意外也不断发生,有时候是一声巨响,有时候伴随爆炸,有时候出来特别难闻的气味,有时候有巨簇的光……

    就在楚瀚把一种物质放进炉子,浓重的刺鼻气味飘散出来,他马上喊所有人躲避。尽管这样,楚瀚还是感觉到头晕、恶心,眼睛看不清楚。

    之前他们也多次被气味呛到,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次似乎鼻腔和眼睛都有损坏。也有几个工人有不适,但是他们离得相对远,很快跑了出去,没有受伤。

    秦铭过了两个时辰也好了。

    楚瀚眼睛疼,流泪,睁不开,一连几天都住在牧场。

    阿吉丽到牧场来找他,心疼得无以言表,禁不住埋怨道:“瀚,为什么要拼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催着你日夜不休、不顾一切?”

    “没有不顾一切,就是有点儿不小心。”

    “我知道,你是为了能挣到三哥分给你的银子。这些年你为波斯复国耗尽全力,是我在拖累你。瀚,这不是我嫁给你的目的,这也不是瀚娶阿吉丽的原因。”

    “我爱你阿吉丽,不要想那么多。”

    “我的哥哥就要来朝见大唐天子,瀚一定收到了哥哥的信。这几年,瀚从大唐给哥哥送去多少银子和物资,我都知道。可复国不是一个两人的事情,那是一种趋势,不是靠你我能够挽回的。我们当年为了波斯,错过了整整五年,好不容易走在一起,瀚又被波斯绑架,没日没夜工作。这不公平,我们是人,不是神!”

    “你看三哥,为了靺鞨竭尽全力,但是你能说三哥全是为了靺鞨吗?他为大唐,为父母、兄弟、为了牧场、为了自己梦想、为了三嫂……我们是人,但人是个综合体,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波斯王离开故土,客居吐火罗,集结军队没有税收,只能靠咱们和贵族富商们补给,我作为公主的丈夫责无旁贷。”

    “波斯灭亡已经十年,十年人们会适应新生活。世界没有波斯,还是这个世界,可阿吉丽没有瀚,就什么都没有了。”

    “阿吉丽,不努力怎么会知道。永徽五年,波斯被大食击败,逃亡吐火罗,后来又复国十年。波斯王不放弃,阿吉丽也不要放弃,如果连阿吉丽都不支持波斯王,那波斯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可是你的眼睛看不见了,怎么办?瀚,你要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