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老六诡事 » 第三章 骂骂咧咧

第三章 骂骂咧咧

    1972年,我们举家搬迁到HLJQQHE,在当地一个小县城生活。彼时的北大荒真的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方圆十里人烟都非常非常稀少,肉眼可见的除了火车道,就是一片片的沼泽地和苇子。苇子杆长得特别高,正常的成年人走在里面是看不见头的。

    而此时我爷爷奶奶膝下已经三个孩子了,我大姑、二姑和我父亲。那时候的家庭环境也非常苦,为了添补家庭收入,我奶奶每年春天都会培育一些青苗(比如像土豆、辣椒、韭菜、茄子的幼苗),然后用大框(大框,一声。东北农村普遍用柳条编成的器具,用来装东西。)装好,坐火车拿到县城里去售卖。那时候的火车票大概两分钱左右,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两分钱奶奶其实都是舍不得花的。

    所以那时候基本都是奶奶和村里相熟的几个邻居约好,凌晨四点左右上火车,三个人一起走,两个人买火车票。碰见查票的时候一个人去厕所,查完票另一个人把票送到厕所那边去。这样轮着来每天都有一个人可以不用买票。

    同村和奶奶相熟的两个妇女,我们暂且叫A和B好了。(因为时间太久远了,我也真是想不起来她们俩叫什么名字了。早知道有一天会把故事写出来,我当时就好好听了。)

    奶奶她们三个人,每天都是凌晨四点出发,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县城里,再步行十分钟到菜市场,这样刚好赶在每天县城的早市人流的高峰期。基本上一个小时之内,带来的青苗就都可以卖出去。然后再马上坐火车回家,赶在八点前到家,这样也不耽误这一天的农活。

    奶奶培育的青苗长势是她们三个人里最好的,而且奶奶是实在人,从来不会以次充好。所以奶奶在菜市场里的口碑非常好,再加上那时候人口流动性并不大,所以奶奶卖的青苗回头客特别多。每次一去菜市场,基本很短的时间,青苗就会被抢购一空。而A和B的青苗卖的相对是很慢的。一开始还好,约好每天三点五十在村口碰面,大家轮番买票,一起坐火车,一起卖青苗,互相之间还是个伴。但是时间久了,这A和B的心里难免会嫉妒。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这个B就撺掇A,俩人故意约的3:30就会和出发去县城,不带奶奶一起走。

    我奶奶心地特别的善良,她哪里想过这里面的弯弯绕啊。还是按照约好的时间到了村口,结果等了五分钟楞是没看见这个A和B。奶奶担心错过火车,两只手臂各拐着一个大框,急匆匆的就往火车站走。那两个大框很沉,奶奶怕把青苗颠坏,还不敢跑,只能快步走。幸好那时候的绿皮火车准时到站的时候比较少,奶奶最终赶上了火车。

    但是一直到奶奶卖完青苗之后,这A和B也没在菜市场里出现。奶奶也没想其他的,觉得可能是俩人早上起来晚了或者是家里有事,没有提前告诉自己。于是卖完青苗之后,奶奶按平时的样子坐火车回家。等到下了火车往家走的路上,离着远远的奶奶就听有人骂骂咧咧的。声调也不对,气急败坏那种。但是奶奶也没在意,继续往家走。

    走了一半的时候,突然从旁边苇子里钻出来俩人。一看正是A和B。俩人披头散发的,身上满是露水。各自的手臂上还挎着大框,里面装满了青苗。

    回去的路上奶奶问她俩发生什么事了,A是个老实人,被B撺掇的一起搞事情。惊魂未定的和奶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俩人早上三点半出发,但是路上应该是碰见了鬼打墙,俩人不知道怎么着就走到了芦苇里,在苇子里转悠到现在。一直到刚才奶奶走路发出声音,俩人这才顺着声音溜达出来。在迷路的这个时间段里,俩人又是吐口水,又是撒尿,又是骂骂咧咧的,也没走出来。

    有意思的是这俩人中途还因为A埋怨B吵起来互撕了一手,所以整的俩人各自都是披头散发的。要不是因为都迷路了,俩人早就分道扬镳了估计。

    了解了事情经过以后,奶奶开解了两人一番,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没啥深仇大恨,最后俩人这个事算是翻篇了。以后的日子,三个人又是老样子去卖青苗了。

    那时候我年纪比较小,就问奶奶,“为什么要逃票啊?”

    奶奶说:“因为那时候咱们家穷呗,孩子还多,逃票的一个来回能省下四分钱,够给你爸爸他们姐仨买点糖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