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朱雄英,最稳皇太孙 » 第92章 朱元璋想给朱雄英多找几名老师

第92章 朱元璋想给朱雄英多找几名老师

    至于军事上。

    朱元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达!!

    毕竟徐达可是被称为大明军神。

    其军事能力,可要比如今的许多将士首领强太多。

    如果徐达成为朱雄英的老师。

    那么这辈分自然下去了。

    到时候自己跟妹子,再说说雄英跟徐妙锦的亲事,想必徐达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虽然辈分降下去了。

    但是她的女儿,可是能够成为太孙妃。

    未来的皇后娘娘。

    那么整个徐达,也会因为徐妙锦,而成为皇亲国戚!!

    到那个时候,哪怕是给徐达再大一些权力,有这个身份在这,朱元璋也丝毫不用担心徐达会功高震主。

    军事兵法老师算是认定了。

    那么其他知识应该让谁来当雄英的老师呢?

    如果刘伯温没死,让刘伯温来当自家大孙的老师,那么完全可行。

    但是刘伯温已经死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倒是让朱元璋有些头疼。

    算了,这件事情慢慢来,不着急。

    下午的时候。

    常茂来到了坤宁宫,见到了朱雄英。

    “雄英,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私兵了。

    既然咱成为了你的私兵,那么明面上,自然不能叫咱舅舅,咱也不能直呼你名。

    所以从今天开始,咱称呼你为皇长孙殿下,你是君,咱是臣。

    咱们以君臣之礼相待。”

    朱雄英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毕竟既然常茂成为了自己的私兵,那么自己自然要严格关照,万不能用以前那套去对待常茂。

    当然,私底下自然还是可以以舅舅相称。

    但是明面上是万般不行!

    “行,既然你是在的私兵,那么以后咱就叫你常指挥。”

    “常指挥,咱皇爷爷让你来当咱的私兵,你心中没有怨气吧??”

    “启禀皇长孙殿下,臣这条命都是陛下的,陛下让臣去哪,咱就去哪,绝无二心!!”

    “嗯,不错,不过,既然你成为了咱的私兵,那么从今天开始,你要百分百听从咱的命令,咱让你干嘛,伱就干嘛,该你知道的东西,你能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东西,你不能问,明白与否?”

    “臣明白!!”

    “臣常茂,从今天起,只听从皇长孙之令,皇长孙让臣去哪,臣就去哪,臣对皇长孙殿下,绝无二心!!”

    对于朱元璋安排自己成为朱雄英的私兵这件事情上。

    常茂并未有怨。

    毕竟自己能够一直待在朱雄英身边,只要保护好朱雄英。

    交代下来的事情,自己好好完成。

    那么以后肯定会有自己立功的机会!

    而且上次雄英可是说了,等他十岁时,就会出海,去倭国,到时候有的是仗打,还怕不能立功吗?

    所以,跟在朱雄英身边,那是一点不亏的!

    “常指挥使,咱给你一个月时间,给咱挑选一百名将士,精兵不精兵无所谓,咱只要听话之人,只要能吃苦耐劳之人。

    这件事情,是咱交代你的第一件事情,你可要尽心尽力给咱办好,可懂?”

    “皇长孙殿下,您请放心,微臣保证完成任务!!”

    只要听话之人,能够吃苦耐劳之人,他常茂自然能够找到一百人。

    ‘那行,最近这段时间,你就给咱找人。

    要是咱有事找你,到时候会安排人去常府通知你。’

    “微臣领命!!”

    现在朱雄英还未拥有自己的府邸,自然没办法让常茂一直待在自己身边。

    等将来拥有了自己的府邸后,那么就可以让常茂住在家里。

    “如今自己已经有了一位私兵。

    等常茂找够一百人,那么自己手下的人就会更多。

    要不自己直接绕过军器局,让自己的人打造燧发枪??

    如果将燧发枪打造出来,到时候势必能够给老朱一個惊喜。”

    等常茂离开后,朱雄英站在原地,喃喃自语道。

    坤宁宫内。

    马皇后听完朱元璋所言。

    当即微笑道:“重八,你这主意不错,让天德当咱家大孙的老师。

    那么这辈分自然降下去了。

    到时候咱家大孙完全可以直接称呼徐妙锦师妹。

    至于嫁给咱们家老四的徐妙云,到时候辈分可也就降下去了。

    有了这一层关系在,到时候咱们帮雄英说亲,徐达不同意也得同意!!”

    “哈哈,妹子,确实是这个理。

    咱大明能够带兵打仗,而且能力出众者,非天德莫属。

    而且天德如今就在应天养病,到时候等天德的病好了之后,咱就让天德当大孙的老师。

    如果将来,大孙的政策,当真为大明赚了不少钱,那么咱也只能同意大孙带兵去攻打倭国。

    而徐达是大孙的老师,老师担心自己的学生出门在外受到欺负,所以跟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去倭国,这合理吧?

    这简直不要太合理了!!”

    朱元璋越说越兴奋。

    他感觉自家现在的思路越来越灵活了。

    难道说这一切都是受到了大孙的影响?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跟在聪明人的身边,哪怕是一个笨蛋,也能够学到不少知识。

    而朱元璋是笨蛋吗?

    那自然不是。

    只不过有些事情,完全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有些事情,他完全没法往更加长远的地方去看,去想。

    “不过妹子,现在让咱更头疼的事情,就是以咱大孙聪慧,只找一个老师,怕是不合适。

    但是朝堂中,其他人不堪重用,要是让那些书呆子教导大孙,恐怕大孙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变成了书呆子。

    咱想着,要找一个思绪活跃之人,又有才华之人,来当雄英的老师,但是咱思来想去,却找不到任何一人。”

    “重八,要是实在想不到。

    不如咱们亲自教育雄英?

    毕竟从小到来,雄英都是在咱们身边,与其担心外人会影响雄英,还不如咱们自己来。

    当然,军事上,还是得天德来,而帝王之道,自然是你重八来。

    至于其他一些事情。

    咱马秀英,也读过不少书,当年咱生太子时,你还在外带兵打仗。

    标儿可以说也是咱教育出来的。

    至于其他孩子,咱一样教育得很好。

    所以啊,让咱来教育雄英,咱觉得没问题。”

    “妹子,你每天要操心后宫之事,要是还让你教导雄英,只怕你会更累。

    这件事情,让咱好好想想,咱就不相信咱的大明,这么多官员,没有一人能教导咱大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