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朱雄英,最稳皇太孙 » 第65章 郭恒案爆发,朱雄英的建议

第65章 郭恒案爆发,朱雄英的建议

    “太子,要不是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咱今天非得好好教训你一顿!!”

    “有些时候,你连一个八岁的小孩子都比不过!”

    待朱雄英开口,朱元璋心中的火焰,这才消失了一点点。

    但也没有完全消失。

    朱标有些无奈。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确实很聪明,很厉害。

    但是在自己儿子面前,被老子这么训,他还是显得十分尴尬,有些不太好意思。

    “够了,有什么话,坐下来慢慢说。”

    “哼,太子,既然你认为咱做得不对,那你就说说,让你母后还有你的儿子听听,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咱做得对!”

    “是,父皇。”

    “母后,雄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次雄英不是提及了摊丁入亩的政策?

    如今,咱大明各地,已经有不少官员,将各地的土地丈量入册。

    可是今日,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利用职权,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贪污。”

    “其罪名有三。

    第一: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税收。

    第二:私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第三: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为此,明太祖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

    父皇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大动肝火,甚至想要将这些人全都诛杀。

    可儿臣以为,父皇要诛杀这些人,只诛杀主谋即可,至于其他人,该流放者流放,该收监者收监即可。”

    “空印案时,父皇诛杀了此案涉及人员等一万余人。

    胡惟庸案时,父皇诛杀涉案人员两万余人。

    如果这次再诛杀几万人,势必会引起朝廷动荡!

    所以儿臣以为,父皇不可因为这件事情,而造成杀戮过多。

    到时候,恐怕会出现不小变故。”

    “郭恒案吗?”

    朱雄英终于明白了,老朱为何会如此生气。

    洪武十五年时,郭恒案,确实是在三月时爆发的。

    而郭恒一个人,居然贪污了1200万两,这可是相当于大明如今一年的财政税收。

    不过,郭桓户部侍郎,居然能贪污这么多,如果背后没有其他靠山,朱雄英是不相信的。

    至于老朱要杀这么多人?

    按照老朱的性格,只有杀得人多了,才能震撼满朝文武百官。

    而且他也是想为了平息民怨。

    所以才杀这么多人。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天下黎明百姓过得不好,对这个朝廷失望,那么朝廷的信誉也会被毁于一旦。

    想要再次取得百姓们的信誉,那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大孙,你说,这次案件,郭桓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居然都敢贪污这么多银两,如果换着官职比他更大,更有权威的人来做,岂不是会贪污更多??”

    “咱以前可规定过,凡是贪污数额超过六十两以上银子者,便是死刑。”

    ‘而这郭桓,一個小小的户部侍郎,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却去行那危害百姓的事情,私吞浙西的秋粮,甚至还私自征税,这完全是危害我大明百姓,你说这种人不杀,天理何荣!!’

    ‘咱不仅要杀他郭桓,甚至还要连同他的九族全部灭之,而那些跟郭桓有过联系之人,咱也会让锦衣卫查,只要有证据证明,咱一样要灭他们九族!!’

    “咱身为大明皇帝,要给天下百姓们一个公道,要让他们明白,这大明,不仅是咱老朱家的天下,也是大明百姓们的天下!!”

    ‘咱的大明,是跟大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跟那些士大夫共天下!!’

    “只要能够让咱大明江山的永固,哪怕咱被那些天下文人骂“独夫”,咱也不会放过那些敢毫无节制地蚕食朱家的天下的人。

    所以这些人,该杀,一个都跑不了!!”

    “皇爷爷此举,孙儿十分赞同。”

    见朱元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雄英自然也认可他说的话。

    郭桓案。

    朱元璋在位时,洪武年间的第三件大案。

    如果这件事情,老朱处理不好,那么百姓们势必会骂朱元璋,骂大明朝廷。

    所以该杀之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但!

    也不能杀了那些无辜的人。

    “不过皇爷爷,孙儿以为,这件事情,还需要等锦衣卫查过之后,才能决定哪些人该杀,哪些人不该杀。”

    “皇爷爷可曾想过,不管是在朝廷上,还是在全国各地的官员上,都存在着官官相护。”

    “所以孙儿以为,只要那些愿意配合锦衣卫调查的官员,甚至还能提供足够线索的官员们,只要他们的罪名低,那么皇爷爷大可不用灭九族的方法。”

    “只要将那些带头的人杀掉即可。

    至于那些犯有重罪者,该灭九族就灭九族,这样的话,也可以给满朝文武百官一个不小的震慑。”

    “大孙,咱可立下规矩,凡是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以上者,都会被判死刑。

    而如今,你却告诉皇爷爷,只要罪名轻者,只需要杀了当事人即可?这如何震慑其他人?

    到时候他们莫以为,咱大明皇帝怕了他们不成??”

    “皇爷爷,孙儿给你举一个例子吧。”

    见说不通老朱,朱雄英只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说。

    “皇爷爷,比如一个人当官,是一名很小的官员,而他上面的人,官职比他大。

    这个时候,那位官员告诉他,我有一些事情要伱去做,如果你做不好,那么你就别想当官了,甚至连你的家人都会死。

    在这种情况下,皇爷爷认为,此人答应还是不答应??

    答应,那么他就上了贼船。

    而不答应,他的家人会死,甚至连他都会死。

    人是复杂的,在家人面前,许多人都会选择同流合污,只要自己的家人没事,那么自己事后被查出来,只是他一人,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所以皇爷爷,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孙儿还希望能给锦衣卫一些时间,让他们好好查查。

    可以给予那些罪名小的官员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哪怕皇爷爷还要治他们的罪,哪怕是杀了他们,不杀其家人子嗣,他们势必会对皇爷爷感恩戴德。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还需要查查,如果那些官员们的家人知情,那么理当同罪,而不知情者,应当放过。”

    “皇爷爷,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事情,都要想好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杀之。”

    “虽然我大明不缺人才,但是一味的杀下去,只会让满朝文武百官害怕,到时候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