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朱雄英,最稳皇太孙 » 第60章 蓝玉大惊:你作为皇长孙,皇爷居然准许你将来上战场?

第60章 蓝玉大惊:你作为皇长孙,皇爷居然准许你将来上战场?

    “雄英,你说刚才,皇爷突然治我的罪,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将你送我的那本书送给皇爷过目??

    所以才导致皇爷生气了,这才治我的罪??”

    蓝玉虽然骄傲自大,但是一些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也能够看出来的。

    “舅姥爷,关于这件事情,也是雄英没有作对,当时应该先将这本书交给皇爷爷过目,这样的话,今日皇爷爷也不会因为此事,而治舅姥爷的罪。”

    “欸,雄英,这有什么,虽然皇爷治了俺的罪,但是这罪名也很轻,就一个月俸禄而已,咱蓝玉根本没将这点钱放在心上,所以你也不要替舅姥爷感到难过,也不要道歉什么的。”

    “如今咱的地位,已经是永昌侯了,钱对于俺来说,可有可无,倒是你这红薯啊,要是真的种植出来,而且收成也像你说的那般。

    那么到时候,你恐怕会被全天下的人称赞歌颂。”

    “舅姥爷,关于百姓们是否歌颂我,称赞我,这一点我完全不在乎。

    我在乎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我大明,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有饿死的人!”

    “雄英只希望,我大明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即可!”

    这句话,如果是别人听见了,肯定会笑话他。

    但是蓝玉知道,朱雄英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他是那种,既然说出来了,那么就一定要去做,那么一定会办到的人!

    所以,他蓝玉,是百分百相信朱雄英的!!

    “对了,舅姥爷,我大舅,我想着,先让他去你帐下磨炼一番,等我成为皇太孙时,就让大舅来我身边,到时候我带大舅去打仗。”

    “打仗??雄英不可啊!!你可是皇长孙,还有两年时间册封皇太孙。

    你作为皇太孙,在陛下以及皇后,还有太子殿下,以及舅姥爷心中,那是何等重要,如果你上战场,出了什么意外,那我大明如何是好??

    这件事情,舅姥爷第一个不答应!!”

    “哈哈,舅姥爷,你不是第一个不答应的人,这件事情,我已经告诉了皇爷爷,而皇爷爷也同意了,待我十岁时,定要带兵打仗,上战场!!”

    “到时候,咱说不定还会带舅姥爷一起去。

    就是不知,到那个时候,舅姥爷是否愿意跟雄英一同前往??”

    “啊?雄英,舅姥爷虽然快四十了,但是舅姥爷可没糊涂,耳朵还是能听得见的。

    皇爷会同意你上战场??这不会吧,皇爷怎么舍得??”

    “虽然其中有一些波折,但是总体来说,皇爷爷是答应了,只要想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皇爷爷就没有拒绝的借口。”

    朱雄英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

    “雄英,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舅姥爷一定会跟伱一同前往,你大可放心,只要舅姥爷活着,定当不会让你伤及一根毫毛!!”

    “哈哈,舅姥爷,还有两年时间,这两年,你可要抓紧抓紧。”

    “对了,咱还给你透露一件事情,有空的话,训练一些士兵们在水上,或者海上的作战能力。

    到时候咱们去的地方,可能会遇到倭寇,可能会在海上作战。”

    “雄英,你的意思是,咱们到时候要出海?可是皇爷不是下了禁海令吗??”

    “禁海令,约束的是百姓,约束的是那些商人,但是这禁海令,可没办法约束皇权,约束咱大明军队啊!!”

    “哈哈,也是。”

    “出海啊,咱蓝玉早就想出海了,将海上的那些倭寇打服,将他们全都抓起来,一个個惩治。”

    ‘雄英,俺蓝玉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放心吧,舅姥爷,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二人边走边聊,很久就来到了永昌侯府。

    刚一进门,永昌侯家中的那些奴仆,全都朝朱雄英拜见。

    “奴婢参见皇长孙殿下。”

    “不用拘礼,都起来吧。”

    “砰!!”

    就在这时,朱雄英听见了蓝玉家中的后院,传来了一阵声音。

    “舅姥爷,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情?”

    “欸,是你表姑弄出来的动静,这孩子,成天在家中舞刀弄枪的。”

    “噢?表姑?”

    历史上对于蓝玉之女,并未记载许多。

    只知道在洪武十八年时,册封蓝玉之女为蜀王妃,嫁给了蜀王朱椿。

    而朱椿,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蜀王,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十八日生。

    朱椿本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读书好善,近儒生,能文章,朱元璋常呼其为“蜀秀才”。

    每到清明节,朱椿都会祭祀郭子兴墓于滁州。

    而历史上,对于朱椿为一代贤王。

    在就藩成都后,蜀王朱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蜀地,被称为“贤王”。

    他对四川的道教和佛教非常重视,曾颁布命令要求官民保护文庙、学宫、佛寺等,并多次对境内的佛道建筑进行整修和重建。

    同时朱椿还广泛招揽人才,任用博通经史的硕儒杨敏、“贝川先生”董伦、“天下善讲书者也”陈南宾、道德高尚的梁混、“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一世儒宗”方孝孺,对四川进行有效的治理。

    此外朱椿还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他的第二子朱悦耀行为不检点,利用职权随意提拔亲信,朱椿将其杖之百余,囚之数月。

    天府之国因为地处西陲,山高路远,且少数民族丛居,关系复杂,文化也落后。

    朱椿刚之国时,就有西蕃蛮人作乱,烧毁黑崖关。

    如果治理不好很容易激化矛盾,引起动荡。

    好儒的朱椿决心走教化之路。

    首先,他重刻了《蜀汉本末》和《蜀鉴》,印好后派发下去,想让众人从当初的治理方式中吸取经验。

    其次,朱椿取消了各种弊政,禁止向百姓摊派,减轻民众负担。

    第三,对少数民族行宽大仁厚之政策,不许勒索,起到带头作用,使四川各级长官都能做到宽和,民众得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第四,大力推崇文教,重刻《孝经》、《仕学规范》大力推广,给官员和学生树立规范榜样,使世风日淳。

    在朱椿的努力下,蜀地得到大治,在当时诸王都练兵守边的情况下,唯独他是用文教来守西陲,偏偏也没出什么乱子。

    虽然通过教化的方式,让蜀地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路。

    但是这么一位,愿意为百姓着想的藩王,那自然是一位好藩王!

    不管是官员,还是藩王,不怕你有什么大作为,就怕你仗着自己身份,去欺压百姓,迫害百姓,让自己管理之地民不聊生。

    这样的官员或者藩王,那结局注定不会落得一个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