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平凡 » 第五十四章 上海解放

第五十四章 上海解放

    1949年5月12日,解放军进攻上海,到5月27日,上海解放,只用了15天。

    当时我在中国实业银行工作,亲历了整个过程。当解放军到达上海外围,开始发起进攻时,银行还开门营业,我们职工还上班,只能在下班以后,在宿舍议论形势;当解放军进入市区,隔苏州河,与国民党军对峙后,我们职工只好在宿舍里,打电话询问已解放地区的亲友,了解解放军的情况,议论一番;最后,解放军到达我们宿舍附近,我亲眼看到解放军士兵向国民党驻军喊话,直到国民党驻军缴械,我们得到解放,才敢外出。

    当时,银行职工开始对战争并不很关心,因为从报纸上看不到真实情况,只看到‘国军’不断‘大捷’,消灭多少‘共匪’的消息。直到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才知道上海已被解放军包围,但是为了生活,还要去上班,只能在下班以后,回到宿舍,大家才议论一番。

    开始议论比较多的是,国军能否守住上海。有的职工相信国民党的宣传,感到‘国军’比共军强大,共军要打下上海很困难。因为当时国民党吹嘘,SH市郊区已修筑四道防线,有钢筋水泥永备工事四千余个,活动碉堡三千余个,有三十万国军,武器装备精良,粮弹充足,防线‘固若金汤’,防守一年,不成问题。据说蒋经国曾亲临视察,称上海防线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共产党要打下上海,难似登天。

    有的职工则认为,国民党好吹牛,政府腐败,经济崩溃,士无斗志,已经在垂死挣扎,长江天险都没有挡住共军,上海这点防御工事是没有用的,最多只能推迟解放的时间。

    从议论能否守住上海,开始议论起‘国军’,大家对‘国军’都没有好感,既恨又怕。

    有的认为‘国军’军纪败坏,不得人心。上海人当时称当兵的为‘丘八老爷’或‘兵油子’,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说法,平时看见当兵的都退避三舍,提心吊胆,唯恐一不小心,一言不合,就会挨打挨骂。

    有的说‘国军’都是一伙唯利是图,金钱第一的家伙,军官骄横跋扈,盛气凌人,平时敲诈百姓,克扣军饷,打骂士兵,打仗时靠发钱要士兵卖命;士兵多数是抓来的不识字的农民壮丁,一旦穿上‘老虎皮’,在军官们的欺压蒙骗下,就忘了自己的出身,对老百姓欺压打骂,使老百姓畏之如虎。

    我当时就把自己看到的事说出来,如抗战胜利后,在大街上,看到国民党的伤兵欺压打骂老百姓;在兵营里,看到国民党宪兵班长,用竹杠子把一个士兵打得鼻子嘴巴流血;还有一次,我在虹口公园游泳池,练习仰泳时,不小心碰到后面的一个青年军,就被他的同伙打了几个耳光,打得我头脑发胀,眼冒金星,赶紧逃走,才没有遭到毒手。

    这时,又听说,‘国军’在上海外围修筑工事时,强拆民房,打死打伤不少老百姓,还抢劫老百姓财物,更增加了对‘国军’的痛恨情绪。

    当时,上海人不知道共产党的军队,已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报纸称‘共匪’,老百姓称共军。大家都没有见过共军,但是,觉得能打败‘国军’的军队,一定是很厉害的部队。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同事,矮个子,方脸庞,讲一口北方话,是从北平分行撤退过来的。他老家在北方农村,家里是地主,他本人并未见过共军,但他知道共军过去叫八路军。他说,在他们家乡,只有穷棒子才去当八路军,还有一些二流子,混不下去了,就去投八路,所以,流行一句话: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当八路’。他还听说,八路军穷得吃不上饭,只能吃黑豆充饥。八路军武器装备很差,都是老式三八大盖步枪,打仗靠人海战术,凭人多乱冲一气,每次打仗都要死一大片。当时,大家听了都不大相信,说既然共军士兵成员复杂,武器装备差,为什么能打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国军呢?当时,谁也说不清楚。

    随着解放军在上海外围进攻取得进展,晚上,我在宿舍的晒台上,不仅能听到隆隆的炮声,还能看见远处红红的火光。这时,银行同事们都有些害怕,担心一旦解放军攻打市区,打过来的炮弹,会炸毁老百姓的房屋,到时候不死即伤。好心的同事说,万一炮弹落下来,首先落在三楼,非常危险,劝我搬到楼下去住。我当时也是很害怕,正想找地方搬家时,又听说浦东已经解放,共军马上就要进攻市区,传说解放军部队已接到三不准的命令:一不准用炮火,二不准爆破,三不准用重武器。当时,大家将信将疑,晚上,我到晒台上去,果然听不到炮声了。后来,解放以后,才听说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下的命令,为了‘完整地保存上海,避免上海人民伤亡,攻击市区时不准开炮,不准爆破,不准使用任何重武器’,为此,解放军在攻击市区时,增加了伤亡,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赢得了上海人民对解放军的敬意。

    记得5月24日,我们还是去银行上班,传说国民党军队在市区举行了一次祝捷大会,表彰所谓‘战斗英雄’,还组织了游行示威。但是,到5月25日,解放军就攻进市区,并迅速占领了苏州河南岸一线,与国民党部队隔苏州河对峙,我们就只能被困在宿舍里,不能外出了。这时,大家最关心的是水电被破坏,生活发生困难怎么办。但是,一直到解放,水电都供应正常。后来才知道,早在解放军进攻上海前,在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上海人民自卫队’,进行护厂,护校,保护公用设备,防止国民党部队破坏,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解放军进入市区后,为解放军带路,送水送饭,提供情报,为解放上海做了大量工作。

    5月25-26两天,我们在宿舍里,只能用电话同外面联系,了解亲人是否平安,和解放军解放市区后,在南岸的动向。记得当时传说的有几件事印象很深:

    说解放军进入市区后,迅速到达苏州河一线,在过河时,受到桥头上碉堡里和北岸高楼上的国民党部队阻击,在不准用重武器的情况下,解放军只能在轻重机枪和冲锋枪、手榴弹的火力掩护下,发起攻击,因而出现了战士们一个个奋勇向前,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英勇冲锋的壮烈场面。这些场面被上海许多市民从楼上晒台上窗户里,或从街道拐角处看到后,就被绘声绘色地传播开来,把解放军战士形容成一批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英雄,很快就在SH市民中,树立了英雄形象。

    而且在解放军向苏州河桥上的国民党碉堡,发起攻击时,守卫在碉堡里和高楼上的国民党部队,发出的密集火力,不但打死打伤不少解放军战士,同时,也打死打伤不少在后面观战的老百姓。解放军的救护人员,既要抢救受伤的战士,还要救治受伤的老百姓,传说有的解放军为了掩护或抢救受伤的市民,自己被打死打伤,使解放军在上海人心目中更加亲切可爱。

    还有说这两天SH市民早晨起来后,走到马路上一看,只见马路两边,睡满了抱着武器的解放军战士,感到十分惊奇。有些好客的市民,就拿着水壶和茶碗,请战士们喝点热茶,都被客气地谢绝了。对比国民党士兵打骂老百姓的情况,差别太大了。这些情况很快在电话里,传到我们那里,大家就不再担心亲友们的安全了。

    当我们在电话里不断听到这些消息后,大家非常钦佩解放军,就等待解放军快来解放了。这两天,我还经常到晒台上去,看到海宁路上没有人影,路口的电影院里,这时已进驻了一个营的‘国军’,四周已堆起了高高的沙袋,‘国军’的士兵,爬在沙袋后面,露出黑黑的枪口。

    1949年5月27日清晨,我正在宿舍里熟睡中,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嗒嗒嗒!嗒嗒嗒!’把我惊醒,我感觉枪声听着就在窗外小街上发出的,就赶紧爬起来,趴在窗户上往下面街上张望。这时,天刚亮,天色阴沉,还下着蒙蒙细雨,我一眼就看到马路对面,停着一辆绿色军用卡车,卡车边上躺着一个穿绿色军装的国民党士兵。

    往北看去,只见不少穿黄色军装,手臂上缠着白毛巾,手中端着冲锋枪的士兵,[我当时就认定这是解放军]一个个弯着腰,贴着墙根,朝海宁路方向运动,有的战士头上,还顶着叠成三角型的麻袋以挡雨,很快他们就运动到停军用卡车的地方,利用卡车掩护,停了下来。

    这时,只见一个手端冲锋枪的解放军,越过卡车,跑到马路中间,朝海宁路口的电影院,用北方话高声喊:“国军弟兄们!不要开枪!”“缴枪吧!保证你们生命安全!”我在三楼窗户里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当时我就觉得这位解放军真大胆,喊话还挺幽默,印象特别深刻,多少年来都记忆犹新。

    当时,我转头向海宁路口的电影院看去,只见电影院门口的沙袋后面,有人影在晃动,电影院二搂的窗户里,也有人影在活动。当时,我就想,可能电影院里的国民党士兵,已经听到解放军的喊话,正在犹豫动摇,所以,没有开枪射击,也为这位喊话的解放军担心,万一有一个士兵开枪,这么近的距离,喊话的解放军就完了。

    说时迟那时快,喊话的解放军和贴墙运动的解放军,都快到达海宁路口,只见电影院二搂的窗户里,打出了一面白旗来,奔跑中的解放军一见,就朝电影院门口的沙袋冲过去,只见端着枪的解放军战士,一个接着一个跑过马路,冲进了电影院,再往右看,只见一队解放军跑步过来,一部分进了电影院,一部分在电影院外面警戒放哨,我们这条街道就解放了。

    事后听说,电影院内的一个营的‘国军’,在解放军到达前,已接到‘停止抵抗’的命令,所以,当解放军喊话时,才没有开枪。还听说,5月25日,解放军到达苏州河南岸后,在过桥时,遇到桥上‘国军’的火力压制,伤亡了一些战士,因为不准用重武器,就暂时停止了攻击,而另外派出一支部队到江湾地区去,通过地下组织,找到了指挥桥北‘国军’的51军军长,使他下了‘停止抵抗’的命令,从而使虹口地区的‘国军’,放下了武器,最后,上海完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