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平凡 » 第五十章 法商学院

第五十章 法商学院

    1946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去学习会计业务,记得曾先后参加过几个补习班,直到1946年10月,才找到当时比较有名的立信会计学校,一直上到1947年3月,考上新中国法商学院为止。

    立信会计学校在BJ路大陆银行楼上开设了补习班,有白班、夜班两种。我选了晚上7-9时上课的班次,这样,我就可以在银行吃晚饭,省不少钱。当时,学费和书籍费,都要自己出钱。上课要记笔记,回宿舍还要做作业。

    在上补习班期间,晚上9时下课后,从BJ路走回宿舍,要经过海宁路乍浦路口的五岔路口,当时是比较热闹的地方,有电影院和许多商店,晚上灯火通明,有一些书店晚上也开门,我经常进去看书,去的次数多了,就同书店老板搞熟了,有时还一起聊天,有时也买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进步书籍,如‘大众哲学’,‘新人生观’,看了以后,对我思想进步帮助很大。

    当时也看小说,在离宿舍很近的路口,有一个小书报摊子,出租小说,只要交一些押金,就可以每次借一本书,带回家看,三年中我看了不少小说。有一段时间,我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如‘蜀山剑侠传’有三十多本,我用了三个月才看完,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看到眼睛发困,就关灯睡觉。有一次,书的内容吸引人,我就一口气把书看完,已是夜里三点多钟,第二天早晨,差一点上班迟到。为此,我就买了个闹钟,这样,就能按时起床,不会迟到了。由于睡眠不足,白天有时打瞌睡,虽然科里同事不好意思说什么,但是,自己感到这样下去不好,就不再开夜车看小说了。

    记得有一次,小书摊老板因为我经常借书,成为老主顾,在我借了书以后,就塞给我一个报纸包的小纸包,叫我回去再看。我回到宿舍,复习完功课,上床睡觉时,打开小纸包,里面是一本淡蓝色的小书,封面上印的是‘活马阿九’,我打开看,内容是讲一个妓女在接客时,迎合嫖客,使嫖客高兴,以得到更多的收入。我是第一次看到淫书,既好奇又害怕,就在洗澡时,丢进了炉子烧了。

    我在和同事接触中,了解到银行里很重视学历,学历高的升职快,我当时上会计补习班,不但要自己花钱,而且没有学历。后来,又听说银行可以为上夜校出学费,但是,规定必须学习与银行有关的业务。

    于是,我就留心上海的大学招生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了解,许多大学都要高中文凭才能报考,而且上学的路都比较远,在新中国法商学院招生广告里,有同等学历也可以报考。于是,我就去报名投考。

    1947年3月,我被新中国法商学院银行会计系录取。听人说,新中国法商学院的院长卢锡荣的后台是国民党将领陈诚。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干什么事都要有后台,在国民党的党、政、军、宪、特里,有个靠山,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否则,就会受人欺侮,或被排挤掉。

    新中国法商学院的校址,在南京西路,是一座三层楼房,开设了法律和商业方面许多系,是全日制,课程安排有白天,有夜晚。在HK区靠黄浦江不远的一条街道上,租用了一所中学,利用夜晚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开设了分校,离开我工作的地点比较近,从BJ路外滩,乘公共汽车,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达虹口分校。

    新中国法商学院是采取学分制,学生入学以后,要学完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学分又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课学分高一些,选修课学分少一些。这样,我当时又有了幻想,这时我已19岁,如果每学期多选几门必修课,三年积的学分达到毕业的总学分,就可以提前一年,在我21岁时,拿到大学毕业文凭。这样,说不定银行方面,会提前提拔我。只是每学期要多选课程,每天上课时间就很多,就非常辛苦。为了争取好前途,我就入学时选了十几门课程,如国文,英文,银行会计,统计,经济学,商业史等,因为白天有工作,所以,上课时间都在晚上5时到9时,还有星期天,每一周的课程都满打满算,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1947年3月到1948年底这两年上夜校期间,是很辛苦劳累的。每天早晨7点半左右起床,洗漱后,就带上当天晚上上课用的几本厚厚的洋装书,走到银行去上班。白天除了1小时吃午饭休息外,从上午8时,一直工作到下午4时,把当天的账目和报表整理完毕,其他职工打道回府,我就夹起几本洋装书,走到外滩,乘公共汽车,到夜校去上课。

    晚上5时到9时,要上4节课,每节课中间休息10分钟,还要赶到另外一个教室去上课。一个晚上要换三个教室。晚上9时下课以后,就乘公共汽车回宿舍。这时,一天下来,已连续活动14个小时,真是饥肠辘辘,又饿又困,就在海宁路上找一家小饭馆,吃一碗菜汤面,或咸泡饭,或盖浇饭当晚饭,对付了事。

    回到宿舍已是10时左右,许多同事已进入梦乡,而我还要复习功课做作业。直到12时甚至1、2时,完成作业,才上床睡觉。

    到夜校上课要按照自己选学的课程去买教科书,就要花钱。当时,看到学校开的书名,有不少都是英文书,而且要外国出版的原版书,到书店一看,不但价格贵得吓人,而且有不同的版本。如果,买的版本与老师的版本不一样,上课时就会发生困难,找不到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于是,就在第一次上课时,向老师问清楚是哪一年出版的版本,才去买。

    由于买新书太贵,听同学说,可以到旧书店去淘书,同样一本书只需原价的几分之一,找到了这个窍门后,每学期买书,都能节省不少钱。在两年的学习中,学了不少课程,大部分都已忘记,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些还能记得。

    记得当时上国文课的是一位老教授,经常教的是从《诗经》,《古文观止》上选的古代名文,大家很有兴趣。他要求每个月要交一篇作文,他出了题目后,大家回去做,按规定的时间交卷。我每次作文,得分都比较高。有一次,作文题是关于个人前途方面的。我在作文中表示,银行工作记账打算盘,单调无味,上夜校十分辛苦,想‘好男儿志在四方’,愿到全国各地去走走,开阔眼界,寻找新的出路。老教授的批语是‘安心工作,知足常乐’。

    英语课是用的英国原版书,记得书上各种题材的课文都有,我学的很吃力,因为生词太多,老师有时用英语讲课,经过努力勉强能跟上。还有英语语法课,也是用的原版书,开始学习很困难。因为生词太多,搞不清词义,就弄不清词性,不知道是主词,宾词,动词,副词,还是形容词,就分解不出句型,做作业很费时间,先要查字典,弄清词义,才能分清词性,区分在句子里的地位作用,再作图解。后来,时间长了,摸到一些规律,也就不觉得太难了。在学期结束,考试时,一般都是默写字词,选择题,填空题,造句,中翻英,英翻中,我基本上都能过关。

    其他课程,如银行会计,会计等业务课,都有各自的体系,只要记住它的体系内在联系就行。

    当时感到比较难的是用英语讲的课,用的课本也是英国原版书,如商业史,老师是一位留学英国的博士,讲课时用英语,滔滔不绝,开始,我根本听不懂,其他同学能听懂的人,也不多。讲的内容,都是西方商业历史,离开我国实际十万八千里,大家出于礼貌,都是硬着头皮听。好在考试时,没有采用闭卷考试,而是老师出几个题,由学生自由选题,去寻找书上的答案,只要不完全抄书就行,这样,大家也就能马虎过关,取得学分。

    还有经济学,也是用英国原版书,内容是经济学的范畴,如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还介绍和分析各种学派,如凯因斯学派,马克思学派等。老师用英语讲课,大家也听不懂,后来听说,出了中英文对照本,我就设法买了一本,也就好懂了。

    当时,有的选课只是为了挣学分,学习兴趣不大,觉得学了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有的课学习很认真,很努力,有的课就应付了事,只要能混到学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