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平凡 » 第十七章 童年趣事

第十七章 童年趣事

    在乡下,因粮食不够吃,每到春夏,我都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路边,田埂,野地去挖野菜。野菜种类较多,季节性很强。挖荠菜最早,过后就是掐洋草子[学名苜蓿]的嫩头,过一阵老了会开黄花,所以苏州叫野金花菜,再晚就是挖马兰头,掐枸杞树上的嫩头。

    在挖野菜时,同小伙伴们一起说说唱唱,传传童谣,非常高兴。由于我上过学,就把在学校里学到的歌曲,教大家唱,还把水浒,西游记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小伙伴们就把乡下流行的童谣,教我唱,什么‘小尼姑下山’,‘四季花开’等。

    小伙伴们为挖野菜而争吵的事,也经常发生。往往自己发现一片野菜,因数量有限,总不愿意别人来挖走,为此,有时就会争吵,但不会为此打架。但是,如果遇到其他村子的孩子,也在挖野菜,有时就会为争地盘而吵架,打架。结果,总是人多势众的一方取胜,人少势弱的一方挖的野菜,被抢走了事。

    我在小伙伴中,年龄不是最小,但长得矮小瘦弱,打架不是人家对手,遇到争吵打架的事,我往往退让逃避,不敢冲在前面,即使这样,也总是吃亏挨打,有时挖了一个上午的一篮子野菜,被人家抢走,心里非常痛恨,但又无可奈何,只好采取回避的办法,以后不再去那个地方。

    在乡下四年半的生活,比在苏州要差得多,由于经常吃稀粥,肚子很大,一顿要喝两大碗,吃的时候感到饱了,不一会儿就感到饿了,何况还有吃不饱的时候。吃菜很少,多数时候吃咸菜,萝卜干,没有油水,谈不上什么营养。

    当时我从九岁到十三岁,正是少年长身体的年龄,由于营养不够,身体发育不良,身材又矮又瘦,与同村的男孩比,我就显得矮小。我的哥哥们都是一米七以上的身材,我最高的时候,也只有一米六八。后来,我的两个儿子个子都比较高,大儿子一米八三,小儿子一米七八,说明营养不良,影响长个。

    到冬天,穿的棉衣也不暖和,没有穿过毛线衣,也没有穿过棉鞋,记得我也生过冻疮,又痒又痛,非常难受。

    在乡下四年半的生活中,我除了上学和看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同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的。我已记不起他们的姓名,只有本村的朱连顺还有印象

    朱连顺和我年龄差不多,四方脸,个子比我高,身体比我壮。他家住在村子东头,自家盖的草房,房子比较大。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杀猪为业,还种田,养猪养牛,村子里都叫他家‘杀猪的朱家’,因劳动力多,收入多,所以,生活比较富裕。我几次去他家玩,看见他家吃饭,都是吃白米饭,四、五个菜,还有红烧肉,使我很羡慕。有时吃白面馒头,朱连顺会偷偷地带一个馒头,送给我吃,使我很感激。

    朱连顺没有上过学,主要任务是放他家养的大水牛,还会唱一些农村流行的童谣,讲一些农村的传说。我去找他玩的时间比较多,就跟他学放牛。他告诉我:“牛是认人的,不认识的人,牛是不肯让你骑的!”

    所以,开始我也不敢去碰它。后来,跟牛混熟了,朱连顺就把牛缰绳交给我,我一手牵着牛缰绳,一边喊:“搭角!搭角!”,牛就会低下头来,让我踩着它的角,爬到牛背上去。牛一边吃草,一边走路,走走停停。骑在牛背上,用缰绳指挥牛的行动,要看哪里草长得好,就指挥牛过去吃,还得注意草丛里有没有杂物,防止牛吃进去会中毒。因为邻村已发现,有的牛吃了人家扔在草丛里的河豚鱼内脏,而中毒死亡。

    在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大人们的引导,所以只要感到好奇好玩,就会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干一些坏事。如成群结队地去地里偷吃豌豆、瓜果;爬树捉鸟抓知了;到池塘里玩水;讲脏话骂脏话;用玩具赌输赢等。

    在我们家,从小因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气氛和睦温馨,相互之间没有恶言相加,骂人的情况,最多因调皮被骂一声‘小鬼头’。在苏州上学时,因经常被人欺侮,也学会骂几句脏话,如‘杀千刀’、‘触那娘’之类的脏话,但回到家里是不敢骂兄弟姐妹的。到乡下后,在老宅里,同族人之间,也没有骂脏话的。而在同村和外村的小伙伴之间,则会彼此肆无忌惮地骂脏话,如‘日你妈!’,‘日你妈妈,不开花花!’,骂过拉倒,互不记仇。

    赌输赢的玩具很多,玩法也很多,有打弹子[小玻璃球],滚铜板,占铜钱,斗蟋蟀,踢毽子等,都带有赌博性质,谁赢了就拿走。记得我曾赢了两个香烟罐子的小玻璃球。我为了加重铜钱重量,曾到小杂货铺去,刮油罐上的油垢,把几个铜钱占在一起,这样,玩的时候,就可以以重击轻,把对手的铜钱,占出界外,而多赢铜钱。当时我赢了几十枚铜钱,换成了铜板,就到小杂货店去买零食吃。当时,喜欢吃的是五角形带咸味的'脐啊'和四方形带甜味的‘虾蟆酥’,因为都是面粉做的,可以充饥。还买过两个铜板一包的炒米花,因为每一包里都有一个铅锡制作的小玩具,如小人、小马、小枪等。这些小玩具,既可以当礼品送给小弟妹们玩,也可以代替铜钱和玻璃球当赌本。

    还有斗蟋蟀。在秋天的傍晚,约二三个好友,到瓦砾堆里去找蟋蟀。先要听它叫,然后循声去找,一个人搬瓦砾,边上的人则注意蟋蟀的动向,如果洞里跳出来的是油葫芦,就另找地方;如果是棺材头,就连喊‘呸!呸!倒霉!’;如果是双尾会斗的,就一齐动手,上前捕捉,把蟋蟀往平地上赶,不能让它钻到洞里去,直到捉到为止。我买了一个瓦盆,专养个头大会斗的,差一点的养在纸盒里,每天喂米粒,菜叶等。

    我养的蟋蟀都是不知名的,什么‘虎头’、‘大红袍’等名贵品种都没有,所以,每次去跟人家斗蟋蟀,都是大败而归,蟋蟀被咬断腿或触须,只好重新去捉,寄希望于捉一头蟋蟀王,以打败对手。

    由于我当时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对这些都会而不精,略知一二,所以,没有斗赢过。后来,玩蟋蟀的兴趣逐渐小了,一到天冷就不玩了。

    在乡下,我还养过鸟,学会编鸟笼。在苏州时,没有看到过人家养鸟。到乡下,看到人家养的会讲话的八哥、鹦鹉,非常羡慕,很想养一只玩玩。当时,既不懂鸟的习性,又没有钱去买,就想爬树去捉一只。看到树上的鸟窝很高,自己又爬不上去,有的小伙伴胆子大,爬上去抓到的都是幼鸟,养几天不吃不喝,就死了。后来,听说冬天捉鸟比较容易,拿一个筛子,反扣在地上,用一根棍子撑起半边,筛子底下放一把米,棍子上系一根细长的绳子,人拿着绳子的一头,躲在屋子里,等到鸟来吃食时,一拉绳子,鸟就被扣在筛子底下。我用这个方法,一个冬天能捉到不少鸟,大多数是麻雀,也有乌鸦和喜鹊,从来没有捉到过八哥和鹦鹉。即使麻雀也养不活。

    编鸟笼比较容易。在老宅的后园里,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生长着小酒杯粗的竹子,是编鸟笼取之不尽的材料。选一根老竹子,砍下后,在靠根的部分,截成四段,做笼子的四边柱子,细的部分削成竹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大小不等的笼子。记得我一个夏天可以编不少笼子,大的养鸟,小的养蝈蝈。

    每到夏天,我都同小伙伴们一起,偷偷地到池塘里去玩水,洗冷水澡。

    我们村子里的大池塘,水深又有菱角,又容易被大人们看见,所以,都不敢在这里玩水。每次出去玩水,都是到外村找一个水浅,又不会被大人们看见的池塘,把裤子一脱,光着屁股,跳进水里,说说唱唱,打打闹闹,十分开心。谁知乐极生悲,有一次,发生溺水事故,邻居小娄淹死了。

    原来每次玩水,都在一个小池塘里,水比较浅,最深处只会齐胸,所以一直没有出事。那一次,隔壁村的小伙伴也来了,小池塘挤不下了。有人提议,上附近的大池塘去,于是,大家穿上裤头,一窝蜂跑到离村子较远的一个大池塘,大家争先恐后,脱了裤子,就跳进水里去,打打闹闹,玩起水来。这个池塘一边水深,一边水浅,大家都挤在浅水一边,会游的也只会狗爬式,扒几下就得站起来换一口气。我自知不会游泳,一直在浅水里玩。

    大家正玩的高兴,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深水里有人!”只见深水中央有一个人头冒出水面,两只手向上想抓东西,抓了几下,整个身体就沉到水里去,没有再上来。有人眼快,说是小娄啊。大家一下子都吓坏了,没有人会游泳去救人,离村子远,去叫大人已来不及了。

    当天晚上,听到小娄的母亲,在村子里大声叫喊:“小娄啊!回来吧!”声音凄厉,十分渗人,吓得我睡不着觉,一闭眼就出现小娄在水中挣扎的情景。

    从此,村里的小伙伴们就没有再去玩水。不久,我也离开乡下去上海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