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寄名锁 » 第六章 皇权受约束

第六章 皇权受约束

    慈禧听到”袁世凯“这个名字后内心一震,随后对张之洞说道:“好的,哀家记下了,你先行退下吧。哀家乏了,要休息一会儿。”张之洞不便打扰慈禧,先行离开了。慈禧闭目沉思片刻,随后对身边服侍的太监小德张说道:“宣袁世凯进宫议事。”小德张:“喳,奴才这就去。”

    袁世凯接到征召,内心忐忑不安,不知道慈禧招他进宫所为何事。袁世凯来到储秀宫,隔着帘子向慈禧请安。慈禧询问袁世凯:“袁总督,近来可好?”袁世凯回应:“虽然已年近半百,但是臣的身体还算硬朗。”慈禧继续询问:“最近可有可喜政绩啊?”臣已命詹天佑作为铁路总工程师查修铁路,詹天佑颇有胆识,建成京张铁路的首段并开办了运输。“”嗯,不错,袁世凯,你的用人眼光确实很好。“慈禧微笑着回应。袁世凯继续开口道:”去年、今年,臣相继举行了河间秋操以及彰德秋操,各国记者、驻华武官及各省代表观看了这等军事演习,南军和北军训练有素,我大清振兴指日可待。“慈禧站了起来,拨开帘子,走近袁世凯身边,说道:”袁世凯,你果然是一位能臣,治军很有一套。可眼下,叛乱兴起,我大清岌岌可危,可如何是好?“袁世凯回道:”百姓怨声载道,现在民间都在抱怨皇帝的权力过大,干预的事情太多,要求限制皇帝的权力。“慈禧怒道:”是哪些刁民胆敢妄议皇上?把他抓起来斩了!“袁世凯回道:”说这些言论的百姓非常多,在百姓之中流传很广,他们认为是皇帝的不作为导致了天灾民怨和一系列的叛乱。所以,我想为了缓和民怨,倒不如限制一下皇权,平息民怨。“慈禧情绪稍微舒缓,说道:”你说说看,怎样限制皇权?“袁世凯说道:”何不效仿英国人实行君主立宪。也就是保留皇帝这个称号,但是限制皇帝的权力,由朝廷各大臣组成的议会来共同参与国家的决策。这样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便可以得到化解。老佛爷,您意下如何?”慈禧皱起了眉头,思忖了片刻,才勉强地挤出一句话:“好吧,只要能稳住我大清的政权,不撤销皇帝称号,哀家便支持。这件事,就交给你袁世凯来帮办吧。”袁世凯:“臣领旨,这就去办。”随后,袁世凯退下。

    次日,太和殿上,袁世凯、徐世昌、张謇等人联名上奏慈禧,要求颁发“预备立宪”的谕旨。袁世凯提议:“所谓“预备立宪”,即削弱皇权,但仍然保留”皇上尊号,由朝廷大臣代表共同参与政事的决策。具体如下:一,改革官制,停例捐,禁鸦片,创设政务处及编制馆,实行国家机关的机构改革。二,设立宪政研究会和法政学堂,改组宪政编查馆;设立中央一级的“资政院”,设立地方上各省的“咨议局”,中央设统计处,外省设调查局。三、派大臣分赴英德日三国考察宪法。”光绪听到袁世凯的提议后,面露愁容,将头轻微地低下。慈禧瞧了一看光绪后,面无表情,随后说道:“袁卿家所说,皇上应允了,你负责操办吧。”袁世凯:“臣遵旨。”

    退朝后,慈禧与光绪步行在御花园中。光绪搀扶着慈禧,说道:”亲爸爸,您慢点走,注意脚下。“慈禧对光绪说道:“载湉,你不要觉得哀家同意袁世凯的提议,是没有顾及你的想法。你试想一下,现在各地造反势力这么多,朝中又有一些反对派,我们娘俩夹在中间,是真的很为难。为了稳住我皇家的地位,如今只能答应“预备立宪”。等到各地民心安定,造反被打压,朝中安定后,我们便可以借机改回”皇帝专制“。如今,只需忍耐。”“亲爸爸,您提醒的是,儿臣记住了。”“你能理解就好。”慈禧说完,同光绪继续在御花园内观赏花朵。

    慈禧颁布“预备立宪”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民众起义果然比以前减少了很多,百姓的怨言也有所收敛。

    清罗村内,陆彦升与友人郭四海、杨柳青坐在在村口的磨石旁聊天。陆彦升开口道:“以前,我挺有志气,想着博览群书,依靠科举考试,中得状元来出人头地。可多次落榜后,我也心灰意冷了,便返回家乡老老实实地务农,准备平凡地过一生。谁曾想,朝廷竟然会下旨废除科举考试,这着实让我意外。唉,以前浪费了太多的时光,如今这科举的废除才真正让我看明白了。”郭四海说道:“岂止是科举呀,听说了没。朝廷又下旨了,说是以后国家大事不是由皇帝、太后说了算,要让文臣、武将商议着决策。”杨柳青笑道:“那就有意思了,我倒能想象到了朝廷议事的热闹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朝堂上吵作一团,不打起来才怪呢。”陆彦升说道:“不知道皇帝能不能忍下这口气,真的放权给别人。”郭四海:“不管怎样,皇权受约束,对我们老百姓也算是件好事,最起码,慈禧太后不会再为所欲为、祸害国家了。”杨柳青:“这倒是,我是真的不想再看到这个老女人继续掌管国家了,在她统计的这几年,国家都乱成什么样了,民不聊生,外族入侵,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陆彦升:“走一步,看一步吧,看看这中国以后会变成啥样子。”

    村头的杨树下,刘百川又再次出现,耐心地指导陆安练习腿法,对于陆安的每一次进步,刘百川都报以掌声。在陆安练习完“内八腿”步法后,刘百川便对陆安说:“徒儿,为师来教导你也有七八次了。每次,你进步都很大,我很高兴。这次我们分别后,可能很长时间后,你才能见到我。”陆安不解地问:“师傅,你要去哪啊?”刘百川说道:“听说”救世主“孙中山,可能接近回国了,我要去追随孙先生了。孙先生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得有人帮他扫清阻碍。”陆安关切地问道:“师傅,您这一走,会不会永远不回来了?”刘百川笑道:“傻孩子,我肯定会活着回来,好好看看我勤奋的徒儿如何做一名”大英雄“,哈哈哈。”陆安也微笑着点头,说道:“嗯,师傅,我等你回来再教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