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媒婆胡大嘴 » 十三、开花结果

十三、开花结果

    冬尽春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杨花落地了,杏花开放了,柳枝在温暖的春风里飘舞着。黄河水淹没过的荒村野滩上,土地开始变得松软起来,长出来的不是庄稼,而是一棵棵像箭似的芦苇嫩尖芽子。这里成了芦苇的世界。它占据了几乎所有的荒野水滩。偶尔有几株红蓼和青蒿,长在破落的荒村断垣残壁下,把这些荒村点缀得更加荒芜、凄凉。

    东面矿上传来好消息,扣儿的三哥和狗娃又给家里寄钱回来了。狗娃娘每次收到狗娃寄来的钱,她都给存着。想用这些钱给狗娃再换一个媳妇。

    然而,狗子娃家还没高兴几天,就收到扣儿的三哥寄回的狗娃的衣服,在衣服里面藏着狗娃的骨灰,不用衣服藏起来,人家是不愿意帮着邮寄骨灰的,会感到不吉利。

    狗娃给家里寄钱回来的当天,在井下就出事了。在狗娃一班正在挖煤的时候,一块石头从媒堆上滚轮落下来。刚好砸到狗娃的头上,那时的头盔质量都很差。小的石子还能当一下,遇到大块石头,如同虚设。狗娃在被送到井上,还剩下一口气,临死前,狗娃告诉扣儿三哥,他与扣儿二个人好过。锁子对狗娃没有一丝怨恨,甚至还有些欣慰。

    天刚刚放亮,扣儿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她摸着渐渐隆起的肚皮,心里痛苦万分。昨天,她听到刘家不幸的消息时,如同晴天霹雳。狗娃音容笑貌用在脑海里浮现。狗娃临走前和她那一次亲热,已经让她怀上了刘家后。她本来是想等狗娃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她要亲自告诉狗子娃,这是她们爱的见证。如今天人两隔,阴阳两望。

    自从她发现自己怀孕后,她就坚信这肚子里的孩子是狗娃的。因为瘸子那几天和她睡完,她都会用香皂把下身洗干净。不愿意让瘸子的种留在她身体里。在那“以人为本”时代,女人都在比赛生孩子,所以跟本没有避孕药和避孕工具。这是农村智慧的女人们通过实践,找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避孕土办法。她之所以跟狗娃好,除了对狗娃的感情,还就是她要给可怜的二丫头报仇。

    孩子出生的那天,天阴沉沉的,暴风雨就要来临。这是今天入夏一来的第一场大雨。时近中午,天气突然放晴。扣儿已经习惯了那种疼痛,她也惧怕这样的疼痛。但这次她却是心甘情愿的受这份罪,她感觉自己越是疼痛,就对狗娃的愧疚会越少一些。

    当接生婆带着两手的血,站在门口大声感道:“是个带把的,母子平安。”何家上下立刻高兴的手舞足蹈,但此时的瘸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不知道这是给谁在当爹。当何家欣喜若狂的时候,她在思念她的狗娃哥,她在心里默默念到,她要把孩子养大成人。为狗娃的家保住这条根。

    自从扣儿生了个男孩,母以子贵,她在何家彻底翻身了,何家人都向敬祖宗一样带她,做各种好吃的,要确保她充足的奶水。只有瘸子对她还是不冷不热的,到他也只好认领了这顶绿帽子。毕竟对外他何家有子嗣了。

    七月中旬,收完的麦子在场院里囤好,百姓们终于可以松口气歇歇了。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翠儿娘不愿意在家歇息,她得和大伙一起参加田里劳动,她们家没有其他劳力。她拖着瘦弱的身躯和大家一起吃力的刨地,大家都劝她一旁歇着,她不肯,尽管大家都很照顾自己,那她就应该更要自觉。

    太阳火辣辣的,身上黏糊糊的汗水一茬一茬地往外冒,树上知了的聒噪没完没了,让人心烦。锅里的地瓜干,贴在锅边上的玉米饼子一点也勾不起食欲,简单地吃了几口,翠儿娘便拿起蒲扇上炕想眯一会,歇一阵下午还要下田。

    翠儿娘正躺在炕上午睡,她听到院子有了响动,起身朝窗外望去,是高家的公婆二人和儿子媳妇过来了。她感到很是纳闷,他们家怎么一起过来。刘家面对如此噩耗,翠儿娘病倒在床。链子经常娘带着儿媳妇过来伺候。

    在狗娃的骨灰下葬那天,天阴的都能拧出水来。虽然是火化,流程不能少。秀才爷是村上的长辈,也是最有学问的。村子里的红白喜事都是他来张罗。

    刘寨小学的孙老师也来帮忙。他不仅是狗娃生前的好友,也是受吴班长的托付。他听吴班长介绍,狗娃进步很快,他很快就是自己的同志了,他为了失去这个昔日的好友,将来的战友而心痛不已。

    狗娃的虽然现在没有了老婆,没有后人,但他是成过亲的人,根据规矩,他的葬礼要按照成人规矩举行。

    夜深了,知了那破罗嗓子终于消停了,偶尔能听到河里的蛙声,叫得很有节奏。大家忙完狗娃的葬礼,都回去休息。何娟留下来陪翠儿娘,让婆婆和扣儿回家休息去了。

    扣儿等家里人都睡熟了,她偷偷的来到狗娃的坟上,她要告诉狗娃,他们刘家有后了,他做父亲了。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离开不久,又有一个女人悄悄来到狗子娃坟上,给狗子烧纸。

    大家在自家的院子上,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就是原来的村子,都已经在黄河的淤沙埋在下面了。成为两层。

    今年的小麦长势喜人,跟快都已经快到了收割的季节,刘寨的人都对今年的收成报有很大希望。

    深秋的一天夜里,已经成为冀东游击队的大队长的田明,趁着天黑偷偷划船渡过惠济河,来到两河口的小学校。他此次回来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豫东地区的敌后根据地,将原来的民团组建成为豫东游击队。有消息显示,日本人会为加强豫东地区的统治,他们会成立豫东政权组织。

    为了和日本鬼子抢占地盘,开展敌后战场,冀南游击队总部决定派田明再回到两河口去,建立敌后根据地。

    太阳的夕照,把赤水河两岸的山色换上了一种绮丽神秘的情调。西山已经藏在太阳光的背阴中,山谷变成了含黛的深蓝颜色,山峦变成了滴翠的浅蓝颜色。缭绕在深谷石崖下的岚气,好像湛蓝的海水在流动着。山坡上隐约可见的佛洞古寺。更显得深邃神秘。

    一群乌鸦向东山上飞去,乐山上这时由于太阳夕照,变成一片灿烂辉煌。香山寺大殿的屋瓦像镀了一层黄金,玲珑的钟楼上的红色门窗,变成了耀眼的桔红颜色。山峰上的每一个皱褶,山坡上的一棵棵柏树,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近在眼前,就连很远的琵琶地上的一棵棵桐树和竹林,也都历历在目。

    田明来到队长的窑洞,他喊了一声报告,就进了队长的屋。队长手里拿着放大镜正在专心致志的看地图。他看天明进来,就高兴的打招呼。说:“田明,听说你当爹了,恭喜,恭喜。田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聊完闲话,队长收起笑容,严肃的说:“日本人正在加快进攻中原的步伐。我们为了做好跟日本人开展持久战斗的准备,尽快建立敌后根据地。组织上想派你回两河口去开展敌后游击战场。两河口位于两省交界处,北临芒砀山,南靠涡河,战略优势明显,非常适合游击战争。本来大队计划让其他同志去,但都没有你熟悉当地的情况。”

    田明说:“没问题,我不仅熟悉地理环境,人头也熟。怎么开展工作,队长就请下指示吧。”

    队长说:三“翠萍那里有问题吗?她怀孕的时候需要人照顾,具体计划,等你做通刘翠萍同志的思想工作再说。”翠儿和天田明到了冀南游击队驻地时,大队安排她到被服厂工作。队长还给她还了一个名字叫刘翠萍,算是和过去有个划分吧。

    田明说:“翠萍那里没问题,她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同志,很支持我的工作。再说有被服厂的其他女同志照顾,没问题的。”

    队长思考一下说,“好吧,等一下我也跟被服厂的老王厂长打个招呼,让他尽量不要安排翠萍干重活,给翠萍身边安排一个有经验的女同志照顾好她。你过来,我们交流一下,你到了如何开展工作。”

    田明和翠萍告别后,就开始过河的准备。他护送到黄河北岸的码头。日本人还是发现了他们船,护送的同志为掩护他们。故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不幸牺牲了。

    田明在孙老师的陪同下,二人来到狗娃的坟上,他们对狗娃说了藏在心中的秘密和理想,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告慰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

    田明再次回到两河口后,孙老师和他二人做了分工,孙老师负责办夜校,田明带领大家搞生产。他们总结工作失误和教训,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饥饿和思想闭塞的问题。人们听说田明回来的消息,都非常高兴,大家到河神庙里来看田明。自救会的工作又重新走向正常路上来。

    天刚黑下来,原来都只知道天黑就睡觉的人们,都围到孙老师的窝棚里,开始听他讲故事。他们听铁道游击队,听到地道战,地雷战。让他们热血沸腾,他们对赶走小鬼子充满希望。

    看到各家各户都有了新家,而田明和孙老师还挤在破庙里。刘老爹请大家商量,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新家,有吃饱肚子的口粮。但我们不能忘记孙老师和田明兄弟的恩情。我想和大家商量,尽快把小学校复建起来,这样孙老师就有安稳的住处,大家听故事也有个宽敞的地方,我们村里的孩子也有地方上学了。

    大家都同意,有人提出,村里的河神庙也要修整一下,现在大家都建了新房,搬出来住。河神庙刚好空出来。我们修复一下,在给河神庙建一个后院。平时田明可以住在那里,村里有事也好去找他商量,田明在我们村也算有了自己的家。

    孙东方和田明对村民的想法都非常感激,他们知道,小学校和河神庙都是高岗地,这对刚刚受过水灾的人看来,高岗地就是风水宝地。村民们确要让给他们两个外来人安家。他们感恩这些心地善良的人们,这让他们更坚定自己的信念。

    狗娃的家里,田明跟翠儿娘讲述翠儿的情况。翠儿娘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其实对田明这个女婿还是比较满意。只是他们的私奔行为让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也惹得冯家最近两年经常会找他们的麻烦。田明对自己为刘家造成的后果很是自责,他连忙给岳母道歉。并告诉她,好日子就要来了。冯小虎蹦哒不了几天了。翠儿娘心里悄悄放下一些。

    阵阵南风把浓郁的麦香吹进了村庄,庄稼人的鞋底上像抹了油似地闲不住了。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书信传递给人们,人们读着这些熟悉的笔迹:柳絮飞舞了,榆钱飘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了肥绿的嫩荚。这是春天向夏天告别的最后一幕。刘寨的百姓又看到了久违的希望。这一幕需要的道具是如此之多:男人们整理着套绳、磙框、桑杈、扫帚;女人们收拾着簸箕、篮子,缝补着破了的口袋。特别是早晨;月落星稀,一声声清脆的夏鸡啼叫声:“夏季了——嚓,夏季了——嚓!”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的时候,各家茅屋前的磨镰刀声音,扩成了一一股强大的音流。

    大麦已经收割了,小麦也快黄熟了。人们今年听着那清脆的夏鸡声,不再是安慰、喜悦,而是焦虑和忧愁,隐隐约约的炮声已经听得见了,清新的宅气里混杂着一股火药和汽油味道,三架一群的日本鬼子飞机在天空中来往飞过,看来战事更吃紧了。隔年下种,累断筋骨种的这几棵麦子,也不知道能吃到嘴里不能?

    孙老师把两河口周边日本人活动的情况跟田明做了介绍,他们认为游击队联络点建在刘寨最为安全,因为交通不方便,刘寨至今没有日本人来过。田明说:“目前豫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都是独立战斗,他们之间没有互相配合。行动起来效果不佳。他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抗日武装建立联系,形成统一领导,行动起来要互相配合。”

    孙老师一听,非常高兴。他说:“目前东面的淮北矿区抗日组织最为活跃,那也日本人要控制的地区,每天开采的煤是日本人重要的后勤保障物资。要尽快派人和他们联系。”

    田明说:“总部已经注意到这个情况了,已经派地下党员进入矿区了,如果那里的抗日组织建立完成,他们就会派人主动和我们联系的。”

    孙老师说:“这样很好,我有个同学,在那里是个班长,他周边有十几个思想进步的工人,刘寨村还有我介绍过去的人,我可以写写信给他。让他主动去和我们的同志取得联系。”

    田明看着他笑而不语,孙东方也疑惑的看着田明,突然他似乎明白什么,激动的说:“难道老吴也是……”田明肯定的点点头。

    豫东游击队的组建工作非常顺利,由于田明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各村里的年青人都积极参加。他们现在就是以涡河和北淝河的天然优势,行动起来反应迅速,撤退时,又可以依托芒砀山脉这天然的屏障作掩护。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豫东游击队让地主恶霸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