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媒婆胡大嘴 » 十二、媒婆西游(2)

十二、媒婆西游(2)

    当他们路过郑州北郊时,紧张恐惧感顿时拥上心头。这里日本人占领区,随时都会有日本人巡逻或不经意的放一阵冷枪。道路旁边有很多人毫无防备的死在鬼子的枪下。他们一刻不能多停留,要快速通过郑州北郊的日本的封锁区。

    因为日本人的长期封锁,这里竟然形成一个新的生意,有专业给人带路,靠帮助逃荒的人通过封锁区,卖命挣钱的当地人。他们知道敌人巡逻规律和据点的分布情况。每带一个人过封锁区,就要收一个铜板,但路上的安全自己负责。胡大嘴打听到带路人的聚集地,这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过封锁区了。

    因为担心过鬼子封锁区的时候被鬼子发现,胡大嘴只能把刚买的驴给卖了。她花三块银圆买的驴居然卖了五块银圆,这让胡大嘴感到心里非常满意。

    夜幕降临,带路人和大家讲清楚规矩。如果被日本人发现那就只能各自逃命。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大家只能听天由命了。逃荒的大部队开始摸黑沿黄河大堤出发。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穿梭在芦苇荡中泥泞不堪的小路上,时不时的有人踩到长虫或癞蛤蟆,踩到活物的人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的惊叫起来,带领下会马上提醒大家不要出声。

    从鬼子炮楼定时的照过来探照灯,带路人立刻组织大家急忙趴在地上,敌人没发现有什么情况,就用机枪开始胡乱扫射。一阵机枪扫射过来,有几个心急的人,提前从地上爬起来。还没等站稳,就哼了一声就倒在血泊中。枪声过后,黄河岸边又变得死一般的寂静。当探照灯过去,大家又立即从地上爬起来继续赶路。

    正当大家以为躲过探照灯的搜查,已经安全的时候。一个鬼子的巡逻队迎面而来。带路人连忙让大家躲在芦苇荡里,都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出。等巡逻队过去后,他们又快速向西小跑前进。

    经过一夜的奔波,在天放亮前,大家终于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的巩义县城东门。本来以为穿过巩义县城,就能顺利到达洛阳。结果等他们到了巩义城门,发现巩义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并且封锁了所有的道路。

    原来,由于受到连年战争的破坏,严重的旱灾、蝗灾、瘟疫、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巩义经济百业凋敝,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由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部队都没有抵抗,日军很快占领巩义,并建立了维持会、新兴会等汉奸组织,巩义人民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日军攻击豫西时,国民党正规军争相狼狈溃逃,损失惨重,蒋光头大为恼怒,追查责任,后来不经审判枪毙了负责守护巩义的等师、团长,作为替罪羊敷衍国人,战区长官汤司令、蒋长官战后被撤职。

    当时国民党军之所以如此表现,是因为军队内部贪污腐化,意志衰退、军纪废弛,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豫中会战时,国军有许多被老百姓缴械的,河南人民恨国军甚过日军。当时流传一句话“宁愿敌军烧杀,不愿国军驻扎”。

    正规军如此,地方部队怎么样呢?国民党在巩县有国民兵团、游击支队、自卫团等地方武装,他们从县城站街逃到涉村、夹津口、西村和鲁庄等南部山区一带,当时巩县的政治生态可以视为全中国政治生态的缩影,县长是外地人,与地方的土豪劣绅这些实力派等人矛盾很深。这些当地地头蛇各有几十到几百人人不等的武装,在西村镇东村、堤东、候地、回郭镇等地各占一块地盘,拥兵自重,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但对于日伪的暴行,他们不敢有任何反抗,还暗中与日军来往,争相输诚,接受日军委任,以求自保。

    虽然说巩义的失守原因有很多,如地方武装力量单薄,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后勤供给都没有可靠保障等等,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一条,他们都把特权和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手中的武装看作是自己的政治资本,看作确保自己特权和利益的工具。因此,他们才不会为了保护老百姓而与日军作战。

    经过九死一生,胡大嘴一家子随逃荒人群终于到了巩县,但发现巩义往西的路被日本鬼子全部封锁过不去。他们只能从巩义黄河码头摆渡过河,先到对岸的焦作去,目前焦作还在国民党部队的手里,到那里也就安全了,他们想等到焦作后再想办法。所以胡媒婆一家决定绕道焦作。然后再从小浪底过黄河,最后返回黄河南岸的洛阳古城。

    胡媒婆一家不敢进入到巩县城里,她们一路向北,直接奔黄河南岸的巩义渡口去,到渡口后,花大价钱找到一个船夫答应等夜晚用渔船把她们一家送到北岸去。

    夜里,胡大嘴一家在船夫的带领下,来到码头附近的芦苇荡里。胡大嘴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他们也是和自己一样租船过河的。原来,白天的时候,打鱼的船夫都把船藏在芦苇荡里,等晚上送人过河,现在日本人的侵略断了他们打渔的营生,船夫们只能靠冒着生命危险送人过河挣些口粮。

    开始过河,大家都屏住呼吸,在日本鬼子的探照灯过来的时候,大家藏在芦苇丛里不敢有丝毫动动静。当日本鬼子的探险灯一过去,一对人立即开始拼命的向对岸划入,当船刚过川流湍急的河中心。日本人发现了。他们一阵大炮和机枪扫射。巨大的波浪迎面扑来,他们的船差一点被掀翻。有几个人被机枪打中,一头栽进河里。

    船刚到对岸的浅滩的地方,船主就让大家赶紧下船,然后,七手八脚的把船推进芦苇丛里,大家总算捡回一条命。

    焦作作为豫西北的重要城市,同煤炭工业的发展、焦作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有密切关系。英商福公司假豫丰公司之名,攫取了焦作煤矿的开采权,后来该公司在下白村购地建立哲美森矿厂,并建立一、二、三号竖井。随后建立附设电厂和生活区哲美森街,成为河南最早、最大和使用机器开采的外资企业。该公司起修矿区至河口的运矿支路道清铁路,为河南最早的运矿支路。清政府已借款方式赎为国有。铁路局及总机修厂设于焦作。福公司出资创办焦作路况学堂,为我国最早的铁路、矿物最高学府。地方华商开办的中州、豫泰、明德煤矿公司合组为中原股份有限公司,并吸收HEN省政府公股,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官商合办的近代煤矿企业。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合组为福中总公司,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20世纪20年代,焦作煤矿进入开采鼎盛时期,到五四时期,中福公司及道清铁路在焦作工人有一万余人。焦作工人同全国广大工人一样,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为了求生存、争自由,开始不懈地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

    焦作沦陷后,焦作地区党组领导人民建立了道清游击队,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四、五、六支队,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二大队等抗日武装,建立了河南最早的县级抗日政府——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武陟县抗日临时政府,点燃了太行南熊熊的抗日烽火。在地下党配合下,焦作又回到国民党的手里。这里的百姓和沦陷区相比较就幸福的多了,他们还能正常的做着小生意。虽然抗日战争和国民政府的腐败带给百姓的是无尽的伤害,但焦作毕竟又重新回到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人身自由还是能得到基本保障。

    太行逶迤南来,大河浩荡东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豫西北焦作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川壮丽,历史悠久。革命传统深厚,不仅自古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近代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工作的革命老区之一。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二年焦作就有了党的活动。并且焦作有了第一批工人党员和焦作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时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焦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屈不饶、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焦作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

    正因为如此,JZ市及所辖沁阳、孟州二市,温县、博爱、修武、武陟四县全部被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为革命老区。焦作之所以成为革命老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焦作这片热土,是一片浸润真光荣革命传统、浸染着革命志士热血的红色土地。五四运动前后,焦作的一批先进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焦作工人运动,成立了道清铁路工会,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举行同情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的伟大的精神。斗争中产生了焦作第一批共产党员,带领焦作煤矿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反帝大罢工,迫使英福公司签订合同,答复煤矿工会提出的承认工会、增加工资、改善福利、抚恤死伤等12条复工条件,称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焦作人民革命斗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国共划界抗战后,党将斗争转入地下。党配合八路军再次开辟焦作地区,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政权、抗日武装,使焦作西、东部分别成为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中,焦作儿女浴血太南八年,配合主力部队歼日伪军无数,并光复焦作及周边各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占领JZ市、县党政机关和部分干部、民兵等撤往太行山区。各地独立营(连)及民兵武工队等,纷纷以山地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长途奔袭打击县区之敌,使敌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在解放战争中,焦作大批优秀儿女参军参战,大批民工随军转战支援前线,大批干部北上南下接管城市和开辟新区,为河南和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以说,皇皇近30年一部焦作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