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媒婆胡大嘴 » 四、相家下聘

四、相家下聘

    豫东地区婚嫁风俗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它充分体验出儒家注重礼教的的特点。换帖后,如果双方家庭都没意见,女方还要到男方家里去相家。相家除了是要托至亲中的有经验的亲朋到男方家去相看,也就是考察一下难男方家的情况。另外也有女方对男方上门提亲的回应。相家满意后,就是下聘定亲了。定亲是结婚前的最后的流程。

    而对于高何两家来说,换亲就可以省去这个流程。相家的流程虽然省去了,但礼节不能丢。何家托胡大嘴给扣儿送来了三身衣服和20块大洋。胡大嘴看着高家的新房。感到何家闺女嫁来日子也会过的幸福。老高家都是老实人,他们待人随和,能与邻和睦相处;一家人也是互相体贴照顾,日子虽说艰难,但也过得红红火火的。然而何家就不同了,他们待人接物显得冷冰冰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热乎劲。

    看到胡大嘴来送聘礼。高家自然要留下胡大嘴吃饭,还请来村长、秀才爷,孙老师和田明他们这些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来作陪。孙老师和田明本来就对拿扣儿换亲持反对意见,他们对胡大嘴的所作所为很是憎恶。所以席间他们对胡大嘴这些不良习俗痛批一番。胡大嘴本来为田明挡了她的财路而不高兴,这下更是怒火冲天。两方挣得是脸红脖子粗的。

    最后,孙老师他们毕竟是文化人,大家多少还是要顾忌东家的心情,所以,他们放弃与胡大嘴的争辩,提前离开了高家,弄得不欢而散。好在孙老师他们大度,否则不知道该怎么收局。但胡大嘴对田明的记恨更深了。

    通过今天的事情发生,田明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感觉要想解放人的陈旧思想,改变豫东地区人们饥饿和贫穷的现状。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如果不从思想深处彻底扭转过来,这种愚昧无知的旧习气就很难根除。他和孙老师商量,能否办一所夜校,让大家从意识上能得到很好提高。

    孙老师认同田明的看法。他对田明办夜校的想法非常支持,他主动要求承担起办夜校的筹办任务。

    胡大嘴带着高家给何家闺女的聘礼,没有直接去何家。虽然天色尚早,但她今天已经是酒足饭饱了。要等明天腾出肚子再到何家下聘。她无论如何不能让何家省去这顿酒席。

    胡大嘴在忙活高何两家的亲事的同时,她没有忘记翟家的重托。自从她上次渡口见到秀儿后。她就动员翟家和她一起努力,找机会来提起亲事。转眼临

    近端午节,在麦收前各家各户都要到集上来采办夏收农忙所需的农具和日常必须品。当然,刘船夫肯定也会带着孙女来赶集。那时就是绝佳的时机。

    秀儿这两天在陪着银锁闹心,她知道扣儿的事情也帮不上啥忙。就希望能多陪陪银锁,让他心里有所安慰。他们并肩坐在惠济河的堤坝的一颗刚长满树叶的杨树旁,从这里远望过去,能看到秀儿的爷爷在忙碌着摆渡的身影。

    秀儿问银锁道:“马上就要端午了,到月底有一天渡口停摆。到时候你陪我和爷爷去赶集吧?”

    银锁说:“到时候再看吧,我要是能腾出时间,就陪您们去。只是我娘最近身体不好,她因为扣儿的事情,伤心的病倒在炕上了。扣儿也没有心思照顾我娘,她自己成天唉声叹气的,连饭都吃的很少。所以我要伺候我娘,每天给她做饭。”

    秀儿懂事的点点头,说道:“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跟我说,我可以过去帮忙。我爷爷很开明,他能同意我去帮忙的。”

    银锁说道:“你的好意我引领了,不过哪有没过门的媳妇就去伺候未来婆婆的,这传出去会让人家笑话的。你也不用担心,我能应付过来。”

    秀儿说:“我们水上人家,没有这么多讲究,我才不怕谁笑话呢!反正我迟早都是您老高家的媳妇,提前过去帮几天忙。碍着谁了?你回去和你爹商量一下,等把你二哥的婚事办利索了,就让人抓紧来我家提亲吧。前几天那个该死的胡大嘴还要给我找婆家呢。”

    银锁嘴里回应着秀儿的话,他看一眼远处的在摆渡的刘船夫。他想用不了多久,他就成为这个渡口的船夫了。等他娶了秀儿,他就替爷爷摆渡,也是他老人家享几天清闲的时候了。

    何家收到胡大嘴给闺女何小娟送来的聘礼。他们难得的大方一次,请胡大嘴捎话给高老汉,他们要请未来的亲家到镇子上吃饭,一是为了商量儿女们的婚事该如何操办,算是补上相家和定亲的礼节;另外,也算两亲家见面。

    在豫东定亲本来是很隆重的事情,至少也要办得体体面面的。但换亲就是为了能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所以,换亲的人家就把定亲和成婚的仪式放到一起办了。

    订亲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通常结婚前先有订亲之仪式。订亲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作为见面礼。这也是男女双方成为夫妻前的唯一一次见面的机会。定亲仪式结束,男女双方父母就以亲家相称,如果双方没有重大瑕疵,是不得再反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