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崛起的王国 » 第三十二章 收购漫威

第三十二章 收购漫威

    秦政可不管在座的几位公司高层心里有什么想法,只要他们能把自己交代好的事办好就行。

    想着避风港投资公司只涉足电脑行业多少有些单薄,再考虑到自家好歹也是搞传媒的,不收购一些相关公司实在可惜了,其中漫威就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一家以漫画起家的企业,漫威的成长可以说是几经波折。

    自从美国50年代一位精神有问题的精神学家发表了一篇“漫画有害论”的文章,将当时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归咎于漫画业暴力内容,掀起了一波舆论批评后,让美国漫画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最终结果就是50年代后期漫威乃至整个漫画业都经历了严重的缩水,漫画种类从50年代初期的约650种锐减到约250种,超过了20家漫画公司倒闭,行业一片哀鸿。

    好在漫威在经历了一轮洗牌之后幸存了下来,更是在六十年代中推出了钢铁侠,奇异博士,X战警等各种后世被人熟知的超级英雄。

    60年代可以说是漫画业在经历50年代低潮后的又一春,虽然当时美国漫画产业的老大仍然是DC漫画,但坐拥超级英雄宝库的漫威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摇钱树。

    然后漫威就被一家卡登斯工业公司花了1500万美元从漫威创始人马丁古德曼手中买下了漫威公司,这是漫威公司第一次易主。

    进入70年代后,漫威内部的公司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斯坦·李成为漫威公司的发行人和董事长,这时候的漫威开始进军电视荧屏,同时逐渐将经销模式逐渐改变为了直销模式,通过漫画商店来吸引到真正的漫画铁粉。

    虽然这段时间漫威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漫画销量也大涨了一波,但是当竞争对手DC将自己旗下的超人搬上了更大的电影屏幕时,漫威当然也嗅到了其中潜在的危机和机遇。

    可惜此时的漫威仍然只是卡登斯工业公司的子公司,背后金主并不同意斯坦李希望通过收购小型影视工作室来开展电影业务的想法,因此拍电影这一理想只能埋在斯坦李和漫威的心里。

    直到86年漫威被新世界电影公司花了4600万美元收购,后来又在1988年以八千五百万美元的价格,转卖给露华浓的总裁罗纳德·佩雷尔曼,并对漫威进行一系列资本操作,让其在纽约上市。

    上市后的漫威开始大肆扩张,除了拼命推出漫画外,还疯狂收购其他公司,包括玩具公司、卡牌公司、漫画分销公司等等,同时也背上了巨大债务,到了九十年代末已经濒临破产重组的边缘了。

    可以说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漫威则像一个皮球工具人一样在不同的资本集团中被踢来踢去,大家都在馋他的IP。

    而工具人漫威自80年代则开启IP变现模式,以及从1998年斯坦李离开漫威为代表的一系列老漫威离开公司的事件开始,漫威似乎就已经丧失了诞生新的超级英雄的能力了,再也没有出彩的英雄出现了。

    现在秦政这个资本集团同样看上了漫威这棵摇钱树,不过想来漫威应该不会太抵触被收购,毕竟他背靠KS传媒集团,对整个漫威来说绝对是最佳的助力和保护伞。

    “库利先生,你明天带人去漫威公司走一趟,可以借用一下KS传媒集团的名义,向他们发起收购,而且收购完成后还要将之前卖掉的所有版权都回收回来,记住,是所有的。”

    现在的漫威虽然还不是在九十年代靠卖版权度日的漫威,但在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环球电视公司等就买下了数十个漫威角色的电视剧版权,联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制作了一系列的超级英雄电视剧,比如无敌浩克和蜘蛛侠。

    现在秦政当然不允许有KS集团的竞争对手手握这些版权了,而且老萨缪尔已经决定将电视和电影业务彻底整合成一个公司,并将其总部放在洛杉矶,显然是打算朝这方面发力,补足KS集团的短板。

    因此也不用担心版权收回来后放着积灰,即便此时特效技术还不太高,但也可以先在电视上试水,刺激一下漫画的销量。

    乔瑟夫现在对这个小老板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投资计划已经免疫了,不过收购漫威倒是挺符合秦政的年龄,小孩子嘛,喜欢这些超级英雄也说得过去。

    “没问题,不过最好还是要跟KS集团打一声招呼,毕竟漫威的出版业务与KS集团的业务重合了,与其分散运营,倒不如整合在一起。”乔瑟夫建议道。

    秦政听后也很赞同,如此一来漫威只要专心创作就行,说不定会比前世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超级英雄来呢。

    两人对于漫威能不能收购成功,其实都不太担心,只要漫威的高层不傻,抱KS传媒集团的大腿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至于其母公司卡登斯工业公司,无非就是收购价格的问题。

    目前避风港投资公司同时进行三个项目也差不多可以了,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项目,但公司才刚起步,员工不是很多,也还没有磨合,不适宜有太多动作。

    不过秦政还是叮嘱了三位管理层,让他们把公司的架构尽快补充完整,尤其是投资管理部和基金管理部要早点招齐人手。

    投资管理部自不用说,如今这个年代,在秦政这个重生者眼里遍地都是机会,他不可能每个行业都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当一个纯粹的风险投资人还是可以的,毕竟能够白捡的钱没道理眼睁睁看着它溜走了。

    至于基金管理部,远的不说,今年即将到来的美元贬值就是一个机会,不管老萨缪尔会让家族基金会那边怎样操作,反正他可是准备去捞一笔大的,这样以后去收购一些大公司也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束手束脚了。

    安排好避风港投资公司要开展的业务,秦政也算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没事做了。

    收购戴尔和漫威的事情自然不用他操心,但诺亚科技就不行了。

    作为一家硅谷新丁,想从众多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同时在行业低谷时期逆势而上,那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从软件这方面来说,就是要有一款杀手级的应用。

    秦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从办公软件和专业排版软件下手。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MierosoftWord,电子表数据软件Vp-Planner,还有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等等。

    即便现在电脑硬件本身就不怎样,支持不了太复杂的软件,但这些软件在秦政看来依旧很原始简陋,大有改进的空间。

    所以办公软件方面他准备将微软的office三件套Word、Excel、PowerPoint提前搞出来,当然,这是指低配版的,毕竟太高级的电脑也带动不来。

    至于专业排版软件,他记得最早的排版软件是AldusPageMaker,现在市面上也还没出现,不过它最后好像是被Adobe公司收购了。

    这种平面设计软件,KS集团这样的传媒公司估计会很喜欢,因为它把以前落后粗糙的徒手设计--上色--手工制版的繁重过程,简化到了设计人员在电脑上一步即可完成。

    同时又给设计节省出大量的宝贵时间,思维空间也得以开拓,而制作人员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得以解脱,正可谓是两全其美的软件。

    而且用排版软件可以设计制作各种产品,例如说明书、杂志、画册、简报、报纸、产品外包装、广告手提袋、广告招贴等等。

    因此除了广告公司、报社、制版公司、印刷厂等传媒企业是它的目标外,其它行业的公司也用得到它,可以说目标用户的数量绝不会少。

    只要秦政率先搞出来,就算是低配版的,到时有KS集团作榜样,别的传媒公司肯定不甘落后,如此一来,软件想不受欢迎都难了。

    至于最后的技术问题,虽然秦政前世只会用电脑码字,但他有系统啊,系统中的国家图书馆什么样的技术都有,只要有国运值都能兑换出来,前提是青铜级以下的。

    自从老萨缪尔借了5亿美元给他后,秦政看着那暴涨的国运值,不禁露出了姨母笑。

    这也算是亚特兰蒂斯王国的第一笔外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