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之铁血雄师 » 第321章 北洋老将

第321章 北洋老将

    “总队长,前面就到了,这里距离半壁山不远,我已与在附近布防的第一九三师三八五旅通了信儿,他们应该就在这附近接应。“王元灵对何炜说道。

    何炜看着逐渐清晰的江岸轮廓,问道:“如何联络,联络信号确定了吗?”

    “按照约定,我部将与第一九三师的第三八五旅以信号弹联络,我部发出一颗红色信号弹,对方若观察到我部信号,即以绿色信号弹一颗作为回复。”

    何炜点点头:“差不多了,开始联络吧。”

    随即,王元灵对身后的一名作战参谋说道:“打信号弹!”

    嗖嗖——

    一颗红色信号弹从何炜等人所在的渡轮上飞射而出,在空中拉出了一道弧线后缓缓落下。

    半分钟后,远处的江岸上传来了一声枪响,只见从远处岸上也打出了一颗醒目的绿色信号弹。

    更令何炜感到惊诧的是,此公居然参加过北洋时期四大守城战之中的两场,且在这两场守城作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马骥叹道:“往事不要多提了,以前我的确打了不少仗,可都是鱼肉百姓残害人民的军阀混战,还抵挡过北伐军,当真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我一直深感内疚,不敢多想往事,比不得何总队长你们这等黄埔生,我也耳闻过你的战绩,在忻口会战中缴获日本人的联队旗,还缴获了日本人的战车,我马某人当真是自愧不如。”

    一九三八年夏,日军沿长江西岸向武汉进攻,武汉警备总司令部命令第九十八军派部开赴湖北阳新境内的半壁山担任守备,第九十八军即抽出了第一九三师的第三八五旅担任半壁山的守备任务。

    前来迎接何炜的这批友军中为首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少校军官,双方碰面后,那少校见到何炜年轻的面庞后先是愣怔了一下,等看到何炜领子上的中校军衔后,方才带着些许震惊向何炜敬礼说道:“报告长官,我是一九三师第三八五旅少校副官,奉旅长命令前来接应贵部突击总队。”

    听到德国榴弹炮和高射炮,何炜顿时眼前一亮,心下大喜,这他娘的一个机械化野战重型榴弹炮营的指挥权就到手了。

    何炜拍了拍少校的肩膀,笑着说道:“无妨,你派人去通知贵部的弟兄们过来接应就好,我这个总队人多装备也多,刚才还在江里面救出了不少海军弟兄,正需要人手接应帮忙,辛苦你们了,现在时候也不早了,兄弟,你把你们部队的事情交代好就带我去见你们旅长吧。”

    何炜笑着摇摇头,坚持向马骥敬了个军礼,肃然立正说道:“正因为战时,才更要贯彻军纪,况且您是老前辈,久经战阵,我应当向您敬礼。”

    何炜又对王元灵说道:“元灵兄,你在这里组织部队登陆,我先去友军那里打打前站,看看是什么情况。”

    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和铁军部队,就是因为在惨烈的武昌攻城战中的英勇表现而闻名天下。

    何炜将登陆时的一些注意事宜交代给了王元灵后,即将突击总队的登陆指挥全权交给王元灵处理代办。

    何炜见到马骥后,即准备按照军衔官阶向马骥敬礼问好,可还不等何炜敬礼,马骥就赶忙上前拉住了何炜,一脸和气,甚至带着些本不该有的谦卑说道:“何总队长,等候多时了,如今是战时,不必如此多礼。”

    啪嗒一声,何炜跳出小艇,一脚踩在江边冰冷的泥水中,随即迈开步子向前涉水而行。

    按照这名副官所言,目前在半壁山一线长江南岸的***部队,计有两个师又一个旅的部队,包括五十四军的第十八师,第九十八军的第八十二师和第九十八军第一九三师的三八五旅。

    王元灵看了看少校副官身边的几十名士兵,又看了看河岸边正在加紧装卸登陆的渡轮与突击总队官兵,略带些不满的问道:“你们不会就派这些人来接应吧?”

    所谓北洋时期的四大守城战,指的是北洋时期四场比较成功的,较为惨烈的守城作战,分别是蒋世杰守信阳,李虎臣守西安,傅宜生守涿州,以及刘玉春守武昌。

    那名副官也将隐蔽在附近的两个营调了出来,将这两个营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了王元灵。

    至于这些部队具体的作战部署和布防态势等情况,这名副官只对他所在的第一九三师三八五旅较为清楚,于其它部队则是知之寥寥。

    “是!”

    紧接着,各艘渡轮开始下缆绳,放舢板和小汽艇,挤满了甲板的突击总队官兵和刚刚被救出的中国海军水兵们在军官的组织下有序的沿着缆绳爬下渡轮,登上舢板和汽艇,随即便在舢板和汽艇的输送下向江岸挺进。

    见到陆上有友军接应,何炜松了一口气说道:“元灵兄,开始吧,命令部队开始登陆。”

    王元灵赶忙说道:“总队长放心,这里交给我。”

    只是没想到,最后军委会来了个临阵换将,用何炜的突击总队顶掉了马骥的三八五旅。

    得知了何炜的职务身份,少校副官遂以更为敬畏的答道:“是!长官,我们旅长让我与贵部汇合后就带着您前去旅部稍作休息,我旅旅长已在等待多时。”

    然而,正当该旅兵强马壮的准备进入半壁山守备阵地时,军委会却突然下了命令,临阵换将,将半壁山守备部队由第一九三师三八五旅改换为了突击总队。

    而第三八五旅的旅长马骥则参加过信阳之战与武昌之战,在一九二五年的信阳之战中,吴佩孚以八个旅的兵力和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围攻守备信阳的国民军蒋世杰部不到一万人,在压倒性的优势之下,打了四十多天愣是没攻下来,最后还是信阳守军自行投降方才结束战斗。

    在信阳之战后,马骥又改为投效吴佩孚,被任命为北洋军第八师的参谋长,而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中的武昌之战,于一九二六年协助北洋军第八师师长刘玉春在武昌城抵挡了北伐军四十多天。

    可惜,这名少校副官却很是让何炜失望,他对于***在半壁山附近的防务部署情况知之甚少,详细部署更是一无所知,何炜只能从他这里了解个粗略的大致状况。

    第三八五旅旅长马骥少将已年近五旬,长相不似何炜想象中的那般凶神恶煞,倒是颇有一些文人气息。

    但何炜可没有飘飘然,更没有摆谱,而是正色说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不管怎样,您是长官,更是老前辈,大敌当前,咱们唯有精诚团结。”

    听着马骥极有条理的分析,何炜带着赞许和敬佩点了点头。

    于是,第三八五旅便解除了半壁山守备任务,改为临时担任起了半壁山附近江岸的警戒。

    当然,在这名副官所讲述的情况中,最让何炜感兴趣的则是第三八五旅的旅长。

    马骥没有说话,只是面色平和的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赏,显然,他对何炜这名年轻嫡系少壮军官的谦虚态度很是赞许。

    如果何炜没猜错,那机械化重炮第十团装备的可是从德国进口的sfh18型一百五十毫米大口径重型榴弹炮,有这种炮襄助,仗就要好打多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连的大口径高射炮作为添头,当真是锦上添花!

    何炜兴奋的搓搓手,喜形于色的说道:“马长官,有如此重火力襄助可就太好了,不知道附近我军的具体布防情况如何?”

    “目前,我军在南岸的守军兵力除去我第三八五旅的三个步兵团以及贵部突击总队外,尚有第八十二师与第十八师两个步兵师,其中第十八师负责富池口的守备,该师的守备要点在于守住富池口要塞,防止日军在富池口登陆,第八十二师负责半壁山以西江岸的守备任务,该师的任务在于严密监视长江北岸敌之强渡。”

    马骥指着地图说道:“何总队长,半壁山北临长江,东距富池河与富池口约六七里,南面有一道堤与网湖相接,该网湖南北长二十余里,南临富池河而达间桥。由富池口到半壁山,堤长不到七里,堤宽不到一百米,而半壁山以西一线的江岸亦是狭长的江岸,在半壁山后方有两座山,名为大小熊山,我军目前的防守要点,首要为半壁山与富池口,次为沿江江岸与湖网地带。”

    何炜与王元灵带着几名传令兵与卫士乘坐一艘汽油动力的小艇率先登陆,早已有大量前来接应突击总队的部队于岸边等待,于是,何炜与王元灵一跳下船就被一群全副武装的友军官兵接上了头。

    突击总队初来乍到,又是大战在即,在路上,何炜自是少不了要向少校副官询问附近的防务布置。

    “好,我是突击总队总队长何炜,这是我总队的参谋主任,这次本部奉命调防半壁山,你们来这里驻防比我们早,还得要你们帮衬着多了解一下情况。”

    据那少校副官所说,在抗战爆发后,马骥才重新出山出任部队职务,被任命为第一九三师的三八五旅旅长。

    少校急道:“长官,我旅派遣了两个营部队前来接应,为以防不测,全都在远处的隐蔽阵地中待命,我马上通知他们过来帮忙!请长官见谅。”

    见问不出什么东西,何炜只得询问第一九三师三八五旅的状况。

    何炜笑着说道。

    而马骥,则正是信阳守军蒋世杰部的参谋长。

    再结合此君副官的职务,他显然不是什么作战军官,对于作战相关事宜自然知之甚少。

    原来,这个马骥虽是旅长,可既不是黄埔生出身,更不是黄埔教官,也不是什么讲武堂出身的地方军官,这人居然是北洋出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炮兵和防空部队,总体上来说差不多是两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

    这马骥果然不愧为沙场老将,的确有两把刷子,几句话便直捉重点,将附近的防御要点和部队的布置情况讲的明明白白。

    远处,几十名端着步枪的友军士兵簇拥着几名军官跑着向何炜迎了过来,双方很快汇合在一起。

    而最初半壁山的守备部队之所以会选择一九三师第三八五旅,据闻也是上峰看重马骥在军阀混战和北伐战争中的经历,认为其在防守作战上极具才能,故而才将半壁山这等极为重要的关隘阵地交给这位前北洋军降将。

    据这名副官所说,第一九三师是抗战胜利之后新成立起来的步兵师,属于第九十八军的战斗序列,一直集中在江西修水整训。

    第三八五旅的旅长名叫马骥,这名字听起来并没什么,可当何炜听这名副官与有荣焉的讲完了马骥的经历后,何炜顿觉此人当真不简单。

    像他这等前北洋军的投降军官,还带有在北伐战争中给予北伐军重创的黑历史,对何炜这样的中央军嫡系黄埔生军官加军委会直属野战部队主官自是要多几分恭敬。

    王元灵随即便在船队指挥官的协同下发出了“全体登陆”的信号,二十五艘大小渡轮开始变换队形,以一字队形齐齐向江岸靠拢,在到达接近渡轮吃水深度位置后陆续停下。

    于是,带着对马骥的极大兴趣,何炜终于在位于一座小村落中的三八五旅指挥所内见到了马骥。

    又从一九三师的另外一个旅中抽出了一个团加强给第三八五旅,使该旅的实际兵力达到了三个团。

    虽然武昌最后还是被北伐军攻克,但武昌的坚守时间和惨烈程度在北伐战争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提及作战,马骥神色立刻严肃起来,随即带着何炜来到了一张摆有大比例作战地图的桌子旁,介绍道:“何总队长,在贵部到来之前,我已与驻在对岸的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李延年长官联络过,据李军团长命令,贵部突击总队在登陆上岸后,要立刻进入半壁山要塞阵地防守,原本担任半壁山守备的是我旅,现在半壁山改换贵部防守,配属给我部的重火力也将按令交由何总队长指挥,改为配属陆军突击总队。”

    而当该旅开到半壁山,划归第十一军团战斗序列之后,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李延年再一次给第三八五旅加强了火力,将第十一军团战斗序列内的机械化重炮兵第十团的一个营和一部分防空部队加强给了该旅。

    而这马骥,在北洋时期四大守城战的两场之中都扮演了参谋长的角色,显然也不是等闲之辈。

    何炜看着有些谦卑甚至还带着一丝恭敬的马骥,也明白了他为何会对自己如此低姿态。

    “哦?不知这批重火力是?”

    接着众人便分头行动,王元灵统一指挥突击总队和江岸边的第一九三师部队组织登陆,何炜则跟着那名三八五旅的少校副官离开,坐着少校副官早已备下的汽车向第三八五旅的旅部赶去。

    接着,何炜转入正题,说道:“我部初来乍到,那就请马长官为我介绍一下当前的状况吧。”

    “而我旅,目前正在半壁山之后的湖网地带布防,作为半壁山的屏障,当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马骥答道:“陆军机械化重炮兵第十团的一个营,装备有八门机械化牵引的德国造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还有高射炮部队的一个连,四门七十五毫米高射炮。”

    何炜说道:“原来是这样,看来我军的准备还算是完善,除去我部还没有开进半壁山外,余下各处要点皆有部队防守,事不宜迟,我的部队现在还在登陆中,我想先看看半壁山阵地,顺便和加强配属的重炮部队和高射炮部队的主官熟悉一下,协同一下指挥关系,不知马长官能否从中联络一二?”

    言毕,马骥笑道:“何总队长,自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