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崇祯我是昏君我怕谁 » 第六十五章:议和

第六十五章:议和

    (后面的剧情会加快进程)

    十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划界而治,还要送出三位公主!

    这和崇真知道的历史不怎么一样啊。

    历史上是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怎么这家伙开口要价提高了十倍?看来他们是懂开天窗理论的。

    要想开个天窗,就得说要掀屋顶,把事情往大了闹,最后只开个天窗,大家反而感恩戴德。

    要想到手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那就开口十倍价格,就是砍八成都有的赚。

    那些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官员们一听不但要割地赔款还要和亲,简直屈辱到家了,纷纷跳起来大骂。

    崇真不说话,就看着群臣一起围攻清廷使者。

    如果清廷真心议和,条件对等,开出的条件双方都能接受,那对大明和清廷其实都是一种解脱。

    至少都能得到暂时的喘息。

    但崇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皇太极虎视眈眈,恨不得一口就把大明囫囵吞下。

    所以议和这个事情只能用来做文章。

    朝堂上吵吵嚷嚷,反对议和的声音盖过了所有其它议论。

    毕竟议和太过屈辱,而且清廷开口要那么多钱,大明哪里拿得出来。真要议和成功,皇帝还不是从他们这些大官身上割肉?

    所以议和绝对不行。

    崇真看了一眼主和派阵新甲,后者畏畏缩缩,一个多的字都不敢说。

    开玩笑,在这种情况下提“主和”,不但当场会被打死,连祖坟都会被刨掉。

    崇真一拍桌子怒道,“吵什么吵,都给朕闭嘴。”

    朝堂上这才安静下来。

    崇真阴沉着脸说道,“议和不是不可以,你清廷若有诚意,每年给我大明上交一万匹战马,一万只牛羊,一千担人参鹿茸,对了,朕听说你们那有个什么大玉儿,长得还挺标致,皇太极若是能把她献给朕,朕就给你们皇太极封个王当当,这仗以后就不打了。”

    大玉儿就是清朝的孝庄文皇后,俗称大玉儿,皇太极的妃子,也是一代风云人物。大玉儿比崇真小两岁,漂不漂亮崇真不知道,但他知道在皇太极的心目中,大玉儿大致相当于朱由检心中的田贵妃。

    此话一出,清廷使者脸色大变。

    “这么说,大明皇帝就是不想和谈了?”

    “怎么,你没听清楚朕的话?”崇真站起身,朗声说道,“议不议和,全在你们的诚意。万匹战马牛羊送到,大玉儿献上,朕就加封皇太极。”

    “很好,大明皇帝告辞,咱们战场上再见真章。”

    崇真哼了一声,战场上自然会再见真章的,而且不会太久,就在几个月之后。

    但这之前,他还要唱一出戏。

    散了朝,崇真将陈新甲单独留了下来。

    历史上朱由检和陈新甲的关系极为暧昧。陈新甲犯了那么大的战略路线错误,导致大明主力被灭,加速了大明的灭亡,朱由检还想保他,一直到后来不得已才砍了陈新甲的脑袋。

    但崇真来了后,却直接把陈新甲的兵部尚书头衔给了孙传庭。陈新甲本来就和清廷勾勾搭搭不清不楚,崇真这么一弄,更加让陈新甲往清廷那边靠了。

    崇真知道这里面文章多,见了陈新甲便开始狂飙演技。

    只见他叹了口气说道,“唉,不知我者谓我何愁!陈爱卿,你可知朕之所愁?”

    陈新甲不知道崇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小心的说道,“大明内忧外患,前线连连失利,陛下为国事烦忧,还要多保重身体啊。”

    “我大明两面作战,既要对付反贼,又要对付清军,实在是捉襟见肘。”

    “臣也以为如此。长此以往,我大明国力堪忧。”

    “陈爱卿,你以为是战,还是和。”

    “陛下,朝堂之上不是已有定论,和不和,全看清廷的诚意。”

    崇真叹了口气,“那不过是演给群臣看的戏而已。清廷提出丧国辱权的条件,朕也不过是反击回去,不想失了我大明的颜面和气节。”

    “那陛下之意……”

    “只有议和,朕才能腾出手来消灭李贼。”

    陈新甲听到这话,立刻跪倒在地,“陛下英明。李贼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那清廷过不了山海关,始终只是纤芥之疾,不足为虑。只要消灭了李贼,再集中兵力,破清也指日可待。”

    “爱卿之意甚合朕意,那朕就把议和之事全权托付于你,你务必办好此事。”

    “是,陛下。”

    “你去把清廷使者叫来。”

    “是,陛下。”

    没一会,清廷使者就被带了过来。

    崇真心道果然这两人有问题。

    这怕是约好了散朝之后又要密谈吧,要不然怎么陈新甲一叫,清廷使者就来得这么快。

    “参见大明皇帝。”那清廷使者说道,“大明皇帝在朝堂之上不是已经明确态度了,此番召见又有何意?”

    “那不过都是演给群臣看的戏而已,群臣义愤填膺,朕也不得不配合一下他们。朕答应议和,只是这议和的条件还需要重新商榷,朕已将大明的意思都托付给陈爱卿了,他此番就和你同去面见皇太极,细谈议和主张。”

    清廷使者看了一眼陈新甲,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轻蔑之色。

    让一个旱奸去议和。

    大明皇帝可真是有眼光。

    这不把大明赔个底朝天才怪。

    崇真却还情真意切的说道,“朝堂之上都是反对派,都不同意议和。但两国开战,兵荒马乱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们。百姓们流离失所,朕心如何受得了?朕宁愿背负这天下骂名,也要促成这议和之事。只是大事未成之时,消息切不可泄露,否则议和难成。”

    陈新甲自然知道。

    议和成了,协议签了,战事停了,看到好的结果了,那群臣再跳脚骂娘也没用。

    但是还在议和的时候就泄露了消息,各种反对的声音四起,到处都是阻挠议和搞的破坏,那指定啥也谈不成。

    要议和,就只能悄悄议和。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谨遵圣喻,完成任务,绝不会泄露半个字。”

    崇真心中哼了一声,绝不会泄露半个字?历史上陈新甲可是把议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登了报的。

    是直接登报,让整个朝堂乃至大明都了解了议和的全部细节。

    但是崇真却说道,“陈爱卿,朕相信你!你务必要谨言慎行,以我大明的利益为重,好好促成和谈。”

    “是,陛下。”

    崇真又对清廷使者说道,“所有条件都是可以谈的,但朕有一个条件,请皇太极无论如何都务必要答应。”

    “大明皇帝请说。”

    “请皇太极无论如何都要送还我大明的总督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