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武道新势力 » 第二十七章 芳草堂外

第二十七章 芳草堂外

    “要做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赵至理心里突然想到,这样耍威风是没用的。

    看着被自己靠着一只手击倒在地上的对手,停止住将对方踹下擂台的做法。

    “你先起来,我再陪你打一遍,你这次可要看仔细自己是怎么输掉的?”赵至理伸出背在身后的那只手。

    地上躺着的补习馆弟子一脸疑惑道:“你还想羞辱我?再打我一顿?”

    赵至理摇摇头,说道:“我们两人的对战本就是为了取长补短,简单地区分输赢太没有意思,下一轮我亲自教你什么叫见招拆招。”

    补习馆弟子换了一种躺法,问道:“赵师兄当真?”

    “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赵至理再次摆开起手式,这次故意放慢速度,等着对手来攻,自己只顾着防守。

    炼体中期和炼体后期的实力差距便体现出来,若是同样的境界,这般防守实则上无法坚持很久。

    但是在一个境界差的基础上,赵至理仿佛有耗不完的力气,一招一式,稳稳当当地承受住对手的猛击。

    “第三式太慢,这样你根本来不及转换到第五式。”

    赵至理拿出一种学霸教育学渣的神态,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逐渐变得气定神闲,不断指出对手的招式里不合适的地方。

    远处坐着的两个年轻补习师傅,看着场中的赵至理二人,一个笑道:“挺好,要是人人都有这种觉悟,咱们哥俩就可以躺着把钱赚了。”

    另一个问:“要不要制止一下,万一给别人教坏了怎么办?”

    之前说话的那个“吁”了一声,说道:“咱们教的都差不多了,让他们自己练去吧,都一个月了,谁能考得上谁又考不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场上的弟子们不知道在这些师傅的眼里,他们这些还未突破炼体后期的弟子,只不过是在消磨时光。

    众人逐渐靠拢到赵至理周围,聚精会神看着二人不断切磋。

    赵至理被打上两招,就让对手重新来一遍,一个细节接着一个细节进行调整。

    “怕是宋涛和朱骏那些老师傅,也教的没有如此仔细。”有人在人群中小声嘀咕道。

    “也不是师弟你说的这样,起码第一天开张的时候,你记得吧,老师傅们还是挺给力的。”

    台上的对手打得筋疲力尽,赵至理还是一副力气充沛的样子。

    台下的人争抢着上来。

    赵至理当了一下午的陪练,咬着牙忍住没有在对决中痛下狠手……

    补习馆关门的时间到了。

    一众弟子开始撤离,补习馆里也只剩下几个年轻的师傅维持着秩序,像宋涛那种补习馆的高级合伙人只是每天来转一圈,像前世的公司老板,视察一下,就没了踪影。

    赵至理打开面板,看着“野熊定影拳”的进度一下午上升了十个点。

    “没想到啊,授人以渔,也是授己以鱼。这种软绵绵的对决提升速度虽然比不上放开手脚的效果,不过胜在时间长,以后天天到此地来,不愁没有人对练。”

    出了补习馆,漫步街头,刚准备转过一条街,就被背后赶来的董梁喊住。

    “至理哥,你今天练得怎么样啊?”

    “还可以,马马虎虎吧”,赵至理转过头,微笑道:“你今天不在家习武,怎么有时间跑出来的?”

    董梁像遇到什么开心的事,说道:“我家里今天的那两个陪练师傅参加考试去了。”

    “考试?什么考试?”赵至理发现自己的知识匮乏得紧,在这种信息传递极为缓慢的年代,这无疑是致命的。

    董梁解释道:“他们原本是前几届参加统考的,但是只进了县级学院,现在从学院毕业,准备考到府立学院去当讲师,几天之后正好是高唐府府立学院的招聘日,所以今天就给我爹请了假,说要先去当地准备一番。”

    赵至理无言,只觉得武者为尊的时代,哪怕是董梁请的这二位是入劲初期的武者,也是不得不去艰难地往上走。

    两人又谈到董建平,赵至理说道:“信里拜托我帮你二叔找一下人,是怎么一回事?”

    董梁一摊手,说道:“我二叔队伍里面的这两个人,请了假来县城,结果没有音信。我爹都派了不少家里的仆人上街去寻,到现在还是找不着。”

    赵至理问道:“总得知道这二人去过何处,我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不像奸诈之辈,况且你二叔信里也没提二人拿了什么宝贵财物。”

    顿了一下,带着猜测的口吻说道:“我估计是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这样混乱的世道,光是高桐县私底下就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帮派在暗处游走,两个大活人失去踪迹这种事情不会见得很少。

    董梁也表示赞同:“我爹还跟我说,最近县府里有好几起失踪案,都是和成年武者有关的,我爹还让我出门小心一些,别去太偏僻的地方。”

    路上人来人往,听董梁这么一说,赵至理顿感一种紧张,连成年武者都敢针对,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

    两人走到一家新开的药铺前面,挂着的红色绸缎还没撤下来,门店里只有几个客人在和柜台上的老板比对着药方买药。

    “你这儿怎么什么药都没有,还是新开张的铺子,我看还不如倒闭算了!”有客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朝着街对面另外一家老药铺走去。

    老板漫不经心地给各位客人道歉,说道:“小店做的生意不大,这个药材准备得不多,还请各位客人宽恕则个,明天再来。”

    “你要是有病还能拖到明天是吧!”留在店里的客人指着老板的鼻子吼道。

    这一下,人都散了,老板悠哉地坐在柜台后面的凳子上,拿起一本翻开的书品读起来。

    董梁抬头一看,这家店铺的名字“芳草堂”,反应过来,说道:“这家店铺我记得,之前我家派出来的人,还到里面去找过王肥和李晓飞二人。”

    赵至理也停住脚,抬着头望着匾额,不解道:“为什么要跑到店铺里面去找人呢?”

    董梁指着街对面的几个小摊,解释道:“管家跟我爹说,这边做生意的店家看见过王肥和李晓飞二人进去过这家店铺,后面也没看见过他们出来。”

    “好端端的,两人为什么要进去呢?”

    “店家说是老板亲自出来揽客,跑到大街上把二人劝进去的,所以他们才记得清楚。”

    赵至理盯着沾一下口水,又接着翻页的药铺老板,紧闭着嘴,思索后说道:“怎么看也不像愿意出来揽客的!”

    “对啊,我爹也是这么想的,问过那老板,他说自己哪会跑到外面去招揽客人,药房没有这个规矩……后面我爹懒得去管,给我二叔写了信,之后直接报了官。”

    身后,一队外乡来的人,背着竹篓,操着幽州南边的口音,看着繁华的高桐县城指指点点。

    赵至理侧身让开,这群带着口音的外乡人经过“芳草堂”门口时,原本坐在柜台后面的药铺老板站在门边,伸着头叫喊道:“几位,你们是卖些什么,进来,让我看看。”

    竹篓下的外乡人对视几眼,背着竹篓进去了,药铺老板打着哈哈,带着人往后院去,脚步声越来越远。

    赵至理探头一望,柜台上已经换了另外一人坐着,也看着书,见有人看,问赵至理道:“客官,是要买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