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古一人王阳明 » 第三十三章 安葬洪溪(完)

第三十三章 安葬洪溪(完)

    嘉靖七年十二月初三,赣州兵备张思聪,南安府推官周机,在南安府公馆将阳明先生的遗体入殓。第二天众人抬着阳明先生的灵柩登上了船,当地百姓不论远近都前来吊唁,哭声震地。

    到了十二月二十四日,阳明先生的灵柩抵达南昌府南浦驿,从南安一路过来,不论是经过南安、赣州,还是吉安,沿途百姓,各地方官员前来吊唁的人都络绎不绝。到了南昌之后,时近年末。而前来吊唁的各地民众又络绎不绝,所以当时江西巡按御史储良才就希望阳明先生的灵柩能够在南昌停留一段时间。过了年之后再走,也满足百姓前来吊唁的愿望。

    黄绾在《阳明先生行状》里面记载啊,阳明先生灵柩经过南安、赣州等等地方,虽深山穷谷,男女老弱皆镐素,匍匐哀吟若丧考妣。凡所过江西地方,行道之人无不流涕,过了年之后,嘉靖八年正月初三阳明先生的灵柩离开南昌府,到了正月初九灵柩到达江西贵溪的时候,阳明先生的两位弟子,钱德洪、王畿以及阳明先生的继子王正宪皆迎丧至贵溪,哭之几绝。

    同时钱德洪对弟子发出了讣告同门,正式发布了阳明先生去世的消息。正月十六日,阳明先生的灵柩到达广信府,阳明先生在各地闻赴而来的弟子,沿途拥护着阳明先生的灵柩。过玉山进入浙江省境,各地方官员也都前来吊唁。

    嘉靖八年二月初四,阳明先生的灵柩回归到了他的故里绍兴。嘉靖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阳明先生的灵柩被安葬于绍兴城外三十里地的高村,此地离兰亭有五里之遥,前来参加阳明先生葬礼的有一千多人,皆麻衣衰屦,扶柩而哭,四方来观者莫不交涕。阳明先生的这一葬礼啊,显然是隆重的。前来参加葬礼的有一千多人,可是实际上却又是极其冷清的。因为从各地前来为他隆重送行的只有他的家人、朋友、弟子、门人,却受到了朝廷的极度冷落。

    按照制度,像阳明先生这样的人,他去世之后朝廷应有恤典,应有谥号,可是阳明去世之后,朝廷既无恤典,亦无谥号,好像跟朝廷没有关系。好像王阳明原本就是一介平民,原本就不需要引起朝廷的任何关注。阳明先生的英灵,可以感天动地,为之反风,为之西帆而改道,可以感动江西浙江境内沿途的市民百姓,为之满城镐素,为之哭声震地。却无法感动冥顽蛮悍的朝廷。

    阳明先生身后仍然受到各种各样的诬陷和攻击,嘉靖七年十月我们提到过,王阳明离开南宁的时候给朝廷做了最后一次上书,请求回乡养病,并且希望朝廷能够派员来接替他的两广巡抚之职,这一个上书被当时的吏部尚书桂萼扣留了。王阳明正为这件事停停走走不断的耽搁时日,阳明去世之后这件事情仍然成为桂萼弹劾王阳明的理由。

    桂萼向朝廷上书弹劾王阳明擅离职守,并且呢说王阳明处置思恩田州事务不恰当,朝廷原本是让你去平定所谓的叛乱的,结果呢你把他们招安了。朝廷没有让你去征剿八寨、段藤峡,结果呢你倒自说自话去征剿了八寨、段藤峡。又说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平定朱宸濠谋叛的战争,原本是滥冒军功。嘉靖皇帝看到桂萼的这个上书是龙颜大怒,下廷臣议。也就是要叫政府官员来共同会议,来共同讨论。

    桂萼的弹劾又引发了朝廷一时间对阳明先生的诽谤,可以说是谤议汹汹,尽管有人出来为阳明先生说话,主持正义。比如说当时的大学士霍韬,尽管霍韬,在“大礼议”上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这个赞赏,并不是说他什么都没问题。但是在这一件事情上他是主持正义的,尽管有正言谠论,但是桂萼的谗说殄行反而能得以大行其道。

    不仅如此,桂萼又变本加厉说王阳明自高自大,事不师古,言不称师,自以为是非难朱熹。明明知道舆论不会赞同他的观点,结果呢他就弄一个朱熹晚年定论,聚头讲学,相互倡和,相互吹捧。这个上书上了之后,世宗再次龙颜大怒,下诏剥夺了王阳明新建伯的爵位,不准世袭。一切恤典具不颁行,不只是如此,又下诏禁止阳明之学,称之为伪学。

    当时尽管也有上书力争的,比如黄绾,比如当时的兵科给事中周延,结果黄绾的上书是不报,也就是不上报,而周延的上书结果是什么呢?周延被斥,贬为太仓州判官。这样的一个朝廷状态,返回去便可以理解,为何在阳明先生的葬礼上只有他的亲人、他的弟子,前来参加阳明先生的葬礼。而没有任何官员代表政府、代表朝廷来参加阳明先生的葬礼。

    阳明先生去世之后,他生前、生后所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诬陷、诽谤,朝廷实际上一直没有给予昭雪,一直未曾平反。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之后,第二年为隆庆元年,也就是明穆宗隆庆元年。新任皇帝登基之后大赦天下,颁下诏书,这些个年来先朝政令有所不便的,应当纠正的,各位大臣你们上书吧。

    于是呢当时才有给事中辛自修、岑用宾等,包括耿定向在内上书说为阳明先生鸣冤,太不公平了,应予改正。于是隆庆元年穆宗下诏征王阳明为新建侯,追谥文成,才算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相对正义的一个结果。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啊,阳明先生墓木早拱。他在生前的时候不曾为他的诬陷、诽谤去辩白,他的身后,他也不会为他的平反,为他的重新赐封新建侯而喜悦。阳明先生的人格原本就是一个独立、完整、自主、健全,不以任何外界的环境,任何外界的条件而改变他自己。

    阳明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经磨厉劫,但是呢气象是愈加的宏阔,他踏遍青山,而胸襟是愈加的坦毅,饱受残暴,而他的心态却是愈加的洒落。虽然颠仆尘途,他的本明的良知愈加的莹澈,的的确确他是以宇宙豪杰之才,仁人济世之心,辛勤于国事,尽心于职守,冲冒矢石,出入险阻,慧勇果决,刚毅不拔。凭借他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为国家力挽狂澜、定乱斩危,屡建非常之功。

    而当他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谗言诽谤的时候,只是保持着他自身的光明心体。虽然他没有能够得到他生前所曾期盼的那份正义与公平,甚至也没有能够得到他所应有的那份哀荣。但是这并不是阳明的悲哀,而只是朝廷的耻辱。乾坤翠气,不以阴霾尘坋而失其精纯,和悦英灵,岂因谤言垢厉而夺其光辉。

    阳明先生毕生讲学所阐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之说,终究将如黄钟大吕回荡于山川海岳,振聋发聩,而惠涤天下士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