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古一人王阳明 » 第十八章 巡抚南赣(二)

第十八章 巡抚南赣(二)

    漳南战役在正德十二年四月结束之后,阳明开始回顾总结漳南战役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各方面的问题。

    为一个更大的战役,也就是横水、桶冈战役,做各方面的准备。横水、桶冈战役从时间上面来说是开始于正德十二年的十月到十二月基本结束,前后也是三个月的时间。

    这一战役的基本目的是要肃清江西省南安府上犹县,大余县,南康县境内与横水桶冈为根本据点,以谢志山、蓝天凤为主要首领的各大山寨,因此战争的基本地点也就是在以南安府的南康县以西,湖广省的桂阳县以东,广东省的乐昌县以北这样的一个基本区域,这是一个三省边界地区。

    四月份漳南战争结束之后,阳明开始回顾整个战争,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四月份一直到横水桶冈战役之前的差不多半年时间里面,阳明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着重处理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那就是事权不专、赏罚不明、部伍不整、号令不明,军费不足。阳明认为,如果这一系列问题不给予解决,新的战争就很可能会成为军事冒险,很难稳操胜券。

    正德十二年的五月,阳明上书朝廷,汇报了当时各地山寨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基本的军事态势,以及近年来虽然朝廷不断用兵,而各山寨的活动反而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针对事权不专的问题,他上书朝廷要求朝廷授予他更大的军事权力,授予他提督军务的权力,这样才能够确保事权的专一。阳明认为,你给予我更高的军事权力,把任务交给我,你则其成功,就可以了。那也就是说,你把事情交给我,我给你办妥就行了。

    他这一请求到正德十二年的月份获得了朝廷的正式许可。下令改授阳明为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并给予令旗,令牌,使得便宜行事。这个事情是重要的,只有事权的专一,才有可能确保军事任务的胜利完成。当然我们不应该把这件事情理解为阳明是向朝廷要权,其实更是体现了他勇于担当重任的一种精神。正是改授阳明为提督军务,这就使阳明先生能够摆脱许许多多相互掣肘的事务性纠葛,使他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来更为明确地贯彻他自己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意图。

    针对赏罚不明,步武不整,号令不明这一系列问题,阳明开始对军队进行重新编制,并且要求强化军事训练,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声明赏罚之典,严明军队纪律。这一系列的工作,为横水、桶冈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阳明是怎么对军队进行重新编制的呢?大致情况是这样子的:他把这个二十五人编为一伍,伍有小甲,就是小头目。五十人编为一队,队有总甲,二百人编为一哨,哨有哨展、协哨两位首领。四百人编为一营,一营是有营官,有参谋。一千二百人编为一阵,阵有偏将,两千四百人编为一军,军有副将。偏将不设定员,临阵而设。这就使军队有了伍、队、哨、营、阵、军,这样一系列的机构。

    同时王阳明还特别规定了在这一系列的军队的编制当中,为了严明军事纪律,凡是上一级军官都可以处罚下一级的军官。那也就是说副将可以罚偏将,偏将可以罚营官,营官可以罚哨长,哨长可以罚总甲,总甲可以罚小甲,小甲可以罚伍众。

    显而易见,阳明对于军队的重新编制是有利于部伍的整肃和军威的壮大的,也更是能够强化军,阵,营,哨、队、伍各不同军事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够使其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对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的。

    针对南赣之兵素不练养,也就是军事素质低下,作战能力低下这样的问题,阳明要求各军事单位选派骁勇之士,全部集中到赣州城内的教场进行集体操练。除了耕种之月,比如说春耕时节等等,就放令归农,其他时间都要到教场去操练。这样一些活动,毫无疑问对于提升军队的基本作战能力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针对军费短缺的问题,正德十二年的六月,阳明又上书朝廷,请求疏通盐法,鼓励通商,要借盐税的收入来补充地方财政,才筹集军费。我们都知道盐在过去是国家专卖的,在明朝正德六年以前曾经有一个条例,就是因为江西,赣州这些地方不产盐,但是广东有盐。正德六年以前有一个条例是什么,就是广东的盐只允许贩卖到赣州、南安二府,不允许贩卖到临近的袁州,临江,吉安等地方。

    在正德六年的时,当时的陈金,总制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左都御史,曾经为筹措军饷暂时允许广东的盐贩卖到袁州、临江、吉安三府,设立抽分成,实际上也就是抽税。到了正德九年终止了。

    阳明曾经非常细致地考察了从正德六年到正德九年的盐税收入以及用途的基本情况,所以他上书朝廷。你既然不给钱,给政策是不是?你也同样允许我把广东的盐,贩卖到袁、临、吉三府,我也同样设立抽分成,抽税,解决军饷问题。这个事情当然是获得朝廷的允许的,所以就利用这样的盐税收入,补充了军费。

    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一系列措施,是阳明在发起对桶冈战役之前最主要的一些基本的军事预备。我们可以看到重要的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使朝廷授予他提督军务的权力,再一个就是对军队进行重新编制,强化了各不同军事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个方面就是强化军事训练,提升作战能力;再一方面就是解决了军费问题,允许广东的盐不只是在赣州,南安二府贩卖,并且能够到袁州、临江、吉安三府。

    这一系列事情完成之后,阳明认为我们对横水桶冈这个核心区域进行军事打击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了。就当时四省边界地区实际情况来看,经过漳南战役,漳南南部已经基本肃清了。

    江西、湖广两省的交界地区以横水、桶冈、左溪这些地方的为主要依据的各大山寨,就成为了要给予军事打击的主要对象。从地理上面来讲,广东的龙川县境内的浰头尽管他它们距离是相去比较远的,但是他们原本也是有联系的。

    阳明认为,从战略上面来考虑,当我们发起对于横水桶冈的打击的时候,至少要确保广东境内的浰头据点,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不能对横水桶冈形成军事支援。

    如果这样的话,问题会很大,一方面是军力会分散,另外一方面战线会拉得很长,如果他们一旦形成相互之间的军事援助,那么显而易见对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对横水、桶冈进行打击,那就很困难了。他在五月份的时候,曾经对广东境内浰头据点的各主要山寨发出一份诰谕,这份诰谕当然是安抚性的,并且进行犒赏,赐予牛酒、银布等,希望他们诚心悔过,放弃军事对抗。

    这一封诰谕一方面是阳明为了安抚浰头所做出的一个军事策略,至少希望不要对横水桶冈形成军事支援。

    另外一方面也的的确确体现了阳明的一种苦切之情,他的文字是很通俗,内容也是非常实在,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言词,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意,告之以害。有趣的是这份诰谕发出之后,实际比阳明先生原先,所期待的效果还要好。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的确确不只是起到了安抚浰头的作用,并且的确浰头各寨有人开始率众来降,愿效死以报。这一举措同样是非常要紧的,因为广东省境内的以浰头为重要据点的山寨,只要对江西境内的军事行动采取一种观望态度,阳明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横水、桶冈实施军事合围,同时也真正起到了对横水、桶冈各山寨孤立的作用。

    到了七月份,阳明开始对横水、桶冈战役的军事行动进行实质性的谋划。他为此进行了一系列非常周密的军事部署,基于当时江西、湖广、广东三省交界地区的实际的地理形势,以及各地方主要山寨活动的实际情形,阳明认为尽管这三省是相互联系的,地形也是相互连接的,各山寨之间原本也是有频繁的相互联系的,但是如果要一举捣灭各地的主要山寨进行三省夹攻,同时举兵,这应该是常规,但是兵无定势,谋贵从时,这个很重要。

    这就是有陈有变,做任何事如果仅仅是因循常规,那就是拘泥不化了。所以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如果要进行三省夹攻,那么广东方面兵力调集相对困难一点,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当时广东原本就有别的军事行动。如果一定要等到广东的军队都已经调集起来了,然后再行三省夹攻,那么赣州,也就是江西,湖广两省之宾,因为距离相对较近,军队集结可又久屯不进,对敌我双方都是有问题的。

    从对我们自己的方面来讲,久屯不进,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军事情绪,而对敌方面来讲,久屯不进很难确保他不得到消息,他也同样会有各方面的预备,为此后的战争会造成更大的困难。

    从整体的战略决策上说,阳明认为军事打击的重点应该落实在横水、左溪、桶冈。名义上尽管是三省围剿,但战争的具体进程应有先后,他提出了整体的作战方略,应有先后次第。第一步先把湖广,江西之兵去围歼上犹县境内的各个山寨,这样可以为广东军队的调集赢得时间。

    等到广东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那么再和湖广两省的军队去攻陷乐昌县境内的各主要山寨。这样又可以使江西的军队得到暂时的修整,最后合广东,江西之兵去攻克龙川县境内的浰头等各主要山寨。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阳明当时的整体谋划之中,实际上他是把桶冈、浰头,也就是江西和广东主要各山寨的围剿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战役来通盘进行考虑的。可是战争的形式总是变化多端,事实上表明横水桶冈方面最后实施的时候是一个单独的战役。而俐头是到了年底才实施的另外一次单独的军事行动。

    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就绪了,阳明在军力的整体配备上又把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一为防守之兵,一为剿袭之兵。为确保战争能够顺利推进,并且防止在战争过程当中对普通平民造成错杀,阳明就要求各官将上犹、南康、大余三县所属各村寨进行统计,严格区分是否与山上有联系,并且要在地图上进行详细标注,给予各村寨以良善旗号,临期拨兵保护,以防错杀。

    作战的主要对象有三个核心地,一个是横水,一个是左溪,一个是桶冈,究竟孰先孰后?阳明在战前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应该如何达到最好的军事效果。很多人都认为在横水,左溪,桶冈三个地方当中桶冈最为重要,所以要先集中江西湖广的军队对桶冈进行合围。

    桶冈解决了之后,再开始处理横水,左溪。可是阳明认为,重要不重要是相对的,他提出一个观点,比如说湖广方面来说,桶冈实际上是咽喉;横水,左溪为之腹心,可是就江西方面来讲,横水,左溪是为敌人的心脏地区,桶岗各个地方又构成了它的羽翼。

    阳明认为军事进攻如果不先去其腹心,是很难确保最后胜利的。王阳明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力排众议,他开始整体谋划了这一个战争的前后顺序。他认为桶冈又构成敌人的羽翼,从这个意思上面来说,必须是要先去进攻横水、左溪,也就是减除江西境内的心腹之患。这样才有可能和湖广的军队顺利地合围桶岗。

    如果要先攻桶冈,那么你必定需要先绕过横水和左溪,这一来一旦合围桶冈的行动开始,横水、桶冈各处山寨很可能就会对江西境内的军队构成攻击,很可能就会使官兵处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之下。

    在当时,他确定先攻横水,再攻左溪,最后集中优势兵力,合围桶冈。他同时又认为,大家可以利用散布官兵会先攻桶冈这样的一种舆论,让对方造成错觉,这样有利于官兵攻其不备。他自己亲自率领一支军队一千多人进驻南康县,临阵督战,并且会与各路军队汇合于衡水。

    基本的作战方针确立之后,他严密分配了各哨官兵的基本进军路线,同时明确了各哨主要的军事任务。他把攻击横水,左溪,桶冈这个军队总共分为10哨,加上他自己亲自率领的一支军队,这11哨军军队就构成了攻击横水、左溪、桶冈等处的主力。为了严明军事纪律,最大限度地取得军事行动的最后胜利,阳明发布极为严格的军事纪律,我们读几条。

    比如说:“失误军机者斩。临阵退缩者斩。违犯号令者斩。经过宿歇去处”,也就是经过要过夜的地方,“敢有搅扰居民,及取人一草一木者斩。”攻破了敌人的山寨,对方的这些金银财宝,各种财务必须缴供,敢有临阵擅取者斩。进军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攻破了一个山寨,接着攻另外一个山寨,不取争取首级,也就是不以夺索杀伤为功。禁止低头去捡拾路上的金银宝物的,违者皆斩。这么严明的军事纪律,的确是保证了战争的顺利推进以及最后的胜利。

    阳明约定各哨军队在十月初七夜里一起发兵,阳明自己亲自率领军队进驻南康,在阳明详细的谋划之下,集中优势兵力够成对左溪、横水、桶冈各方面的军事打击。

    总体上来说,战争的推进是相当顺利的,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左右,左溪,横水一带各山寨基本荡平,山寨的一些残余部众,又逃进了桶冈。正是在这样的时候,阳明最后联合各方面的军队开始对桶冈进行合围。考虑到桶冈毕竟是地形险要,并且进入桶冈的路多为羊肠小道,没有办法使大规模的军队能够迅速地进入。

    山里面吃的东西不少,围他的话他在那里等几年都没有问题。所以阳明认为,最好还是劝降。当时蓝天凤在桶冈,他是主要的大首领,王阳明就派了熟悉桶冈的情况、部分还是原先桶冈的这些人去进行劝降,希望蓝天凤能够投降。另一面阳明同时也做好了对桶冈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那能不打最好不打,能够劝降的,那就劝降,劝降不成功,那军事预备还是必要的。

    在十一月的初一,阳明开始指挥军队,尽管天下大雨,他冒雨往桶冈进发,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对于桶冈的包围。有人去劝降,桶冈的大首领蓝天凤当时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和各位首领商议究竟要不要投降。听说王阳明的各路军队都已经进入桶冈腹地了,他惊慌失措,尽管如此,仍是负于顽抗,这个仗打得既比较艰难又比较顺利,到了11月的13日左右,桶冈基本拿下。

    这里我们还提到一个小插曲,阳明对于桶冈本地进行合围的军事上的难度是有非常充分的准备的,他实际上是约定11月1日和湖广的军队和江西的军队一起对桶冈发起进攻。可是由于阳明非常严密的军事部署,非常严明的军事纪律,以及在战争行动,先后顺序上的仔细谋划,整个战争在推进过程当中比阳明预先的要顺利地多。也正因为这样,湖广的军队还没有进入江西境内,桶冈的战役已经基本结束了。王阳明那当然就下令命令湖广方面的军队回去,不必再进入江西省境内,他也同样对当时的统兵参将一位叫史春的人进行了嘉奖,并且送去了各种各样的犒赏。

    这样到了11月底,桶冈之贼略尽,实际上横水,左溪,桶冈,江西省境内的这一大片区域的山寨,都已经基本荡平了,于是阳明在12月命令班师。整个横水桶冈战役,前后不过3个月时间,但是事实上是消除了地方数十年的一个动乱的源头,使地方重新归于安定。

    显而易见,这是符合当时众多老百姓的实际利益的。有一个记载,阳明班师的途中,在12月15日他曾经过南康县的时候,当地百姓是沿途顶香迎拜。凡所经过的州、县、隘、所等,当地民众都为阳明先生建立生祠。“远乡之民,都各肖像于祖堂,岁时尸祝。”就是说偏远地方的人,都把王阳明的画像供在自己的祖堂里面,岁时尸祝。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到,阳明剿平了各地方一些山寨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

    战争结束了,12月20日阳明回到了赣州,除了对各有功官兵进行嘉奖,上书朝廷为他们请功等,这些善后的事情之外他更重要的是要去追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会成为动乱的一个源头,为地方的长治久安考虑,他认为横水,左溪,桶岗这些地方就地域上面来讲,都处在上犹,南康,大余三县之间,东西南北相距都差不多有300多里,地处偏僻,人迹罕到,朝廷政治管理力量是很难到达的。

    正因为政教不及,那么当地的老百姓等于说没有受到这种道德的教化,也就容易形成动乱。所以当时王阳明决定,应该在这三县交界的区域中要设立一个新的县制。阳明自己勘察形势,了解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最终决定应该在横水建立县制,为什么呢?横水这个地方到上犹也好,大余也好,南康也好,这三个县的距离都差不了太多,所以相对来说是一个居中之地,就原先的各大山寨来讲,横水又是交通要道,更何况这地方山水合抱,又土地平旷。

    阳明认为,我们要加强这个地区的政治管理,加强对于民众的道德教化,涵养人心,破心中之贼,在这个地方建立县制是最为恰当的。所以到了正德十二年的闰十二月,他正式向朝廷上书,请求在横水设立县制,这个新的县制阳明把它取名为崇义,因为新县制的所在地原本就属于上犹县的崇义里,所以新县名为崇义。

    这就有了崇义县的创设,漳南战役结束之后阳明创设了平和县,横水桶冈战役结束之后,阳明又创设了崇义县,充分体现了阳明这样的一个观点,老百姓原本都是良民,之所以成为所谓的贼,原是朝廷有问题,你政治管理达不到,加上各个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把老百姓当做良民来对待,那么良民也就不再是良民。设立新的县制就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政治对于这些偏远地方的管理,同时又使这些偏远地方的民众能够受到道德的教化,礼仪的教化,能够涵养人心。

    事实上表明,横水桶冈战役是王阳明在四省边界地区所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四省毗连地区各大山寨都已经基本肃清。而官军的连续胜利又使江西与广东交界地区的浰头处于更加孤立的地位。桶冈战役结束之后,阳明除了对战争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进行善后之外,他同时又开始策划对于浰头实施围剿,那同样将是一个艰巨的规模,那同样将是一次艰巨的军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