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八十一章 名字耳熟?

第八十一章 名字耳熟?

    项羽救赵,应该是胜利了吧,否则如何势力大涨,还逼得儿子刘邦要赴鸿门宴呢?

    刘执嘉怀着疑问,分析着传来的各种信息。

    原魏王咎的弟弟魏豹坚持在魏地抗秦,被楚怀王以盟主身份封为魏王。想来他抗秦会更积极,也肯定会听从命令发兵救赵的;

    齐将田都、故齐王建的孙子田安没有听齐丞相田荣的命令,也发兵救赵了。

    这是怎么回事?

    “田荣三兄弟厉害着呢,不过他不一定能让齐国人都诚心顺从他。”这是任敖来探访他时说的。

    任敖的话让刘执嘉印象很深,因为有个名字他似乎很耳熟,可一时想不起来?

    这三兄弟虽然也姓田,却只是齐国王室的旁支贵族,是狄(今山东济南高青县)地的豪强大户。

    老大田儋,在陈胜部下周市攻打原来魏地扩展到齐国的狄地时,杀死县令起义,然后自立为齐王,赶走了周市的军队。

    周市拥立的魏王咎被包围在临济时,深感唇亡齿寒的田儋,却又亲自带兵救援,结果临济城被攻破后,魏王咎自焚、田儋被杀。

    弟弟田荣收拢败兵,逃到了东阿。是项羽和儿子刘邦带兵打败了章邯,救了田荣。可是,田荣听说趁自己不在时,齐国人竟然立了原来齐王建的儿子田假为齐王,比自己哥哥田儋和自己要正宗多了,不由大怒。

    他带兵赶走田假,立哥哥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为丞相,弟弟田横当了大将军。

    田横?其实什么田儋、田荣,刘执嘉听了都懵懂,可唯独任敖说到这个名字,心里一动——这个名字怎么似乎听过?

    之后,刘执嘉就更关注来自齐国的消息了。

    田假逃跑到楚国,投靠了楚怀王;原丞相田角因为之前弟弟田间到赵国求援,就也跑到赵国去了。

    项梁的兵败身死,与田荣有一定关系,想来作为侄子的项羽,心里对田荣是怀恨的。

    当初项梁派使者到齐赵两国,请求共同出兵对付章邯,可已经赶跑田市自己当了丞相的田荣拒绝了。他要求楚杀田假、赵杀掉田角和田间,齐国才肯出兵。结果遭到楚怀王和赵国拒绝,齐国没有出兵,项梁兵败被杀。

    现在,身为田横副将的田都和故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没有听从田荣命令,带兵救赵,与项羽合兵一处了。

    “这说明田荣对齐国的控制力不够啊?”刘执嘉心想。

    如果项羽打败章邯,顺利入关与儿子刘邦争夺天下,那一定就没这田荣、田横什么事了?最多是个搅局者而已。

    等等!

    刘执嘉想到这里,脑子里似乎灵光一闪,想起来了:田横失败、逃到海岛、自杀献头给刘邦——田横五百壮士!五百壮士自杀殉田横!

    历史多么悲壮!可现在,我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悲剧的发生,我记住了这个耳熟的名字——田横,将来我一定会帮你的!

    “太公,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赵国巨鹿之围已解了。”

    任敖一脸激动地跑来说道。

    “哦,好啊。”刘执嘉尽力做开心状,对项羽这个刘邦今后最大的对手,心情是复杂矛盾的。

    “这场对秦国的大胜,我们沛公也策应有功呢”任敖还是知道刘执嘉在想什么,又补充道,“沛公已经回军砀郡,击败了王离的一支部队。”

    策应有功?

    活在当下的刘执嘉清楚地知道,砀郡离项羽北上与章邯、王离决战的战场巨鹿中间,还隔着东郡和薛郡呢。真要策应,就应该到这两个郡去,最好应该去巨鹿郡西边的邯郸郡,这才叫有力策应呢。

    不过,知道了刘邦的动向就够了,刘执嘉没有质疑任敖对自己现在的主公刘邦行动的掩饰。何况,扫清砀郡附近秦军,确实也消除了秦军对彭城楚怀王的威胁,解除了项羽军的后顾之忧。

    “都回到砀郡了,离家又不远,就不想着再回来看看。”刘执嘉没说话,吕雉可忍不住了。

    “嫂子,沛公现在刚好乘着秦军大败之际,快速西进入关呢——怀王之约你听说没?先入关者当王呢!”任敖笑着回答道。

    “我不稀罕他当啥王,真要当了王那还得了?心里更没这个家了。原来是整天当个小亭长不着家,现在又整天打仗不着家。不回来看我也罢了,这孩子可都是他亲生的。”吕雉仍然沉着脸。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于世,你父亲不也就冲他将来必定不凡才将你嫁给他吗?他好了,你也跟着享福,是吧?你可是结发之妻,他不会亏待你的。有我在,他也不敢。”

    刘执嘉知道吕雉的小心思,她是担心刘邦在外面又会有女人,甚至再生孩子,所以以拐杖点地,加强语气说。

    任敖则在一旁尴尬地一时不知如何解劝了。

    “哦,你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二十万秦军,还俘虏了王离。这项羽怎么做到的?比他叔叔项梁确实要强多了啊!”刘执嘉的感慨发问,让任敖适时摆脱了尴尬。

    “这就要好好说说了,我借几样东西也只能说个大概。”任敖拿过几双箸和几个陶碗,开始摆弄起来。

    听完后,刘执嘉才明白,这场巨鹿之战,还真不是自己印象里简单的砸个锅、沉个船就赢下来的,里头蛮复杂呢。

    首先,秦军几乎是倾国之兵进攻赵国,但赵国为何两个月都能守住巨鹿呢?

    原来,王离率领的是守卫长城的北部军,而章邯率领的是守卫都城咸阳的中部军,两军共计近四十万,如果全部合围巨鹿,恐怕早就拿下了。

    但是,首先是巨鹿城下,摆布不开如此多的兵马;再有是王离首先打败魏军然后包围巨鹿,章邯是后面赶来的,所以王离当然不想这功劳让章邯分享了。

    当然,章邯还是很大度,他在南边守住从敖仓运粮到前方的粮道,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起了几乎严密的甬道运粮,并亲自坐镇,让外围的魏军和列国援军很难攻击粮道,使得王离可以一心进攻巨鹿。而自己随时可以“围点打援”,毕竟自己的兵力也是二十万,力量强大。

    可是,王离不单想拿下巨鹿,还想着之后能继续对付楚怀王的军队,再建立功业,所以对巨鹿他并不愿意花费太多血本强攻,而这让赵国和其他援军有了缓口气的机会。

    想来,在他当了项羽的俘虏之后,应该后悔不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