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万古哭 » 第五十七章 刘铭(四)

第五十七章 刘铭(四)

    “铭儿,你要记住,这套剑法只能用来斩当斩之人。”师父说。

    夏天的时候,师兄带我去摘一种很香的花。

    “师兄,这是什么花?”

    “这是栀子花。很香吧?”

    “很香。”香得我头晕。这种香味有点像师父身上的,如果再淡些,淡到几乎闻不见,再冷一些,好像刚刚浇透雨,就很像了。

    师兄对花草、熏香、琴棋书画衣食住都很精通,他说栀子花最香的就在这几天,赶紧摘了放小花瓶里,在门派里里外外摆上,再施个小法术,能香好多天。

    就这么一路摆到了青竹居。

    “这花香气太浓,熏得为师有些头晕。拿过来。”师父冲我招招手。

    我把花捧过去,师父不知捏了个什么法术,那香味就忽然变得收敛起来。却还是比师父身上的香味浓些。

    “师父……”我不觉出了声。

    “怎么了?”师父就看着我。师父的眼睛永远都是这样平静,像结冰的明镜湖。有时候会弯起来,那是师父笑了,但是好像也没什么波澜。那次我和师兄擅闯明镜湖,师父有些微怒的时候,眼睛比平日还要冷。明明师父是一个很暖和的人。

    “无事。”我退出青竹居。青竹居即使在夏天也是凉爽的,冬天好像比屋外更冷。

    师父摸过我的骨头,说我来时大概九岁。彼时师兄十三岁,如今我已经长到师兄当年的年纪了,而师兄已经比师父高了。师兄说自己也是大小伙子了,要避嫌,才叫我一个小孩去给师父送花。

    十三岁还是太小了么?至少我不会像师兄当时一样总哭。

    师兄按他的期望,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公子哥,这两年都有陪着师父下山,或是祈福或是帮人家做事,都是些类似于建了屋子要“镇一镇”的事,按他的说法,他已经在山下小有名气了。我问他,那师父呢?他说师父是灵山掌门,当然是比他还要有名了,而且有人大了胆子想跟师父结亲。不过师兄说已经偷偷整了一下那人了。师兄的剑法始终高我许多,他并不吝惜自己的感悟,常说与我听,我也受益颇多。师兄如今能用的法术很多,有师父的大半了,只那个缩地成寸,练了许久也没出个结果。

    师兄十七生辰这天,师父含笑望着他,忽然说自己成为灵山掌门时也是这样大。我便问师父当年的事,师父却说不吉利,不在师兄生辰上说。

    于是我问师父捡到我时多大,师父想想说,那时该有二十一了。二十一岁,师父现在二十五岁,比我大一轮。

    “那师父带走我的时候只十八岁?”师兄惊道。

    师父点点头:“我以为你看得出来。为师也不比你大多少。”

    师兄好像受到很大打击,失魂落魄地说:“师父才比我现在大一点时,就凭一己之力养活了自己和我两个人了……”

    师父笑笑说:“这也没什么。趁着还有师父,痛痛快快的就是了,还有师父我给你们兜底。”

    师兄就大叫:“师父!”然后作势要扑,却又将将停住,很不好意思似的。

    “嗐,我都长这么大了。”

    师父说今年要带我们去益州花江。

    “凤凰山在那儿,还有个比铭儿还小点的孩子,今年张净生收的徒。你们去拜访一下,也认识一下。灵山与凤凰山还是不要断了联系为好。”师父摸摸我的头说。师父已经不摸师兄的头了,因为师兄长高了。长高了,好多事情都变了。

    师父的法术又有精进,用缩地成寸我们很快就到了凤凰山。这边的人气更旺些,往来许多道童以及当地望族的小姐公子之类。师父和师兄很显眼,不乏有年轻男女前来搭讪,都被师兄温和地拒绝。师父从头至尾没说一个字。

    道童领我们到了一处亭子,亭子上一块牌匾,上书“须弥春”三个大字,笔锋遒劲。

    一黄衣道人和一个看着十一二岁的孩子对坐着下棋,听道童说灵山的道长来了,那黄衣道士好像精神一振,朝师父挥挥手,我们便向亭子里去。

    凑近了看,那人穿得很贵,像是师兄会穿的那种衣服,不过这两年师兄也渐渐不穿那么招摇了,他看着比师父年长,三十岁上下。那个小孩长得很白净,看起来很天真,像师兄以前。

    “灵玉,你们怎么来了!”师父小声介绍过那是张净生。张净生很热情地招呼我们。

    “你说你收徒了,我便带徒儿们来看看,认识认识,日后他们在这一行也算有朋友,不孤单。”

    “瞧你这话说得,就是没有,也有我们这些做长辈的给他们铺路不是?不要这么着急,来日方长嘛。不过认识一下也是好的。这位是当年的柳少吧?都长这么高了!”

    师父好像有什么隐而未发的话,师兄已经行了个礼:“师叔。”

    这人年纪看着比师父大,却要叫师叔,想必是入门比师父晚。我学着师兄的样子也行了个礼叫了声师叔。灵山规矩,灵山和凤凰山的人视作同门,见长辈即使与师父并非同一个师父也要称师伯叔。

    “这是我四年前于高梁河收的徒,叫刘铭。”师父一只手搭在我肩膀上说。

    张净生“哦”了一声,叫那个小孩也来给师父行礼,介绍说:“这是我徒弟,也是我从前的家里极远房的亲戚屋里养不起的孩子,叫张亦弛。”

    师兄和我叫了他师叔了,他也不再叫师父“灵玉”。

    “赵师姐,我先去叫人收拾三间厢房出来。”张净生说。

    “不必要三间,我这就回灵山了,有劳你替我照顾他们二人两个月,我再来接回他们。”

    “啊……好好好,师姐真不在这多呆两天?”张净生看起来有些失望。他不会对师父有什么企图吧?我不喜欢他。

    还好师父摇摇头说:“上京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下次你带亦弛来上京就是了。”

    “好吧,师姐慢走。”张净生说。张净生却没有和张亦弛一同去过上京。张亦弛第一次到上京,已经是二十七年后了,那时,正是之后的长乐皇帝的生辰,人们说是“承天节”,然而他也不算真正到了那里。长乐皇帝,后来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了,她的两个孩子,武帝和灵帝却很有名,齐国转向全盛又快速没落,这两姐弟功不可没。武帝,此人名叫杨柳清,自她五岁起就成了我最大的阻碍,谁知道后来她知道了一些事,却又知道得不完全,反倒成了我的助力,我没杀她,是灵帝杀死了她。张亦弛虽然在上京呆了许久,却又没真正呆过哪怕一个时辰,想来也真有够乐的。当然,这些都是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