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220章:这位少年,可能永远活在18岁。(求订阅)

第220章:这位少年,可能永远活在18岁。(求订阅)

    “是的,就是18岁。”

    江宁郑重的点头。

    见丘少林与方宏敏欲言又止,江宁说道:“两位老师,关于这位画作者的年龄,现在可能大家有一些争议。我觉得有争议很正常,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分析,我们先抛开画作者的年龄。刚才我听丘馆长与方老师,两人对于青绿这两种颜色,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或者认为,这两种颜色,他一般是不会出现在画作当中的。很多时候,出现这种大面积的两种颜色混合,他会是一位新手。”

    江宁看向了方宏敏。

    因为在这里面。

    做为国画高手的方宏敏最具有发言权。

    “是的。”

    方宏敏也是点头:“但是,这也是恰恰最超出大家意料,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他是那么的惊人。”

    “是的,我也同意。”

    接着方宏敏,江宁继续说道:“方老师,不知道您是否知道,我其实对于画画也略知一二。”

    “江宁老师谦虚,您的山海经系列,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您对于画画要是略知一二,其他人就没有入门了。”

    显然。

    对于江宁的画技,方宏敏也是佩服的。

    江宁微微一笑。

    如此。

    后面这就好说了。

    江宁按着方宏敏的思路,继续说下去:“所以,对于我们画作者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

    “是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

    “那么,越是在绘画领域达到一定成就的,他的风格就越明显。”

    “可以这么说。”

    “那可不可以说,越是在绘画领域达到一定成就的,他的风格就越为的固定,很难改变。”

    “也可以这么说。”

    “那是否可以说,对于画作者来说,很多时候,他会有一个固定的思维。”

    “当然。每个人都会,这是所有艺术者都会犯的毛病。”

    “既然如此……”

    这个时候。

    江宁没有说话。

    方宏敏正有一些不解,但看到一边微笑的江宁,他突然一愣。

    “江宁老师,您是说?”

    激动的,方宏敏说话都大声了不少。

    “方老师,您这是?”

    丘少林有些奇怪。

    董雨也是好奇的问道:“方老师,您这是想到了什么吗?”

    过了一会。

    方宏敏这才说道:“我觉得江宁老师说得对。”

    丘少林与董雨仍是不明白。

    当然。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并没有明白过来。

    “我的意思是说,江宁老师的推测,也就是说这幅画作的主人年龄,真有可能是一位18岁的少年。”

    丘少林看向了方宏敏,又看了看江宁:“我说方老师,江宁老师,你们打的什么哑迷?”

    “江宁老师,您说吧。”

    “方老师,还是您说吧。”

    “行,我说一下我刚才的理解。”

    方宏敏点头,然后说道:“其实刚才我们对于江宁老师所说的,这幅画作是一位18岁的少年创作而成,我们都不会相信。因为我们觉得,能够创出如出此有气势的作品,他会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而要成为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光是在绘画这一块上,必需花费无数的时间。20年,30年,40年……都不为过。”

    “是的,我们也是这么认为。”

    董雨也是点头。

    但方宏敏却摇头说道:“虽然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我们特有的思维。其实有很多的一些天才,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留下了一幅幅巨作。”

    “这个也能理解,可是,如果按这样来推理,就认为这是一位只有18岁少年所画,这是不是太勉强?”

    丘少林仍是不认同。

    “并不勉强。”

    方宏敏解释说道:“其实原因,就在于青绿之上。”

    “青绿?”

    “对,其实我们都知道,青绿一般不会大面积的运用到山水画当中。只有一些新手,才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越是在绘画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越是知道这是绘画上的大忌。但是,有人却将这种大忌无视。这证明什么,这恰恰证明这幅画的创作者并不是在绘画领域耕耘了多年的国手。因为越是国手,越是大师,他们的固有观念就越强,越是大师,他们会懂得越多的禁忌,他们不会去打破这样的禁忌。只有那些新手,只有那些少年,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将这样的被大众视为禁忌的想象力附诸于画作当中。”

    “我好像听懂了。”

    董雨点点头。

    与此同时。

    台下的观众也送上来了掌声。

    显然。

    他们也听懂了。

    不但听懂了。

    他们还稍稍认可了这样的推理。

    “是的,也只有少年,这才能够打破常规。”

    江宁这时也补充说道:“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再回到年龄上。18岁的少年,如果在这个18岁的数字上面,再增加几岁,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这位少年他20岁了。”

    没等江宁说话,方宏敏却是说道:“20岁虽然也是少年,但20岁已经初入门径了。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能做。他的想象力,恐怕要大打折扣。”

    “没错。”

    江宁笑着说道:“那么,如果在18岁这个数字上,再减去几岁呢?比如,16岁。”

    “16岁这样的少年,是一个花儿一样的年龄。这样的一个年龄,他的想象力不会打折扣,甚至,可能会更为疯狂。但是,16岁这样的一个年龄,或许他还没有真正掌握什么是绘画。所以,江宁老师您说的18岁,我是完全认同的。这个岁数刚刚好,多一岁不行,少一岁也不行。”

    掌声,又是送上。

    虽然这一些都是推测。

    但是。

    这样的推测却更为的有意义。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