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198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求订阅。)

第198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求订阅。)

    听到“墨水”讲解的“苏轼”。

    直播间一众网友目瞪口呆。

    这让江宁也有一些尴尬。

    是的。

    如果单单从某些角度上来分析的话,苏轼确实很不靠谱。

    至少比之他弟弟,苏轼不靠谱的多。

    要不然。

    前世一众网友一说到苏轼,就说弟弟救我。

    这虽然是开玩笑。

    可见苏轼从这一个角度来看,确实比较喜欢闯祸,也爱惹祸。

    可如果单单只看这一面,那苏轼也就没必要说了。

    “谢谢墨水老师。”

    结束与墨水的连麦,江宁说道:“大概上来说,墨水老师说的是对的。但是,在这里面,细节方面说得不多。这样,我再重新跟大家讲一遍苏轼。”

    “苏轼与苏辙确实是两兄弟,他们确实也有一个非常有才的父亲。不过这个有才比起这两兄弟来,也就一般了。毕竟,苏洵科举一直不第,甚至到了后面还与两个儿子一同参加考试。可哪怕就是如此,苏洵仍没中第。可两兄弟只是一考,两个人都中了进士。

    但不同的是,苏轼在这一场科举当中极得了欧阳修极大的赞誉,并且当时他就要点苏轼为第一。只是后来欧阳修又感觉这文章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于是就点了苏轼为第二。结果揭榜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并不是曾巩写的,而是苏轼。”

    “但这并没有结束。虽然欧阳修因为避嫌误点了苏轼第二,可到了礼部复试的时候,苏轼又获得了第一。”

    “咦……”

    虽然之前“墨水”确实讲了苏轼。

    可是。

    当江宁同样讲起苏轼时,一瞬间,众人却是发现。

    好像江宁讲的苏轼与墨水讲的苏试,似乎不一样。

    墨水的角度来看,苏轼并不怎么样。

    不但不怎么样,而且还很坑。

    可江宁角度当中却是发现,苏轼坑不坑暂且不说,人家是真的天才。

    “哈哈哈,感觉又和之前听江宁老师讲故事一样。”

    “嗯,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由江宁老师讲出来,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这就在细节啊。很多的一些研究者只研究个大概,并不看细节。可是,评价一个人哪能只看个大概。”

    江宁继续说道:“被欧阳修如此欣赏,一时之间苏轼声名大噪。可就在这时,家乡那边却是传来母亲病故。没得办法,苏轼两兄弟便回家奔丧。守丧三年之后,苏轼两兄弟因为之前考中了进士,便上任了地方。两年之后,苏轼被欧阳修推荐参加一场制科考试。”

    “江宁老师,什么叫制科考试?”

    “这是一种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旨在更为全面的选拔人物,两兄弟都参加了这一场考试。结果,这一场考试,苏轼获得了第三等,而苏辙获得了第四等。可能大家对于这个第三等与第四等不太了解,或者大家会觉得,这个第三等成绩一般,并不怎么样。

    但事实上,在北宋开始制科考试以来,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虚设,从来不录取,第三等其实就是第一。而北宋百年以来,在苏轼之前,只有一个人获得过第三等。但哪怕这个人,获得也是第三等次,与苏轼的第三等又差了半载。所以,当榜单公布出来,苏轼也被评为了百年第一,一时轰动京城。”

    “卧草……”

    众人谁也有想到。

    刚开始墨水所说的逗逼苏轼,竟然会有如此的神迹。

    刚开始科举就第二。

    制科考试又是百年第一。

    尼玛。

    这哪怕就是状元也比不得苏轼啊。

    “好吧,确实有一些误会苏轼了。”

    “百年第一,确实有这个狂傲的资格。”

    “可不是,如果我获得了百年第一,我可能比苏轼更狂。”

    百年第一是什么份量?

    想想现代的各省状元,这都牛逼得不行了。

    可与这个百年第一相比,各省状元什么也不算。

    毕竟各省状元是各省的,这样的状元全国一下子得搞出几十个。

    而且又分文科理科,又是几十个。

    如果加上年限,每年都是几十年,100年,那就几千个状元了。

    可苏轼却是这100年以来最为顶尖的一个。

    “江宁老师,继续,继续啊。”

    众人催促着江宁。

    历史当中状元不少。

    但像这样的百年第一,还真没几个。

    “大家别急。”

    江宁微笑点头。

    是的。

    讲苏轼。

    哪怕不说苏轼的诗词。

    单单说苏轼的生平,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

    就这样的学霸级水平,试问有几个比得上?

    哪怕就是徐慎,也不过如此。

    “苏轼的第三等是百年第一,苏辙的第四等其实成绩也非常好。因为这样的制科考试,整个宋朝才录了40多个,而当时这一次制科考试,只有四个人才有机会见到仁宗。在这四个人当中,就有这两兄弟。也正因为兄弟天才的表现,当时仁宗在看到苏轼与苏辙所写的文章之后,却是兴奋的对宫中的嫔妃说,我为后世子孙谋得了两位太平宰相。可见,当时仁宗是多么的欣赏苏轼两兄弟,甚至,还将苏轼两兄弟当成是宰相来培养。”

    当然。

    这里虽然说的是两兄弟。

    虽然苏辙也表现不错。

    可与哥哥苏轼一比,苏辙好像也变得普通了。

    ……

    “江宁老师,您讲的这一些是否有史料证明?”

    之前连麦的“墨水”这时在公频上问道。

    在他的研究。

    他认为苏轼是一个比较狂傲,又不通政治,甚至情商也有一点低的人。

    他比之自己的弟弟差多了。

    可是。

    在江宁这一讲之后。

    虽然后面可能苏轼也会发生之前他所说的一系列事情。

    可因为这几场考试苏轼实在是太过于耀眼,哪怕就是后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