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176章:这些孤本哪里来的?啥,挖皇陵来的!!!

第176章:这些孤本哪里来的?啥,挖皇陵来的!!!

    “江宁老师,这节课您讲得太好了。”

    “是啊,江宁老师,听了您的李时珍,再听了《本草纲目》成书的经历,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老祖宗写下的文字,这是多么的宝贵。我们能够看到这一些先贤古籍,该当有多么的幸运。”

    “可惜的是,有很多都没有保存下来。”

    虽然第3节课讲完了,但一众学子却是围着江宁不愿意离开。

    “江宁老师,我是学医药学的,我能问一下,目前市面上有出版过本草纲目吗?”

    这时。

    一位学医的学子激动的看着江宁。

    这位学子学的是中医。

    但事实上。

    中医传承至今,却是越来越被大众疏远。

    很多时候大家会看中医,那是因为西医没办法之后,这才想到中医。

    究其原因。

    这方面有中医本身上的问题。

    但同样,也有中医传承方面的问题。

    很多时候中医传承这一块上,就做得不够好。

    很多的一些中医书籍,或消失,或没有保留下来。

    这也给后人学习中医,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江宁所说的本草纲目虽然这位学子没有看过,但按江宁所说。

    这就是一部中医学本草部类的百科全书。

    这对于目前中医学这一块,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市面上暂时没有本草纲目这部书。”

    江宁摇了摇头:“不过,后期的话,我整理一下,然后再出版。”

    “江宁老师,也就是说,您那里也有孤本?”

    “嗯。”

    “哪个版本的,是您说的金陵版本吗?”

    “各类版本的都有。”

    “我的天,能不能带我们看一下。”

    “这个不太方便。”

    江宁摇头。

    孤本在江宁脑子里,自然不可能让大家参观。

    不过。

    一众学子却又是问道:“江宁老师,您是收藏家吗?”

    “怎么这么说?”

    “要不然,您怎么会有这么多孤本?”

    “这个啊……可能是运气比较好,确实收藏了不少这方面的古书。”

    与一众学子聊了好一会儿,江宁打道回府。

    同时。

    江宁也在回去之后,整理起各个版本的《本草纲目》。

    是的。

    《本草纲目》并不只是有一版。

    他有多版。

    除了最早版本的金陵版之外,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版本。

    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

    其实与李时珍所说的一样。

    他编著《本草纲目》,为的就是修订前人在本草类的错误,以及制作了一个更为方便大家的纲目分类。

    同时,也添加了前人并没有记载过的其他一些本草,甚至包括西洋类的草药。

    可本草纲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哪怕就是李时珍用了27年编著,又加10年修订,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错误。

    所以后人又在金陵版之上,相对又修订了。

    这便又出现了其他一系列的版本。

    甚至。

    在前世。

    现代一些人士也根据当时对于中医的研究,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对于此。

    江宁不是学医的,他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一些版本哪个强,哪个弱。

    他能做的,是将这一系列版本,都给整理好。

    用时一个星期。

    江宁将各个版本的《本草纲目》整理出来。

    与之同时。

    他也找到了之前的书商,最先将金陵版出版。

    至于其他的版本。

    江宁将会发到网上。

    同时。

    对于金陵版,江宁在出版之前,江宁也将自己对于《本草纲目》的理解,进行了一篇说明。

    这个说明。

    那就是要消除大家对于《本草纲目》的误解。

    是的。

    拿前世来说。

    《本草纲目》虽然知名,但错误也比较多。

    不但错误比较多,同时,在这里面,也有许多众人所不能理解的偏方。

    这也导致。

    前世就有不少人拿本草纲目里面的问题,不断的攻击本草纲目。

    比如拿本草纲目的偏方来说。

    这里面的一些偏方,有的是李时珍用过的。

    也有的是李时珍没有用过,听说过的。

    但不管是用过还是没用过的,里面很多的一些偏方拿现代人来说,根本无法解释。

    甚至有一些人还批评,说本草纲目里面的一些偏方,那是封建迷信。

    比如本草纲目里面,有很多的偏方与各种粪便有关。

    不只是人的粪便,也有其他动物的粪便。

    这就让一众人士不断的攻击本草纲目,说是拿这个来恶心大家。

    事实上。

    这样的用粪便做为偏方虽然不是很上得台面,但其实有他的科学依据。

    当然。

    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

    而有一些不好理解的。

    比如,用孝子穿过三年的衣服做药引。

    用寡妇床前的土做药引。

    这一些江宁也没想到这里面有什么科学依据。

    江宁也不知道,这一些偏方到底有没有效。

    所以如果不加以说明这一块,很容易让人对于《本草纲目》妖魔化。

    按江宁的理解。

    造成前世不少人对于《本草纲目》误解,最大的原因,那就是时代的原因。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

    明代距离现代,已有好几百年。

    好几百年时间,明代与现代对于中医各方面的认识都不一样。

    同样,还有计量单位也不一样。

    这也造成了后世很多现代人无法理解。

    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