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山赋 » 第十七章:中山的转折点

第十七章:中山的转折点

    夜烬飞灰,点亮夜色。位于赵国边境的某一处山头,正打着一场罕见的恶仗。

    张也和公孙弘奉命收纳鲜虞旧族,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此时的赵国却来进攻。而鲜虞旧部的首领则显得手足无措。而张也也趁此机会说道。

    首领,赵国攻我等。必然不会手下留情,假以时日,我等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将我等赶尽杀绝。请首领仔细斟酌,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自己的族民考虑啊!

    鲜虞旧族首领,听到这些话。终于冷静下来:“张先生所说之言非虚?

    我张某断然没有一句假话,若是首领不信,现在就可以把我送给赵国!我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好!中山原本与我族同出一脉,唇齿相依。我便依附于中山,烦请先生转告国君,我等必将齐心协力辅佐中山!

    张也心中认定,此事已成。便派人分别告诉武公以及公孙弘,命令公孙弘率领铁骑进攻赵国。

    原本处于守势的鲜虞旧族,看到一支骑兵冲入敌阵,顿时士气大振。两支军队合兵一处,所向披靡。而赵军面对突如其来的骑兵冲峰,进而士气全无,落荒而逃。

    而武公此时也正在为新建立的都城顾,进行紧张的扫尾工作。由于武公的决断,当地百姓很愿意和中山国人共同建立此城。

    武公心里想的是,要全面学习中原王朝的君主制,因为这样,国家才可以在大国之争中展露头角。报!武公正在思考,便听到营帐外有人传讯。

    原来在张也的劝说下,鲜虞旧族已经答应归附。魏国一方面的鲜虞部落当如是。武公的心情很愉悦,若是有这一部分力量的加持,中山国的国力便可蒸蒸日上。

    对于这次内部的政治改革,鲜虞族内部反对的声音便一日高过一日。武公却是一筹莫展,一方面改革之后可以对国家有莫大的好处。另一方面又会对整个鲜虞族部落造成不小的伤害。

    营帐中,武公问道。鼓老将军,你对这次改革是如何看待的?

    老臣认为可。武公说:“细细讲来。”鼓须说:“老臣全力支持改革,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保我中山无虞,军队也可效仿中原国家的全民皆兵。”

    哈哈哈,老将军啊,说到底你还是对军队有足够的青睐啊。

    次日,张也和公孙弘率领着鲜虞旧族,来到了中山。通过张也的引荐,鲜虞旧族两位盘踞在赵魏两国的首领也参见了武公。武公也答应了之前的要求,许给了他们高官厚禄。至于鲜虞旧族人也积极融入到中山国人。本来有着相同一脉的传承,生活习性也相似,进而可以更好的融入。

    对于鲜虞旧族的收纳政策,此次做的是相当成功。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让中原的君主制来让中山国变得强大。

    由于城内的都城还尚未建好,而对于这次的议题便在军中大帐。

    武公先说话:“寡人想学习中原制度,不知道各位意下如何啊?不同意的当然是为首的老世族,武公心里当然清楚,他们必然不会同意,毕竟当初文公想要改革,他们也是极力的劝阻。

    而这次与以往不同,武公虽是文公的儿子,但也与文公有所不同。文公倡导孔孟之学,而大臣们有诸多的反对之词,文公也做出了让步。而如今,中人城被破,失地未收,尚有百姓至今还流离失所。武公要做的是一次大整改,不会让任何人打乱这次计划。

    君上,万万不可啊!我鲜虞族崛起到至今,为何要学习中原人的制法?臣认为断然不可以为之。位于保守派的一方纷纷附议。臣附议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高。

    武公当然知道,身为鲜虞族人,本来就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事实却是任何一个中原国家,都比现在的中山要强。若执意守旧制,无异于坐以待毙。

    武公说:“各位爱卿还有何高见呐?”

    臣赞同。说话的是鼓须老将军,鼓须将军虽然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还是明事理的。

    而乐舒和张也也很支持。乐舒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去阐述。张也给出的意见是外交可以很好的进行,少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爱骞、季辛、公孙弘等人也纷纷附议。这便是武公想需要的效果。

    武公:“中山大事初定,国都已成。诸君定当勉励,中原之制,必遵之。寡人心意已决,尔等都退下吧。”

    君上,万万不可啊!此制断然不符合中山之道啊!许多大臣们还是不同意。

    那你觉得我中山的道路在哪?武公问他。

    臣不知……

    你不知?不知为何敢在君前失仪?不知还敢妄议国家之策?寡人尽心竭力为中山寻找生存之道,你一个不知就想让我放弃?来人呐!将此人拖下去斩了!从今往后,寡人不想再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了。谁要是有非议,一并斩首!

    因为这一次的朝堂之争,中山国内部相当于进行了一场大清洗。由于改革者是武公自己,中山国的贵族没有任何的办法来阻止。

    片刻之后,武公下令各地方成立郡、县两个行政单位。并从各地方挑选德才兼备之人去驻守。不久之后,世族们所拥有的土地,以后会便在君主的眼睛下运行。当然这些世族们会极力的反对。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而大将军就由鼓须来担任。而其余官职便由功绩挨个封赏。

    赵国虽然频繁对中山用兵。可是因为赵襄子的去世,国力已经大不如前。这对武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赵国发生了内讧,动摇了赵氏在整个国家的统治地位。。这对于被赵、魏所控制多年的中山国而言,带来了有利的复国机遇。这时,中山武公乘赵氏内乱之机,加快了复国的步伐。

    在赵国,赵国的国君听到这些消息大为震惊。什么?寡人派出去的军队,又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