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才子 » 第五十四章:严格(求追读!)

第五十四章:严格(求追读!)

    苏家小院。

    刚至辰时,一身便装的杨士奇走到院外,朝四周环顾了几眼,目光最后落在院门上方挂着的那块门匾上。

    “是这里,没错了。”杨士奇抚了抚花白的胡须,微笑着点头。

    心里隐隐不禁期待起来,自己那个还未见过面的弟子到底长什么样。

    按陛下所说,对方身怀旷世医术,且又懂得调制调味料,想必此子应当是那人中龙凤,或许外表如天上谪仙一般。

    杨士奇耐不住心中好奇,正欲上前叩门。

    嘎吱——

    未等杨士奇悬在半空的手敲下去,两扇院门自己打开了,无比的突兀,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

    院门内,苏恒吓了一跳,捂着胸膛,稍微缓了缓,望着面前这个老人,狐疑地问道:“这位老先生,您在我家院门外干嘛呢?”

    之所以称对方为老先生,还是因为苏恒出于礼貌。

    相比于直接问老家伙在门外鬼鬼祟祟干嘛呢,前面的问法,显然更适合他这个读书人。

    打量着门外老人,苏恒从对方的眉宇之间感受到了一丝……精,狡猾的意思。总之,觉得老人不像什么好人,起码不是正经人,否则你在人家门外偷偷摸摸做什么?

    杨士奇伸手抹了把脸,借此掩饰脸上的尴尬,他朝庭院指了指,讪笑道:“我来找人。”

    “找人……找谁?”

    “苏平谦。”

    看着院门内的年轻人满脸警惕,杨士奇心底叫怨,自己只是想敲个门而已,为何会遇上此等误会,如此的倒霉催。

    “苏平谦是我弟弟,老先生找他有何事?”

    苏恒问道,但并不意外,显然已经习惯了他那个弟弟瞒着他们,在外面交往了一堆朋友,而且还都是群牛鬼蛇神,什么酒楼东家、百户、指挥使……

    各个来头大的吓人,反观眼前这个老人,样貌平平,普普通通,除了看起来有点精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对比苏平谦以前的那些朋友,明显有些不够看。

    但为保险起见,苏恒选择耽搁几分钟去学塾的时间,转身返回庭院内将门外老先生的事情知会了苏平谦一声。

    “老先生……”苏平谦立马想到昨日朱瞻基答应他的事儿,下意识嘀咕道,“青面兽?”

    苏恒不解:“什么青面兽?”

    苏平谦道:“就门外站着的那个老先生,好了二哥,你也别担心了,再磨蹭下去都得过辰时了,你赶紧去学塾吧。”

    苏恒点头,火急火燎地出门而去,经过杨士奇身旁的时候,他笑了笑,道:“老先生,平谦就在庭院里,您进去吧。”

    杨士奇颔首,挺直了胸,抬起头往庭院走去。

    “您就是杨志先生吧!”

    苏平谦从厢房出来,打量着眼前这个老人,看上去,似乎有点料,就是不清楚有无真才实学了。

    苏平谦打量杨士奇的同时,杨士奇也在看他,两人相互观察着。

    “正是。”杨士奇说完,心道:“虽不及想象中一般,但也像那么回事。”

    将杨士奇请进大厅,苏平谦亲自端了盏茶上来,由杨士奇接过手中。

    不用教说,便懂得尊重师长,不错。

    杨士奇心底暗暗点头,看向苏平谦的眼神多了一份柔和。

    “说说你这段时间所学吧。”

    苏平谦面对杨士奇,缓缓将这段时间所记关于四书五经的内容说了一遍,随后再理了一遍关于儒家思想的感悟。

    杨士奇听罢,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沉默半晌,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瞥了一眼苏平谦,他说得没有错,甚至每一条感悟都非常彻底,只不过读的书有点少了吧。

    既然是准备县试,那么起码也得将那些书读一半,而苏平谦刚刚讲的,完全不够,太少了。

    “对于半个月后的县试,你准备了多长时间了?”

    “差不多有半个月了吧。”

    苏平谦掰着指头,面不改色地说道。

    “噗…”杨士奇刚喝入嘴中的茶水,来不及咽下去,听到苏平谦一句话,半口茶又往茶盏里喷了回去。

    好家伙,读半个月书,就准备县试?老夫生平罕见啊,那些读书人,为了科举,哪个不是事先要准备个一年半载,而你倒好,直接颠覆了老夫的认知。

    实际上,半个月时间,苏平谦还是往大的说了。

    毕竟,这半个月里,他将近有一周的时间在回顾分析宛平县往年县试题卷和通过考试者的答卷。

    杨士奇此时发至内心的想问问,看了半个月书,是谁给你勇气去参加县试的?

    两人相继安静了一会儿。

    慢慢冷静下来,杨士奇换个角度来看,只看半个月的书,便能说出先前那番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其实更令其对苏平谦高看了一眼。

    “杨先生,听说您学问很高,不知你曾教出过哪些学生?”见杨士奇不说话了,轮到苏平谦发问了。

    “学问高称不上,至于教出过哪些学生,都是些往事了,提起来倒叫人伤心。”杨士奇叹了一声,作为帝师,该有的谦逊还是有的,而他教过的学生,当朝宣德皇帝算其一,另一人的话,想起来的确令人惋惜。

    仅仅在位十个月,却摆平了各方,生生让如今的宣德皇帝在同时期有汉王、赵王的情况之下,为他铺出了一条路,最终成功称帝。

    他便是明仁宗,朱高炽。

    这样一位仁义皇帝,可惜过世的早,作为他曾经的老师,杨士奇每回忆起,都不由得感叹。

    苏平谦无言,突然感觉这老头有点不靠谱。

    “不废话了,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杨士奇从书堆里挑出几本书,放置苏平谦面前,道:“七天内,背出这些书里八成内容,另外再写十篇感悟,七天后验收。”

    苏平谦双眼不由得睁大。

    要命,这不比二哥苏恒的要求还严厉!?

    不对,你不会是想让我背书,自己偷空吧。

    苏平谦狐疑地看着杨士奇,又道:“那这七天,您就在我身边看我背书吗?”

    “当然不是,你每日上午背书,下午听我讲课。”说完,杨士奇也不管他什么表情,自顾自地喝起茶来,心里不由得期待中午那在坊间传闻中称得上“人间美味”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