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暴君李世民 » 第二十三章 赏赐

第二十三章 赏赐

    面对明英的传令,李承乾跟李泰互望一眼,瞬间都有些慌。

    李治抓住了两人表情的错愕,瞬间嘿嘿一笑。

    “大哥、四哥,时间可不多了啊。”李治下意识的拍了下自己的身体右侧,发现没背着挎包。

    又急忙让姜楠把挎包拿过来背在了身上,掏出一摞厚厚的纸,嘿嘿道:“你俩的要求可都在这里了,一旦我跨出武德殿进入两仪殿,我这张嘴可指不定会跟父皇说出什么来。”

    李承乾、李泰神色一紧。

    李承乾想到了昨日李治小声对他的说话:一会儿我到武德殿,连夜就给你写那《科举之制》,保证到时候让父皇看了后满意。

    而李泰虽然昨夜没有要求李治什么,但此刻看着李治手里厚厚的纸张。

    他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怕不是整理了如此多,关于岳丈阎立德的罪名吧?

    “好,我答应你的要求,但良驹只能给一匹,那是母后给的念想。”李泰率先妥协。

    “道歉一事儿可另说,其余……我跟你四哥一样,答应你了。母后送给我的良驹,一匹送予你。武德殿修缮,我跟你四哥包了。”李承乾也说道。

    “早这样不就完了。”

    李治得意的哼了一声,而后从厚厚的一摞纸内拿出了两张纸,递给了李承乾跟李泰一人一张。

    “签字、画押。亲兄弟明算账,免得到时候你们不认账。”李治一边说,一边示意姜楠给两人递上毛笔。

    除了良驹让李承乾跟李泰有些不舍外,其余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并不是很苛刻。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两张纸上,并没有写要求他们道歉的条件。

    算计完了李承乾跟李泰,按照李治的计划,接下来就该算计暴君老李了。

    扭头打算带着李明达、李清两人一同前去时,明英却是摇了摇头,道:“晋王,陛下吩咐了,您一人去两仪殿。”

    “那怎么行?她们两个离不开人的,我不在她们会哭的。”李治看向了走出偏殿的兕子与清儿。

    “您放心,淑妃会帮着照顾的。何况,很快您就回来了。两位公主殿下,想必能理解的。”明英带着讨好的笑容说道。

    李治自然不知其中有诈,想了下后也就同意了。

    带着两个小家伙经立政殿,杨淑妃早已经等候多时。

    看着李明达跟李清后,立刻就带着热情的笑容迎了过来。

    李治依旧还是有些不放心,最终把姜楠留在了两个小家伙身边。

    叮嘱道:“无论她们吃什么都需要用热水洗净,还有,不可以喝凉的,只能喝热水。若是看她们手脏了,也必须立刻用热水给她们洗手。绝不能让她们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李治说的很认真,就像是在叮嘱姜楠照顾病入膏肓的病人般。

    杨淑妃认为李治是疼他的两个妹妹,为李治宽心的说着让他放心之类的话。

    但却不知道,李治前几日在醴泉看着熟睡的李明达时,突然之间意识到,好像历史上兕子也是早逝,不过才十二岁的年纪。

    不知道李明达到底是因何而早逝,但看着眼前聪明可爱的妹妹,想到不久的将来,李治还是不由的一阵心痛。

    也是从那天起,李治暗暗发誓,无论如何自己都要照顾好兕子,争取让她也逆转历史。

    所以从那一天起,对李明达跟李清,李治也不再有任何放纵。

    但凡只要是她们喜欢的,常用的,李治这几日都做着力所能及的简单消毒等一些事情。

    尤其是在她们的吃穿住上,李治表现的更为谨慎。

    而在给李承乾、李泰提出的想要修缮武德殿的事情上,李治也是在为两个小家伙考量。

    因为他想在武德殿盘个火炕,这样冬天到来了,最起码两人首先不会受冻了。

    至于对她们的身体有没有好处,李治不清楚。

    但还是力所能及的想要做些他能做到的任何保护。

    两仪殿的书房内,只有李世民一个人。

    李治跨进殿里后,明英与王相和在身后就把房门轻轻关上了。

    这一举动吓得李治差点儿掉头就跑。

    李明达、李清两个左右护法不在,这让他独自一人面对老李时,心里真没有一丁点的安全感。

    “来了?怎么这么长时间。”李世民合上中书省递上来的奏章。

    “儿臣见过父皇。”

    此时的李治,跟刚刚在武德殿意气风发的要挟李承乾、李泰的那个晋王,完全是判若两人。

    看着谨小慎微、恭敬有加的李治,李世民不由冷笑一声。

    逆子还挺懂的审时度势!

    “父皇召儿臣过来,不知有何训示。”李治眼珠子骨碌碌直转,大部分时候还是一直瞄着那不远处的房门。

    “九嵕山山体坍塌,没伤着哪儿吧?”李世民温和的问道。

    “父皇,昨夜在大吉殿的家宴上,您已经问过儿臣几次了。”李治说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李治,而后指了指桌面上的砚台:“看看这方砚台喜欢吗?喜欢的话就拿去自己用。”

    “真的啊?”李治双眼瞬间发亮。

    他早就注意到那方砚台了,随着李世民的手在虚空中指了指,示意他可以拿走了。

    李治此刻的眼睛里,也好像只有那一方砚台,惊喜的走到跟前,拿起捧在手里。

    不论是大小还是重量,放在他那挎包里正合适。

    “乌金砚?”

    李治满脸惊喜的看向李世民:“这……这可是宝贝啊。”

    看着李治满脸的惊喜,李世民也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不自觉的想起了昨夜翻看李治那寒酸挎包时的情形,瞬间心头又是一阵酸楚跟心疼。

    “这几支笔也拿去吧,兕子跟清儿还小,笔墨易损,留着备用吧。”李世民又把几支毛笔,从桌面上推到李治的跟前。

    “狼毫?”

    李治欣喜的打量着,而后拿过一支又细细的看了看,不确定的看着李治:“宣城紫毫?这……这很贵吧?”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由此可知,宣城紫毫的珍贵。

    也难怪李治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他是真心喜欢啊。

    但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他其实一直都是简朴的性子。对于什么东西,都以够用就好为标准。

    当然,这也不是说前世他的日子过的有多苦。相反的是,前世的日子过的并不苦,银行卡里还有着七位数的存款。

    所以刚刚穿越过来时,李治还着实为他卡里的余额心疼过。

    不过久而久之,慢慢也就习惯了。

    权当是便宜银行那些孙子了!

    李世民则是若有所思,长孙皇后在世时,他还真没发现,自己的众多儿子中,竟然有这么一个土包子。

    不错,那方砚台以及那几支毛笔,虽然说是珍贵了一些。

    但对于一个皇室出生的皇子来说,不至于表现的这么惊讶吧?

    何况,李治的这种惊讶跟惊喜,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的,根本就不是装的。

    毕竟,放眼整个天下,恐怕没有一个人,比他赏赐别人东西的机会还要多。

    所以也就没有人比他李世民看的更真切,得到赏赐时哪些人是真高兴,哪些人是假高兴。

    哪些是发自肺腑的,哪些是表面奉承的,哪些是不喜的,哪些是不满的,他都看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好了,装起来吧。”李世民的丹凤眼,此刻尽显温柔与慈祥。

    “多谢父皇。”李治抬头看着李世民谢道。

    这也是李治第一次发自肺腑的感谢李世民,而李世民显然也感觉到了这份直接的真挚。

    “说说九嵕山的事情,你怎么看的?毕竟,当时你就在那里,别人给父皇上奏章,父皇派人去查看,都不如你这个当事人详细。”

    “父皇,儿臣以为,通过这次山体坍塌,或可暂缓修建一事儿。儿臣以为,人命关天,不论是工匠还是官员,命最重要。”

    李治瞪着无辜的大眼睛说道。

    李世民心头一阵冷笑:呵,这就要开始算计朕了。

    朕刚刚给了他一方自己都没舍得用的砚台,还给了他好几支金贵的毛笔。

    但这逆子呢?

    这是白眼狼啊!

    这就开始算计他父皇了啊!

    “说说你暂停为你母后修建陵寝的理由。”李世民淡淡说道,但拳头已经缓缓攥紧。

    昨夜看的那些绘画,有李明达、有李清,甚至连宗室的人都有,但诺大的昭陵,却没有他李世民的一席之地!

    前些时日,他好歹还能混个守陵人。

    现在好了,直接被移除了!

    “父皇。”

    李治神神秘秘的趴到了桌子上,看着对面的李世民,依旧毫无所觉。

    不知老李早已经看穿了他的一切。

    “父皇,儿臣发现了一种材料,它可以让建筑变的更为结实。”

    李治神情认真而神秘:“这种东西要是做出来了,您知道吗?就是您当年南征北战时用的攻城锤,都很难破了用它建成的城墙。”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因山建陵后,哪怕是几百年的时间里,宵小都不可能破之!”

    看着李世民那将信将疑的眼神,后知后觉的李治,还自信道:“真的,不信等做出来后,您亲眼看看、亲自试试,就知道儿臣说没说大话了。所以儿臣觉得暂停修建……。”

    “既然有这么好的东西,那么会不会有什么条件呢?”李世民的眼神中带着几分玩味儿,看着自己的逆子道。

    “条件?什么条件?”李治愣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