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暴君李世民 » 第十七章 祭奠

第十七章 祭奠

    醴泉县是今年始置,而原因自然是因为九嵕山修建昭陵一事儿。

    十数量马车浩浩荡荡到达驿馆,择明日祭奠。

    随着一切安排妥当,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醴泉县县令、正五品的昭陵陵令、护陵将军,加上一路跟随的太常寺官员等等。

    驿馆内在今日最起码就聚集了百十来个大唐官员。

    长乐、豫章以及城阳在到达醴泉后,情绪就开始变的很低落。

    李明达、李清受三人的影响,也不像最初那般兴奋的蹦蹦跳跳。

    所以对于见众官员的事情,也就没有了兴趣。

    这一切,自然就都落在了李治这个嫡子身上。

    王相和、姜楠,以及谢远怀三人陪同着李治,在驿馆厅堂感谢过众官员后,便让诸位自便。

    不得饮酒、不得有乐,虽不至于斋沐三日,但该有的规矩还需遵守。

    这让李明达跟李清很是不喜欢。

    毕竟,她们以前跟随李治来时,可没有这么多规矩。

    城阳看着李明达跟李清,长乐、豫章把李治叫到另外一个房间,跟他说着明日祭奠时的种种。

    不多时,太常寺少卿姜确、陵令崔英也跑了过来。

    向李治、长乐等人叮嘱着明日祭奠长孙皇后的相关事宜。

    夜色渐深,为了明日祭奠长孙皇后,李治也不得不早些哄李明达、李清快快睡觉。

    之所以需要李治哄,完全是因为一出长安后,两个小家伙谁也不跟,只愿跟着李治。

    醴泉县驿馆的李治,渐渐进入梦乡,而此时长安城安乐馆的曹纯,这几日一直都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她还是无法接受李治只有九岁的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如今的李治也不过才九岁。

    更要命的是,在她的丫鬟竹叶儿看来,她家小姐好像得相思病了。

    这几日时常对着那两首装裱好的诗词发呆,或者是痴痴傻笑。

    要么就是怔怔的看着那件沾染着残墨的青色衣袖发呆。

    如今墨迹已干,被残墨浸染的衣袖,就像是一幅水墨画一般,看起来竟是有些好看。

    只是与另外一边的袖子不太对称,若是那边也有的话,怕是就更好看了。

    “谢公子、杜公子,包括那天其他几个公子,这几日都没有再来过咱们安乐馆了。”竹叶儿在曹纯身后说道。

    “嗯。”曹纯淡淡的应了一声。

    “小姐,你说,会不会跟第二天有官府的人过来有关啊?是不是他们……犯了什么事儿啊?要不然那晚怎么离开的那么仓促跟突然。”“而且现在都几日了,也不见他们再来咱们安乐馆了。小姐,他们会不会出什么事儿了啊?”

    “不过小姐在房间里唱那锦瑟是真好听,你若是这几日迎客啊,我敢保证,谁也比不过你。”

    丫鬟竹叶儿一边收拾着房间,一边像是自言自语。

    “对了,柳妈妈怎么说?”曹纯回头看了一眼竹叶儿问道。

    “柳妈妈说你们小姐病了就病着呗,都是女人,都知道有那么几天,没啥好藏着掖着的……。”竹叶儿回答道。

    曹纯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我是问,那日官府的人来找柳妈妈,有说什么吗?不是问柳妈妈怨我这几日不迎客的事情。”曹纯笑了下说道。

    “哦,这个啊。”竹叶儿歪着脑袋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柳妈妈骂我:死丫头少打听,然后就没有说什么了。”

    “小姐……。”

    竹叶儿一惊一乍道:“柳妈妈让少打听,那是不是……真的出什么事儿了啊?”

    曹纯心不在焉的摇着头,她不太相信是出了什么事情。

    而且……那三位从始自终未透露姓名的贵公子,身份肯定不一般。

    谢公子、杜公子都是何等人物?

    可在那三位公子面前,有时候连是坐还是站,都要看人脸色,这就足以证明了。

    所以今夜,于曹纯而言,依旧是一个失眠夜。

    直到外面的天光蒙蒙亮,甚至远处传来了鸡叫声,曹纯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而此时的李治已经被叫醒,长乐、豫章包括城阳,三人正在给迷迷糊糊的李清、李明达穿衣。

    今日不同于往日,就连李治都换上了好看又威仪的亲王服饰,虽然穿起来李治感觉整个人胖了两圈,而且行动也没有便服那般自如。

    但身着公主礼服的长乐,还是“违心”的夸赞着李治。

    天还未亮,整个驿馆便开始变的嘈杂、混乱起来。

    吆喝声、呵斥声、走动声、议论声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聚集到了驿馆门前。

    随着锣声响起,身为嫡子的李治率先走了出来。

    身后则是长孙皇后的四个亲生女儿,以及养女豫章公主。

    李承乾、李泰两个嫡长子、嫡次子不在,所以今日祭奠长孙皇后的一切,都以李治为主。

    很少神情正色的李治,也没有了往日的嬉皮笑脸,李明达、李清也不闹了,感觉就像是一个多月前,送母后前往昭陵那天似的。

    宗正、光禄、司农、卫尉、太仆包括太府寺都有官员在此等候。

    金吾卫、卫尉开道,远超过昨日人数的庞大队伍,开始向着昭陵方向驶去。

    所有一切有关祭祀的事情,都有太常寺、光禄寺的官员来安排。

    李治他们姐弟六人,只要听从人家的安排即可。

    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照耀向九嵕山时,整个祭祀的队伍也恰好到达,昨日就已经准备好的一块儿平地处。

    两侧旌旗招展、鼓吹署的那些人,随着李治、长乐五女率着一众官员踏上脚下的台阶后,便开始吹奏起来。

    同样一些司礼官也会高声朗诵着,拖着长长的音,像是唱京剧似的,反正是一个字也听不清楚。

    李治对于如今发生在眼前的一切还是极为震撼。

    毕竟,他之前过来时,都是偷偷上山,让两个小家伙一解相思之苦就立刻跑路。

    还没有像现在这般,可以光明正大的观察着四周的一切。

    身后长乐、豫章、城阳已经泣不成声。

    李明达、李清感觉时间在倒流,仿佛一刹那间,又回到了安葬母后的那一天。

    整个昭陵是因长孙皇后的突然离世而开始建造,所以此时的昭陵,并没有什么完备的建筑。

    即便是长孙皇后的陵寝,如今也只是初具规模,一切都还在建造中,也远远未达到皇家陵寝的标准。

    前方数座巨大的桌面,摆满了各种供品,后面也依旧插着各种旗帜。

    当然,也因为如今李治还未开府,以及还有李承乾、李泰的存在,所以这一次祭奠长孙皇后,也没有什么隆重的祭文。

    李治独自一人站在最前方下跪叩拜,长乐、豫章、城阳以及李明达、李清在后,而五女的后面,如今也是跪着百十来个官员。

    冒起袅袅清烟的三柱香,被递到了李治手里,而后李治只需按照昨日已经清楚的步骤,起身把香插进香炉即可。

    因为少了祭文这一重要的环节,所以整个祭奠的过程也就快了不少。

    随后是长乐等人上香,百十来个官员,有资格的没几个。

    整个过程按照李治的计算,不知不觉间也用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祭奠仪式才算完成。

    而接下来的时间就相对自由多了,李治可以带着长乐他们,在整个昭陵转转,而后再前往安葬长孙皇后的棺椁处,再次上香祭拜。

    不过到了那里,人数就要少了很多,也就更接近平常人家的祭奠。

    太常寺太礼是跟李治最为熟悉的,自然是由他相陪。

    陵令崔英、护陵将军刘审礼也需一同陪着,自然是要解答一些李治他们的问题。

    不过整个祭奠过程中,并没有见到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

    李治自嘲着:可能是自己的份量不够。

    但不管如何,这一次祭奠长孙皇后,还是让他的内心深有感触。

    但随着他们这一次可以光明正大的巡视整个昭陵,也让李治在过程中,不自觉的眉头越皱越紧。

    甚至就连长乐、豫章等人,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切也是有些不满。

    除了安葬长孙皇后棺椁的那一片地,还算是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外,其余地方则完全是乱成了一团。

    而且因为他们今日的祭奠,好多地方都停了下来。

    但也正是因为停了下来,才让李治看到了整个修建中的乱象。

    不由自主的看向那陵令崔英:“一直都这样吗?”

    随着李治对陵令崔英的发问,刘审礼、谢远怀,甚至是包括王相和跟姜楠,也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陵令崔英。

    “回晋王殿下,确实一直都这样。这些所需的材料,实在是没有地方放,加上前几日又下了场雨,这山中多积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崔英愣了下,看着李治手指的方向道。

    尤其是那些名贵的木料,此刻就扔在那泥泞中无人问津,而且走近一些的话,都能看到一些木头都已经发霉。

    再往深处的一些木头、土石等,此时还浸在积水当中,无人打理。

    “将作大匠阎立德清楚这些吗?”李治脸色恢复了平静道。

    “不清楚,阎大匠从来不过问这些小事儿的。大部分都是由下官、以及其他将作监的官员负责。”崔英如实说道。

    这些在他看起来再平常不过,因而也根本没有意识到,李治他们为何会问起这些来。

    李治也没有生气,甚至在长乐忍不住想要质问时,还被李治暗暗拽住了手,微微摇了摇头。

    随着几人走进一间临时搭建的简易陵署,长乐终于忍不住示意王相和支开了崔英三人。

    “你刚刚为何要拦我?”长乐不满质问李治。

    “眼睛能看到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眼睛看不到的。”李治回了长乐一句。

    长乐顿时不说话了,但依旧是气不过的哼了一声,随即扭头看向了另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