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昔诗论坛 » 离开年间

离开年间

    早晨,阳光不经意间趴在了甜瓜身上,即使甜瓜个头大,也逃不了被阳光晒个精光的下场。

    许是甜瓜味道诱人,连阳光都馋着了,一大早在这赖着。

    这半亩甜瓜,是王维东邻一位老人在房后种的。小王维大老远闻着气味过去,老人心善便给了他一个甜瓜。王维也心怀感激之情,拿着甜瓜边吃边走。

    一天老人的甜瓜被偷了很多,他正在伤心落泪,王维走来说:“贼人偷了瓜,必定是要上集市去卖的,你到集市上找一找。”

    老人跌跌撞撞地赶到集上,果然在王麻子的地摊上认出了自己的甜瓜。

    老人气冲冲的说:“王麻子!你这甜瓜哪来的?”

    王麻子眼神闪躲的说:“这是我一个朋友送的。又不是你家的?”

    老人不相信的说:“那为什么我家的甜瓜都少了很多,而你这些甜瓜又很像我家的那些。”

    王麻子,王麻子心虚,不敢回答,转移了话题:“你到底买不买?!不买就别在这里胡说八道。”

    王麻子死不认账,硬说这是刘二狗的。老人不甘示弱的继续跟他争论。

    争吵的同时,惊动了过路的县官。上前查问,由于老人拿不出证据,便认为是在无理取闹,气冲冲的命令差役把老人赶走。

    王维一直蹲在王麻子的瓜摊前。他想,瓜熟蒂落。瓜是老人的,瓜蒂就应该留在老人的瓜蔓上。

    如果能把瓜地里的瓜蔓拿来,这不就是真凭实据吗?后来,王维通过瓜熟蒂落的分析,帮老人抓到了偷瓜的王麻子。

    小小年纪,心思缜密。不愧当将来二十岁,大唐诗坛的第一人。在这我提醒一下,那个时候诗坛第一人确实是王维,不是李白。

    说来也是有原因的:年纪轻轻二十岁就是高中状元,身居高位,相当于副部级高干,多才多艺,书法,绘画,音乐,佛理样样精通。诗名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7岁!当时王维正独自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年少思乡所以作成此诗。

    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堪称千古绝句,写出了游子们的心声。

    在那之前王维还写了《山居秋暝》、

    真是年少有为!

    但杜甫从学子寺回来后,并没有积极努力,连板凳都坐不住。连一首诗也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

    在爷爷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

    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心得。

    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好巧不巧,他的父母没有陪他过完青春就与世长辞。和姑姑同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

    大夫说只能躺在东边的床才能好,可是东边的床只有一张。

    姑姑坚定无私的说:“王维,你就睡那张床吧,我的孩子命硬,撑几天就好了。”

    之后,姑姑的儿子死了,杜甫深感惭愧。也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而咱们的李白,就不多费口舌了。从学寺回来跟杜甫差不多,我在开卷时讲过。经铁杵一事,奋发进取才当上了咱们如今口中所说的“诗仙”。

    这几年间,他们各自努力,诗坛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