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昔诗论坛 » 晚后日至

晚后日至

    “呱,呱呱。呱呱,呱。”田地里的青蛙叫嚣着。

    “嘶!吵死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大半夜的不睡觉,叫个鬼啊!”被黑眼圈伴随几天的一只青蛙愤怒的对着其他青蛙喊着。

    而草地上的蟋蟀却不这么认为。

    一只蟋蟀无聊的问着对面的同伴:“喂!对面的兄弟你睡得着吗?”

    它回道:“没有,怎么了。”

    “没怎么就想喊你聊聊天,特无聊。”

    “正好我也睡不着,聊什么?”

    蟋蟀皱着眉头思索着:“不知道啊。”

    突然对面的同伴出了个主义:“你听那些青蛙在唱歌,应该是在开演唱会。要不,要不咱也加入吧。”

    蟋蟀兴奋的说:“好呀,好呀!”就这样他俩奏起了自认为能加入乐会的音乐。领响起了原本安静的四面八方的同伴。

    这时田里的那只青蛙更气愤的说:“我去!咋还变多傻子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李白和杜甫离开了演唱会,他们在这首交响乐中伴送下渐渐远离。

    第二天早晨,李白和杜甫一路,孟浩然和王维一路,王昌龄家人陪送一路。他们相伴彼此,不同起点不同路程兵分三路却是同一个目的。本是被选中来学寺那日就不可随便回家,但来时匆忙东西没有拿齐全,老师便让他们自行回家拿全来。

    学寺有三个书院。书院的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

    上课时间马上要到了,先生拿着他的书缓慢的走进教室。学子们许是过于年幼,何为尊重害怕老师一词还不知。以至于老师喊停止玩闹,才坐好拿好书籍。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

    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一般书院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

    晨课过后便去寺食堂领饭菜,吃后有一段时间可休息。睡觉也好看书也罢,无人看管。但午休时间后便要来到三个书院围着的广堂,那就像我们现在的操场一样。

    学生去到那自是要习武,武举自是不可小看的了。当时武举制度的考核内容特别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有骑马、射箭、摔跤和负重等,不管在哪个朝代,射箭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技能,它可以远程直接消灭敌人,在军事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当时武举科考时,射箭又分为平射以及筒射,平射比较简单,而筒射很难,筒射需要用到的箭非常小,不容易拉开,而且还要借助绳子以及竹签进行发射。武举制度最初对应试者的文化水平也有所要求,需要对选拔者进行文学测试,所以当时武艺要求并不是唯一标准。

    武习之后,大伙儿都赶忙吃饭洗澡睡觉去了。夜晚,是个空闲时间呢。有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按耐不住心中的玩意,便叫上杜甫一同出去玩了。

    正好碰上了也一同出门的王维他们。月下一起聊了会儿天,捉了会儿虫。便回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