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 第六十八章:九州岛

第六十八章:九州岛

    整个九州岛被明军犁了一遍,可依旧有不少的武士浪人在反抗,就像游击队一样,一会在东面的渔村,一会就在山林的沼泽处,这些浪人极能忍饥耐寒,朱能的军队也因此吃了不少的亏。甚至连朱能自己,也差点被刺杀,那浪人躲在一棵大树上三天,躲过了明军的搜查,等朱能经过的时候,那浪人抬起手铳就打。若不是因为那浪人隐匿时间太久,手上的火铳受了潮而失效,大将军朱能就要饮恨异国。

    虽然九州岛还是有一些村落和城镇,在明军到来后跪地迎接,可相比于频繁的接战,这样的推进实在缓慢,让朱能十分伤脑筋。

    这个地方的倭人实在太顽固。因为九州四国,都是以渔业为生,一年下来能打鱼的时候就是渔民,没得打鱼的时候就是海贼。私塾和教化在这里简直就是稀罕之物,即使国内的儒生来到这里,估计也很难驯化这里的倭人。

    “以杀制暴,天下第一难事,纵有神兵,也只是杀人,而不及诛心。若求诛心,必先让倭人教化,弃武从文,供以粮种,令其重耕作,供以器械,令其晓工事,以儒学控其心,以温饱控其志,以科举,控其仕。焚其书,坑其儒,断其史,令倭族无根无源,三十载后奉大明为正统,可世世代代成大明藩镇乃至大明疆土。”朱棣看了朱能的折子,连连称奇,看来大将军找到了一个好帮手,此人心性比我还要狠,这等诛心之策,与国师之前的方略一致,着实高妙。

    “侯景文,抄录送国师,太子,让他们拟个章程,看如何筹划。”

    “喏——”

    朱能的折子呈上去不久,皇帝调派的火枪兵就到了,一共六百人,还带着十几门大炮,同时来的居然还有一队探矿的匠人。

    东瀛的战事并不算吃紧,朱棣想的也不是速战速决,毕竟要一举灭国的话,诛心比杀人更为重要,从国内调派的儒生已经开始陆续登陆大阪,一些本地的翻译已经开始在教授这些儒生东瀛语言。更多的特赦囚犯和教坊司女眷也会陆续登陆,大阪以及和歌山周边四城将会显得地方不够用了。还有三天时间郑和才会出发,朱棣便令郑和领着巨舰船队和艨艟快艇,在一些河道逆流而上,协助明军征伐周边,最好能打下耐良,形成大阪和京都之间的一道屏障和缓冲。

    京都,室町幕府,足利义满在统一了东瀛的南北朝之后,已经出家十年,其儿子足利义持也执掌幕府十年,这时候的室町幕府的势力已经在东瀛根深蒂固,在国内根本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势力。一些持有异见的,早就被迫下海当倭寇去了。如若不是朱棣远征,根本不会有那些投降派甚至是带路党的出现。

    就像南方长门的大内氏,安芸的武田氏,已经发布诏令,脱离室町的管治。东瀛的南朝旧势力又再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朱棣当然也看出了端倪,赵斌的锦衣卫在活剐了两个刺客后,便已经将锦衣卫的势力发散到东瀛整个南部,带路党在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至于怎么开发,就看赵斌的手段。

    东瀛列岛,刚刚结束了南北朝之乱后,又进入了一个混沌的时代。东瀛的混乱郑和不感兴趣,朱棣虽然总是在他面前饶有兴致地细说着,可他们两个都明白,这只不过是对郑和这个熟人的叙旧谈资,当郑和的船队又再浩浩荡荡出发后,朱棣又再变得深沉。

    三王之乱后的京城,连续十几天,都是满城的送葬队伍,额那些已经家破人亡,无钱敛葬的,都由官府出面,用简单的棺木安放,用一辆牛车拉着,后面跟上哭哭啼啼的老弱家属,无主的尸体,摆满了京城外面几所义庄。

    聂小七学着硬起了心肠,要不就躲在家里不出门,出门的时候,都坐轿子,强忍着不去看那些鱼贯而出的棺木和招魂幡,

    把自己困在房里,描了几天的图画之后,聂小七也累了,可他现在连军营也不想去,就躲在家里和帕尔巴,钱丙,练武,射箭。可那破马困在家里不行,一天天就在马槽里耍着性子,一会扬起蹄子踢身边的马,一会就是死命地嘶鸣,吵得整个聂府上上下下没能睡个安稳觉。

    “老汤,你明天,牵着这破马,到外面溜达溜达,放放风,不然我们就都要发疯了。”

    “是的七爷,可这马,老是被叫做破马,也不是个事,是不是改起个名字,不然上街时候,老是破马破马的,可是丢了七爷的脸啊。”

    聂小七一想,也是,细细打量一下这马,已经没有了之前第一次见的时候那若以若现的肋骨,和暗哑的皮毛,现在这马毛色光润,鬃毛被修剪的齐齐整整,身上的腱子肉线条已经开始显现,的确不能再叫它破马了,于是略作沉吟道:“家里缺钱,这马就叫”

    聂小七顿了顿,把刚到嘴边的词吞了肚子,瞟了这马一眼,才说道:“就叫招财,多给家里聚一下财气。”

    “好,七爷改的好名字,来招财,咱们去逛逛。”

    每天招财出去溜达,都只是戴着马笼头和缰绳,不会装上马鞍,汤老二每天牵着马,就在大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走,逢人就说这马,是生擒丘福,连珠箭杀退铁浮屠的詹事府七爷的坐骑,大路上闹市中,再拥挤的人群,也会给这一马一仆让开路来,那样子活脱脱就是一狐假虎威的样。

    招财也不怕人,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走的慢条斯理,一副大爷的模样,经过一些娇俏的女子时,还会喷几下响鼻,就像在调戏民女一般,如若惹来一阵尖叫,它倒显得更加兴奋,扬起头回报以一声嘶鸣。

    在城南府学大街的尽头,武定桥下,有一座青砖围墙的大院,院墙不算太高,好几棵梅子树的枝丫从围墙上伸出来,刚开春不久,嫩绿的叶芽才舒展没有几天,就被招财啃了一大半,几个举着棍子冲出来的家仆,见了这一仆一马,一个个都嚷着说晦气,转身就回了院。汤老二心里得意,这招财也啃得舒爽,天天到了这武定桥就拧着马头,把汤老二拽过桥来啃这嫩叶子去。连聂小七听到这事,也觉得甚是过意不去,寻思着要往那大院去,给人家赔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