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 第五十七章:搞钱

第五十七章:搞钱

    郑和国宴骂中丞,次日就在坊间传开,甚至添油加醋地说那萧中丞挨骂后,口吐鲜血三升三斗,现在在家等着挂招魂幡了。

    李景隆是被抬着上马车的,聂小七是自己走路回去的,他寻思着是不是也要给家里置办一辆马车,一台轿子?毕竟喝酒不骑马,骑马不喝酒,这是小七自己做人的底线,不可违背。跟在身后的王乾则是屁颠屁颠的,他们随从用的酒饭也不差,山珍海味也有,就是不能喝多少酒,始终还是要伺候自己的家主。

    可这王乾心里觉得始终不够尽兴,借着酒意跟聂小七道:“七爷,是不是不够尽兴?我们可以去秦淮河逛一逛?”

    听到秦淮河几个字,聂小七精神一震,但立刻又瘪了,口袋没钱,去什么青楼。

    “你想去自己去,早晚给你找个婆娘,管教管教,让你天天晚上回家交作业。”

    前面半句,王乾听懂了,后面半句,王乾有点懵逼,什么叫交作业啊。

    被王乾撩起了自己的痛处,聂小七心里便盘算起来,王祥送的庄子,每年收租两千五百贯,自己的俸禄折现的话,大约也就一千贯,加上一些赏赐什么的,最多一年也就五千贯的收入,封顶了。

    可这一大家子的开销,听账房先生说,这最近一个月就花了七百贯,还没算上自己的开支,这样下去,不得几个月就把家底吃空了。男人呐,上阵打仗杀敌,回家还要想法子挣钱,万恶的旧社会啊,怎么如此对待自己。

    聂小七越想越不对,这找郑和做媒人,多少也要红包啊,娶媳妇要彩礼啊,这家里现在没钱怎么娶媳妇,越想越不对。“不行,去找国师,走。”

    老和尚了国子监旁的一座庭院,太子特意赏赐的国师府,那几百个和尚,遣散到京城各处寺院,留下几十个伺候着那道山和尚,等待鸡鸣寺重建。聂小七喝了几碗参茶,酒意醒了不少。

    老和尚,你这守财奴!”聂小七想笑,可又要憋着。这姚广孝成了小时候童话故事里的大地主守财奴,把钱埋在地里,结果最后钱都没了,自己成了个穷光蛋。

    “你别说了,他因为这个已经气得饭都不想吃,这到了过年才开始缓过来的。”

    “现在要钱没有,媒人我可以让郑和免费给你做。”

    “唉,这也是杯水车薪啊。”

    “也有办法,你知道手上那护腕除了打架,搞一些海市蜃楼的投影之外,还能做点啥?”

    “不就是计划中的,用储存的影像资料,在这个时代传播新技术,引爆这个时代的工业化么?”

    “对啊,你在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和尚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难不成,学着电影里面去制盐?搞些香水香皂?”聂小七摊开双手,手上护腕在烛火中反射出一道明亮。

    “记住,现在你还不强大,盐茶马铁不能碰,香水这些,都是郑和会带回来的,你做了,就坏了郑和的大事。”老和尚板起脸,声音不带丝毫感情。

    “老苏,你就别给我卖关子了,我要现在要搞钱娶媳妇!”

    “缺钱,那你知道驸马王宁两兄弟做的是什么官么?”

    “他是后军都督府事,永春侯,王祥做的是户部郎中。”

    “他们家手里经办的都是国家财务,油水大的很,你来找我要钱,那不是和尚头上找蚤子么?”

    “王祥只是个五品,王宁是个虚衔的侯爵,怎么算得上是油水职务呢?”聂小七十分不解。

    “王家的人多年都是在户部担任重要职务,王宁王祥兄弟不过是在朝廷明面上的两个官子而已。王家不仅仅是帝王姻亲,还是大明江南商贾的姻亲。”

    聂小七听闻此言,两眼放光:“那我是可以去找驸马直接要钱了?”

    “白痴,真是只会打架的白痴,平时没事多读点书,你只是比这个时代的人更会打架,难道你就不会凡事多想一层关系么?”

    老和尚一个巴掌就拍在聂小七头上,转身径直回了后堂。

    在大阪城里的朱棣,手里端着一个小小的黑色钵盂,里面装满了白花花,而又粗大的盐粒,即使朱棣贵为天子,也未曾见过这么粗大而又洁白的海盐,东瀛的盐,怎么会比大明皇家的盐还要精美。

    不仅仅是海盐,这些天下来,大阪的士绅们,把东瀛的风土人情,势力分布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把一些东瀛特有的土产,海味,一一奉上。朱棣也是不吝赏赐,这些听话的士绅都得到了好处,大阪城内也是安静祥和,丝毫没有那种被异国征服的怨恨和反抗。

    不过朱棣所占的大阪和周边四城,算起来也不过是松江府大小的范围,从倭人提供的地理位置看,整个东瀛就是一条长长的虫子,现在大阪就是刚刚在虫子的中间,对后面战略展开并不十分有利,趁刚刚开春,北方冰雪未融,先从南边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万神机营,三万镇军,留在了大阪,另外调配三万大军绕到南端的九州岛登陆,三万人马从大阪沿海往南,配合水师打开一条沿海通道,并往四国岛登陆,力求在三个月内先把东瀛南段横扫一遍。

    “侯景文,拟旨”

    秉笔太监侯景文,接替了刘永成的位置,随皇帝亲征东瀛,这段时间一直在帮朱棣处理着从京师来的奏折,因为这些大多是那些言官相互攻讦的骂人折子,朱棣就把这些当做茶余饭后的段子,让侯景文念,念到好笑的地方,朱棣还会骂一句狗屁不通,所以这些折子来了东瀛,基本上就是石沉大海,最后的下场就是用来给火盆子烧火取暖的。

    “让太子安排一百位有资历名望的儒生,还有让山东衍圣公家里,安排十个孔家子弟,来东瀛教化蛮夷。”朱棣说的自然是大白话,在侯景文的手里就是要润色修改才能往外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