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明:从海市蜃楼开始 » 第十二章:泼天的功劳

第十二章:泼天的功劳

    聂小七沉默不语,其实他一直以为靠自己合金装甲的战力,只需要在大明打几场硬仗,甚至刺杀了皇帝,就可以在乱局中获获益,现在想来,格局还是小了。

    “毕竟这里的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啊。”老和尚长长叹气,“反正我也等了五十多年,也不差这几年。你要好好跟这位未来的皇帝相处。”

    “可历史上这个时候,朱棣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他还没那么快死啊!”后面那一句,聂小七把声音压的很低,而且是凑到了老和尚耳畔说的。

    “无妨,你给他看了那倭贼屠戮百姓的海市蜃楼,他一定会对东瀛动了心思,后面我们再给推波助澜一下,他的战略便会从北元,转移到东瀛。”

    朱瞻基浇下的水很多,整一片田里,都看不到干硬的泥巴,他的兴奋劲,来源于昨晚上自己偷偷挖开了几块还在长的番薯根茎,那用作种子的茎块已经比下种时大了几圈,而且泥土中番薯的根系已经长成,细小的茎块在根系中已经初有模样。

    这时候的朱瞻基,扔下葫芦瓢,高举双手大叫道:“亩产两千斤,我大明幸甚!大明幸甚!”

    聂小七放任着这位未来皇太孙的恣意纵情,老和尚也只是微笑点头。番薯比历史上早了一百多年登陆大明,如果成功推广种植,大明的土地将能承载数以亿计的人口,人口的增长,也将导致对领土扩大的需求愈加激烈,而大明绝对能安全度过王朝后段的小冰河期。

    御书房内的气压和朱瞻基的心情截然相反。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跪在地上,手中捧着一柄在瀛洲岛缴获的倭刀,可感觉自己的后背上似是压着千斤重的石头,把他压得浑身不敢有丝毫动作。刚刚他还为副指挥使赵斌向皇帝请功,但话刚说完,皇帝就已经十分不耐烦,甚至把纪纲的请功折子甩在地上。

    “你们锦衣卫自然只会说好话,不过也不怪你们,朕要恢复北镇抚司,就让赵王回来执掌吧。”朱棣在御书房的时候,多是穿着便服,身上唯一的贵气就是腰间的明黄色腰带,还有系着流苏的一个羊脂玉佩。虽然如此,可朱棣身上的流露的霸气,还是把纪纲压得气不敢喘,难道皇上对自己不满,要重新设置洪武朝废掉的北镇抚司,要分拆我锦衣卫的权力?霎时间纪纲的额头汗出如浆,不知如何应对。

    “怎么,不满吗,是觉得不知道怎么和赵王打交道么,还是在猜自己做错了什么。”

    朱棣放下手上的奏折,一旁的刘永成立马递上擦手的毛巾。皇帝御案前的青铜香炉里,南洋进贡的檀香,正透过香炉盖子的小孔冒着一缕直直的青烟。纪纲的眼睛盯着那香炉盖上那个漆黑的孔洞,心里却像那烟,飘在空中没有了底。

    “微臣不敢,皇上圣明!”纪纲原本站着的身子,立马跪在地上“锦衣卫归正之后,的确略有人手不足,和洪武朝相比,的确难以做到事无巨细,请皇上责罚。”与其和皇帝争辩对错,倒不如以退为进,承认自己的不足,既能让皇帝有面子,还能保住自己的脑袋,纪纲思量着自己的为官之道应该又能救了自己一次。

    “你说的也对,以后就让赵王好好帮你一把。另外,今天开始,你要派出所有探子,监视鸡鸣寺,包括国师。其二,着锦衣卫把这个叫做聂小七的底细给摸个清楚,但不能打草惊蛇,否则提头来见。”

    如果纪纲这时候抬头的话,肯定会被朱棣阴恻的脸色给吓着,不过单纯是从皇帝的语气就可以听出来,事情不小,皇帝很上火。

    “刘永成,明天早上你往鸡鸣寺,跟那老和尚打探一下那亩产两千斤的进度。”

    应天府四千多锦衣卫探子,不可能全部围着鸡鸣寺,原本鸡鸣寺里的和尚就有好些是锦衣卫的密探,寺庙外的一些山民农户,也是几年前在姚广孝入主鸡鸣寺之前就被朱棣安排住在这里的。所以加强监视,自然就是多了几个挑货郎,是不是有云游的郎中,还有多了一些来拜佛的香客,后山上也多了几个砍柴的樵夫。

    当然锦衣卫的招数不止如此,从鸡鸣寺到应天府的各条要道,每条路上的拐弯处,那些敞开阳棚的茶档,二楼的食肆包厢,小巷的糖人大叔等等,锦衣卫的密探可以说无处不是。

    “甚至你们可以理解为,经常在山脚下那个酒馆门头吃剩饭的黄狗,也是锦衣卫的哨探。”姚广孝长篇大论,把聂小七唬得一愣一愣的。

    “难道朱棣已经对我起了疑心,我可还没跟他打交道啊!”

    “你举手就送上这能满足万民的粮食,泼天的大功,能不认真对付你么?就算是我,现在估计也是被他监控了。”老和尚怕热,这时候也脱下了长袍,用井水擦拭着膀子。

    “那他监控了又会怎样?”聂小七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不好的后果。

    “就是你想的那样,最坏的结果就是过河拆桥,杀了你,甚至会杀了我。”

    “为什么?”

    “这种功劳,如果被世人所知,那威信是在你身上,还是在皇帝身上?”老和尚说的严重,口气却是平淡。

    “那为什么你还安排我把这番薯献给太子?”聂小七心里疑惑。

    “只要你能把自己和太子还有太孙绑在一起,那就不怕,反正这个功劳最后就是落在太子身上,不然我们早晚只有身首异处的份。反正朱瞻基那小子也会种番薯了,有你没你,都一个样。”

    “那到底怎样才能把我们绑在一起。”聂小七心中又惊又糊涂,惊的是朱瞻基来帮忙居然就是太子的一个后手,糊涂的是,自己不是已经表明了态度了么,还要怎样才算是太子太孙的人。

    “我还在想,给我一点时间,但这个险,我们是一定要冒的,要想进入老朱家的权力中心,必须要冒这个险。”老和尚拧干手上的毛巾,长长吁了一口气,“我那个装甲护腕,修好了吗?”

    “还没,只是恢复了一些功能,不过晒了太阳,已经充好了电。”

    “离最后的收成,就剩下最后这个月,朱棣这人喜欢秋后算账,无论你最后种出来够不够两千斤,他最后的手段都会在事情沉寂一段时间后才会使出,所以我们还是有一些时间做好应对。”老和尚对朱棣实在太了解,所谓伴君如伴虎,只有长期对着一头猛虎,才会有这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