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开局捡到一吨矿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纺

    第二天,把吕松赶回去了,吕玲还眼巴巴等着爸爸回家呢!

    说了要帮小姑娘找到爸爸,说过的话就得做到。

    这才回到杨家。

    因为吕松走之前,还跑去找了他一个同学,把手里的小本本交给人家。

    强力部门工作的同学一翻,如获至宝。

    紧紧握住吕松的手,一个劲感慨,这才是好兄弟啊!

    接下去就没这俩什么事了,赶紧地上车跑路吧。

    所以到杨阿姨家里时,已经是九点多了。

    杨阿姨煮了一锅稀饭,还做了汤包,放锅里温着,等苏小明回来吃。

    李睿吃得满嘴流油,嘟哝着说了句,好久都没吃汤包了,好好吃!

    苏小明心里复杂难言。

    吃过早餐,苏小明骑着自行车,载着杨阿姨就往三纺去了。

    因为感冒,也因为这些日子,厂子里本来就不景气。

    所以杨阿姨就请假在家休息。

    今天是为了苏小明的事,才带着他到厂里去。

    事情办得很顺利。

    杨清本来就是销售部的会计,找起人来熟门熟路。

    苏小明这次也是来得巧。

    本来厂里生产了一批高档布料,准备冲一下市场。

    谁想这时候,正好遇见各种债务纠纷。

    那边已经下订的厂子,一晚上就黄了。

    真是扑了,扑到泥坑里的那种。

    手里拿着订单找人家说数,人家也认,说要不钱先欠着。

    布料咱们先运回去?生产出来了产品,卖出去再结账。

    三纺人家也不傻啊,你都扑成这样了,回款?

    怕不是做梦吧。

    那批布料就堆在仓库吃灰了。

    卷,这玩意其实哪个年代、哪个行业都有。

    三纺就被卷了。

    这种状况还会不会持续下去,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谁都说不好。

    所以,当杨阿姨带着苏小明进了销售科办公室。

    把来意一说,科长老郑噌就站了起来。

    抢上前紧紧握住苏小明的手:

    “哎呀呀!同志哥你来得正巧,我们这正好出了那么一种新品。

    我跟你说啊……”

    见过世面的老郑,自然不会说,自己被坑住了。

    现在正等着人来救命,看到苏小明,就像看到亲人了。

    可奈何苏小明来的路上,杨阿姨就忧心忡忡地说过这事了。

    她本来干的就是销售会计的活,三纺目前的销售困局,比谁都清楚。

    在杨清看来,自家侄子来,那就是拯救三纺来的。

    还由衷地说了一堆感激的话。

    在杨清看来,苏小明就是冲自己的面子,才会带那么大一笔单子来。

    双方坐下来后,一位女同志过来泡茶,又拉着杨清,小声说起话来。

    老郑就开始说上了:

    “你看,苏总,这确实是我们厂新开发的产品,质量没得说,所以嘛,这价格就……”

    苏小明见多了供需双方针针计较的场面,怎么听不出老郑这话里的意思?

    不过看在杨阿姨的面子上,也就不去戳穿罢了。

    反正是互惠互利的事,不管怎么的,杨阿姨开心就好。

    这是个真正把自己当厂子主人的人。

    就坐下来商量呗。

    一方是急着把积压的布料销售出去,一方是想着从三线四线的经销商手里,断了那些贪婪的手。

    双方一拍即合,在价钱上也很快达成了一致。

    签字的时候,在老郑的办公室里打了个电话给老古。

    古大厂长一听就高兴坏了,直说苏小明这董事太懂事了。

    不经意间,就帮自己解决了琢磨许久的事。

    这就能出了这一口憋闷许久的气了,看那些人还能不能三不五时就琢磨着提价。

    委托苏小明代签合同,还说,回来后一定要好好奖励一下。

    笑声从话筒里传过来,震得鼓膜都嗡嗡响。

    苏小明暗自嘀咕,这电话打的,耳朵真是受罪了。

    合同签好了,老郑说,中午要好好庆贺一下。

    苏小明征询地看了杨阿姨一眼。

    老郑这货多精明,马上对办公室里的另一位说:

    “红英,今天中午你也去,和杨会计好好说说话。”

    那叫红英的女子就站起来,拉着杨清的手就不放了:

    “杨清姐,你可得加强一下营养,中午好好吃点,不要给郑科省钱。”

    那就这么定下来,几个人往食堂去了。

    别说人家三纺到底家大业大,食堂办得真心不错。

    在现在这个时代,装饰就已经很精致了。

    一句话,整出了江南水乡的那韵味。

    菜也做得精致,只是偏淡偏甜,不太合苏小明的口味。

    但看到杨阿姨吃得连连点头,那就满意了。

    在老郑的热情相邀之下,苏小明还是喝了点酒。

    老郑喜欢花雕,这酒好入口。

    苏小明却对此高度警惕,越是绵软的酒,越容易醉人。

    就像有人总结的,酒场上,不能小看女人一样。

    那个叫红英的女人,看样子就是这种。

    怕李睿饿着,杨清先给打了个包,准备送回去。

    老郑说,干脆叫个人送吧。

    杨清没答应,说家里离得也不远,骑车十多分钟就到。

    她也没喝酒,不一会就吃饱了。

    给苏小明招呼一声,就先送饭回家。

    看着杨清出门了,红英就感慨了一句:

    “苏总,清姐可是很久都没那么笑过了,今天也就是你来了。”

    苏小明本来就想了解杨阿姨现在的状况,这就正中下怀。

    不露声色接下去:

    “是啊!那么久了,她也还是那么坚强。”

    红英就愤愤不平了:

    “那能不坚强吗?李壮那个混蛋,出个国,把家里房子都卖了。

    清姐现在住的,还是租的别人家的屋子。”

    话匣子一打开,红英也许是喝了酒,也许因为和杨清关系好。

    加上老郑在一旁补充,苏小明才知道,杨清这些年过得有多辛苦。

    李壮出国的时候,为了凑够钱,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

    开始那段时间,还每个月都写两三封信回来,言辞间满是对杨清母女的思念。

    可渐渐的,信就回来得少了,甚至半年难得写一封信。

    直到有一天,信里寄来的是一封离婚协议书。

    还在附上的信里,说自己决定定居国外了。

    为了不连累杨清,就寄来签过名的离婚协议。

    当头霹雳没有击倒这个坚强的女人。

    在半个月瘦下十多斤之后,杨清带着孩子,顽强地面对生活带给她的无穷伤痛。

    欠下的钱要还,生活还得继续。

    生活有时候,比还要荒谬。

    李壮父母找上门来,说当初李壮出国的时候,还在他们手里借了一笔钱。

    要杨清偿还,杨清骨子里也是个刚强的女子,自然不能答应这种无理取闹。

    这两公母倒好,还跑到了三纺,大闹了一场。

    好在,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那么多看热闹的冷漠。

    厂子里别的不多,嘴皮子利索的婆娘可不少。

    特别是与杨清交好的女工,一上来就是一群。

    对着李壮父母那一对奇葩,就是一顿好喷。

    那叫一个同仇敌忾!

    说到这的时候,红英两眼放光。

    一看就知道,当时这女人怕不是一马当先的那个。

    老郑听到这的时候,看这女人的眼神里,还带着点心有余悸,那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