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开局捡到一吨矿 » 第三十九章做一个职场新人

第三十九章做一个职场新人

    李校长,就是罗金生嘴里叫的老李,热情的背后显得有些尴尬。

    前世的时候,苏小明并没有察觉。也是,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苏小明也没那么细腻的心思,去咂摸别人语言表情背后,藏着些什么。

    看破不说破,苏小明觉得这是避免别人尴尬的美好品质。

    职场对新人向来都没什么柔情。一旦你遇到了,那么恭喜你,你会很快成为最忙碌的那个。

    你会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卫生要打扫,热水要先灌好,办公桌每个人的都要抹一遍。

    琐事首先找的是你,出岔子你得先顶上。

    而一旦习惯了,你或者他们,就会延续甚至变本加厉。

    这种日子会延续到你的升职,或者再一次进来新人。

    不过,苏小明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个安排,那么接下来的午餐,嗯,接风宴就其乐融融。

    苏小明坚决拒绝了两位领导的劝酒。开玩笑,前世的接风宴上,自己就是被那种甜甜的米酒蒙骗了,当场给干倒了。

    被扔在镇招待所住了一夜。招待所一年都没几个人入住,被子床单枕头什么的一股霉味。

    结果不知道沾上了什么,皮肤红肿瘙痒了许久,过敏了。

    就说皮肤过敏,不能喝酒。当然,这话不完全是说谎,只看会不会再被扔招待所。

    那就当好一个热情的小弟吧,斟酒什么的那是业务强项,绝对能倒至杯沿下半分,满而不溢。

    几杯酒下去,罗金生话匣子就打开了,说是原来还听说县里有意向把苏小明借用,当时还急眼了,吵吵了一番。今天人到了,这心啊,才放回肚子里去了。

    苏小明知道,这是陈久霖还是做了一点努力,想把他留在圆山,跟在他身边吧。只是苏小明坚决的态度,让陈老班最后还是放弃了招揽的心思。

    否则,今天怕就不会在这里看两个领导豪迈地碰杯了,而是在陈老班的办公室,每时每刻接受他的耳提面命。

    前途就会是在加班的路上狂奔,一去而不复返。

    接风宴在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苏小明拒绝了两位领导派人送自己去黎村的好意。

    是的,借着酒意,老李还是说出来对苏小明的安排:要到三十里之外、七龙镇最偏远的黎村任教。

    黎村人苦啊!老李唏嘘不已。就说,每次安排去黎村的老师都不能安心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要出山。山里实在是太远,生活实在是太艰苦,呆了一年就没有不起心思上窜下跳忙活外调的人。

    这一次,实在是没办法,黎村的老支书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啊,说是不安排老师去,就睡在老李办公室了。

    听到这,苏小明就想笑。以前世对老支书的了解,睡老李办公室耍赖的事,他老人家还真做得出来。

    就很好啊!人家还是会用一个很动听的理由来解释对自己的安排,能这样用心对自己这个小年青解释,那就值得原谅这一回了。

    老罗陪着苏小明去了趟镇水文站,拿了一个钥匙。罗金生酒量极好,越喝脸越青,从外表绝对看不出他喝了酒。

    还好,这年代还没有颁布禁酒令,老罗才能毫不顾忌地喝点小酒。

    去黎村还得有二十多里,先走一段为了运竹木而开的土路,然后过大河。过了河那就要爬山路了,还得有个十多里才能到黎村。

    大河边地势略高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小的青砖屋子,是镇水文站的水文观测点。

    平时没什么人住,但一下大雨,镇水文站就会安排工作人员日夜守着观测,及时发布汛情预警。

    黎村人赶集回家,等渡船的时候,也在这屋子旁边等。

    去黎村的时候,前面那二十多里还是可以骑车的,尽管能颠得人怀疑人生。

    到了大河边,就只能等对岸黎村的渡船过河了。到那时候自行车就没什么用了,放在水文观测点就是最好的选择。

    锁上门,这里除了黎村往来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外人经过,自行车的安全就有保障。

    话说这个年代,自行车被盗的事不要太多,基本就没什么找回来的机会。

    说是渡船,其实就是个竹排,不过很宽大,能载不少人,包括各种在镇上采买的物品。

    竹排也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过往的黎村人,从老人到十几岁的少年,就没有人不能自己撑竹排。

    竹排没人用的时候,就用铁丝随意挂在河边的木桩子上。

    野渡无人舟自横,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到的时候凑巧,正赶上有人撑竹排,就能很快渡河。不巧的话,竹排停在对岸,人就只能看着干瞪眼,要等上多久就只能看人品了。

    苏小明自己是不敢划竹排的,那是个技术活。以前曾经尝试过,开始的时候,竹排还能随着竹篙的加力往前滑去。

    到了河中央的时候,水流一急,冲着竹排就涌了过来,手中的竹篙就不知道往哪里撑了。

    越是慌乱,竹排就越是不听使唤。

    手忙脚乱之下,就被冲得越来越远,直到偶然被水冲到岸边水流缓慢处,才狼狈靠岸。

    被站在岸边看自己划竹排的学生们齐齐哄笑,脸都碎了一地,没法收拾的那种。

    接过老罗手里的钥匙,同时也接受了一堆絮絮叨叨的各种交代、鼓励,苏小明就告别了老罗。

    出了镇子弓着身子就是一通猛骑,想着尽早赶到渡口。可不敢完全把渡河寄托在人品上,尽管苏小明对自己的人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快到渡口的时候,两个老人从河边慢慢过来。看到苏小明急匆匆赶路的样子,就很热心地招呼了一声,说,后生仔,骑快点!排子刚送我们过来,快点的话就能赶上回去。

    苏小明顾不上礼貌,冲两位好心的老人高喊了一声:谢啦!脚下又加大了力气。千万要赶上啊!等撑竹排的人上山了,竹排在对岸,那就完了。

    镇招待所的遭遇,有一回就够够的了,大河自己又不敢光着身子游过去。

    到了水文站那个小房子,远远的看到竹排已经快到对岸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奋力撑着竹排,划开道道水波,向对岸靠过去。

    “喂!撑排子的,麻烦过来接一下!”苏小明跳下车,冲前几步,高声喊了起来。

    那个身影直起腰,往这边看了一眼,竹排缓缓划过一道弧线,往这边过来了。

    苏小明这才舒了口气,停好自行车,把车上的行李一股脑儿搬下来。又匆匆打开观测点的门,把自行车推进去,锁好车,再关锁好门。

    出来后,竹排已经过了河中心,离渡口只有十多米了。

    再看一眼撑竹排的人,苏小明忽然如遭雷击,整个人就呆呆地站在一堆行李边,死死盯着竹排上那个渐渐靠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