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纸上苍生而已 » 第二十六章 皇子为筹,百官做子

第二十六章 皇子为筹,百官做子

    双手奉上了将军私印,金不换随意的捏在手里,丝毫没有对这块印多代表的漠北最强大的掌权者的敬畏,甚至有些刻意的揉捏打量。

    求北来也是低着头装看不见,私印而已,为了赢金不换拿去垫桌角他都不会吱声的。

    “:今天李知文与你说的是一个不全的真消息,朝堂上确实最近风云起,大人们都在忙一件大事,这事也确实比你们将军的事大。”金不换用手指肚轻轻摁压这那块私印上刻的北字,残留的红泥留下并不清晰的痕迹,像是受伤后淤红的伤痕。

    “:不过这件事现在还远未到关键的诀窍,只是刚有风向,而漠北的事一个月前就上了朝堂,哪里会真的腾不出搞点粮草、军械。”

    听到这求北来微微握拳,心中只觉得看错了人,当时自己还真以为那位小李先生是心疼漠北黎民百姓的,如今看来那三个头是白磕了。

    “:不要怪李知文,也许纯粹是因为还年轻,他确实是少有的几个朝堂上真心想帮你的人了,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自己也在这件大事的风口浪尖上。”金不换笑了笑,将那块私印揣进了怀里。

    “:你现在需要的是不在这件大事里的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这种时候和你做利益交换。”

    “:那谁是这样的人。”求北来赶忙问道。

    “:我也不知道。”金不换回答的干脆,“我只是个小女子,又不是当朝大官,哪里什么都知道。”

    “:那。。。”求北来坐蜡了。

    “:不用急,过不了多久他们会来找你的,毕竟你们可是现在京城里唯一没人招惹无法站队的势力了,对于那些空手的野心家来说,哪怕再不好吃,也会把你们拉上船的。”

    “:他们能帮助我们吗?”求北来有些没信心,按金不换的说法,这需要自己的人可不一定能给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需要拉拢此时没人搭理的镇北军的人,肯定本身处境也不好,如何能给镇北军支援呢?

    “:那我就不清楚了,需要你自己看着对方开出的价码去谈了。”金不换挥了挥手,打着哈气离开了。

    她身后的阴影里一个女孩亦步亦趋的跟着。

    本在沉思的求北来突然一惊,他认出这个女孩今天正在那场宴席上,是那个抱着琴桌的侍女,当时在众人里并不起眼,要不是宴会上只有三个女孩,求北来都未必记得住。

    但是此时再出现,却气质锋利给他的危险感甚至胜过了宴会上拿软剑的红衣姑娘。

    这人应该就是金不换的后手了,不夜楼楼主也许会帮镇北军,但并不会随便信任一个大老粗,万一求北来怒火攻心真要挟持或伤害李知文,那么这个女孩就会袭杀求北来,保护李知文。

    当真是好个蛇蝎女子,求北来开始对被自己卖了的将军担心了。

    京城今日的风声终于落下,夜色里所有与事情挂钩的人都无法入眠,有太多关窍需要思索。

    比如李知文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相府的护卫来的那么慢,金玉楼在从中作梗。

    比如永安终于在思索良久后,提笔写了封信,让红儿亲自去主殿交给小十六。

    又比如今日宴会弹琴的女子终于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后怕的不行,决定找楼主讨个说法,要它一两个月的假期平复心情。

    而在少年少女们为眼前事困扰不已时,观星台却敲响了钟磬,声音浩远似空中传来,震的满朝文武齐齐失色。

    在出了御马监案、金玉宫两皇子被袭等多个篓子后,被所有人孤立和口诛笔伐的皇帝和晚秋大师只用了一天就做出了选择。

    立秋,微露,午间小雨。

    明堂外数百人跪服着,前面一排清一色的红袍,但此时却也在雨中微微颤抖,哪里是一品大员,明明是几只淋了雨的红皮老狗。

    大太监夏公公捧着圣旨站在台阶上,雨水顺着他无须的面容滑落,他声音颤抖着宣读完圣旨,台阶下已经有人哭出了声。

    为首的左相站起身在雨中领了旨,许是有些失神,但转身下台阶时,竟然在薄雨中滑到,古稀之年如此一摔惊的在场众人失声。

    李知文冲上前去,搀扶父亲!

    夏公公则大叫着叫太医,周围带刀的禁军侍卫却是一动不动,看着大臣们惊愕、愤恨、哀泣的脸像是看着敌人,只有警惕。

    当天下午左相府便放出了消息,当世大儒左相因淋雨受了凉,一时寒气入体,无病难起,无法再行文臣之首的权利,朝堂之事便无需再送往左相府了,而府里之事以后都由其子李知文管理。

    一直在观星台未露面的皇帝给左相发了篇满是慰问的纸条,然后送了堆补品,表示对左相的担忧,一副明君贤臣的样子。

    然后立刻让右相代理了左相之值,代天国大祭尘埃落定后,再商议相位之事。

    造成这一切的那篇圣旨其实很短,寥寥几行字罢了。

    大意是‘如今大夏社会动荡,外敌入侵,都是因为文臣武将不作为,作为皇帝很是痛心,于是为了拯救子民,决定举办天国大祭来延续大夏国运。不过朝中有权臣把持,不对皇上忠心,这这证明朕有些过错,所以朕决定在天国大祭后退位,取一皇子接任。这样既可以让大夏国运绵长,又可以平息文臣武将对朕的不满,效忠于朕的儿子。’

    当然原文不是这样的白话的,要更文采飞扬一些。

    但意思很明白。

    你们不是阻碍我做天国大祭吗?那我偏要做!给你们好处无法收买你们,拿你们错处也无法震慑你们。

    那我还有最后一招,彻底分化你们,朕做了天国大祭就退位,而且朕说的是择优选子,也就是说不一定是太子,你们自己琢磨着站队吧!

    这是阳谋。

    所有官员明知皇上就是为了让他们离心,但是却不得不彼此对峙,因为皇子的站队是绝对性的,争储是一场只要还有一点反抗能力都会有野心家下注的游戏。

    而更让人觉得心寒的是,皇帝为了这天国大祭,竟然把自己的儿子都拉入了战场中心。

    金玉宫那套茶具碎了个干净,连茶壶都没逃过。

    不断挠头的求北来终于在不夜楼那里收到了他一直等的人的口信。

    京城外驻扎的五营三军都没什么异样,只是突然严禁兵卒出营,更不准进城,违者立斩。

    大幕拉开,被众人竭力压制的斗争被皇帝亲自放在台面上,接下来的斗争将不止于朝堂、不止于京城,整个大夏都会分割成不同的阵营,混乱将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也许只有皇帝会在开心之余,心中感慨自己的权衡之道用的真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