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纸上苍生而已 » 第十二章 晚秋已至道童喜,大殿问答孺子难

第十二章 晚秋已至道童喜,大殿问答孺子难

    “:麒麟将军到!”

    随着内侍的通报声,身着官袍的舅舅大步走进了保和殿,并不和众人寒暄就入了座,一副谁也不屌的拽样子,着实让饱受他人骚扰的永安羡慕了一下。

    “:皇上驾到!淑皇贵妃到!”

    夏公公尖锐的声音响起,唱着已经三年未在保和殿响起的尊名。

    众人纷纷跪倒。

    “:恭迎皇上,恭迎贵妃娘娘!”

    永安远远地打量着母亲的脸色,平静无波,妆容像是掩盖了母亲身上的人性,此刻她更像是个名叫淑皇贵妃的布娃娃。

    宴席开始。

    和永安料想的差不多,便宜老爹只能照顾到坐在他周围的重要角色,而七皇子的位置很远,并没什么人注意。

    然后便宜老爹说了些吉祥话,大家敬了酒,丝竹一响舞女一上,宴会便开始各忙各的了。

    永安一边低头闷声吃饭,一边挑选着家里弟弟和三个丫头可能爱吃的菜品。

    心中还在琢磨一会离开找个什么样的不节外生枝的借口。

    他还未想好,异变已经发生了。

    不知不觉间周遭说话声音就变小了。

    永安抬起头四顾,只见周围的人的表情都十分精彩。

    各路大臣面沉似水,明明丝竹之声还在响,却再也没有刚才欢快的气氛。

    永安看向便宜老爹的方向。

    发现几个穿着道袍的小道童正站在桌案前作揖,似乎正和便宜老爹说话。

    老爹随意挥手,丝竹声和舞女都散去。

    这时那为首的小道童的声音才算清晰,他细声细气的说道“:回道妙菩提神君,家师说赶逢娘娘和神君喜事,有奇物献与神君,以作庆贺。”

    被人念出道号的皇上并未立时表态,反倒抬头看向下面的众人。

    这位皇上的声音很有中气,但是却总把音调拉的很长,像是在模仿世外高人的语气。

    “:晚秋大师的好意各位也听见了,以为如何?”

    他那双微眯的眼中带着些不友善的光。

    下面众人安静无声,皇子公主都低头不语好似失聪,文官则一个个面沉似水。

    文官抵制道家可以说是当今朝堂大势,起因并不是什么道儒的理念之争。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黄老之术让一个曾经励精图治的皇帝三年不上朝,这是个足够让所有为臣为官的儒生与道家死磕的理由。

    此时此地没有人敢赞同让什么晚秋大师献宝,哪怕是最疯狂的投机者,也不敢为了投皇上所好,便自绝于朝堂。

    淑皇贵妃坐在圣上旁边不动如山,麒麟将军则拧着眉毛看着那几个小道童。

    半响,皇上伸手一指太子“:永辉,你来说!”

    被叫到的太子身子一僵,赶忙站起,又跪俯下去,思索良久才小心翼翼道“:回父皇,儿臣以为此宴会乃是为淑皇贵妃娘娘和麒麟将军所办,让淑皇贵妃亲自决定才不失妥当。”

    此话一出,殿里似乎有好几声吸气声响起。

    好一招祸水东引!永安凝视着自己的二哥,额头上青筋微微鼓起。

    皇上却对太子的话不置可否,甚至不曾转头看一眼身侧的淑皇贵妃,倒是淑皇贵妃抬头看了一眼跪倒在地的太子。

    太子趴在地上没有抬头,只是微微咽了口唾沫,他拿不准父皇的态度,但是他很清楚群臣的态度,未来储君决不能在口中说出支持晚秋大师的话。

    祸水东引是他的急智,到底有几分是迫不得已,又有几分是来自刚才看到七弟迎来送往的危机感的共同作用,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永安,让不你替你母亲决定?”皇上突然大声问道。

    遥遥的,永安呆愣的看向上首的便宜父亲。

    他起身学着哥哥的样子跪服,心中百转千回,眼神不自觉的看向父皇身边的母亲。

    但母亲依旧低眉不理,毫不在意。

    永安心中急思,不论怎样金玉宫是肯定不能支持道家晚秋大师的,但是拒绝晚秋大师,那自己的便宜老爹要是发火怎么办?

    犹豫不得!

    他猛地一咬牙,正准备开口。

    “:陛下!臣以为不可!!”

    有一个声音在他身后不远处传来,年轻有力,清晰入耳。

    永安回首,只见李知文出席跪倒在地。

    这一刻,永安是感谢这个一直给自己找麻烦的人的,不论李知文是什么目的,但确实帮自己解了燃眉之急。

    “:哦?”皇上挑眉,语气倒也没什么变化。

    “:在座之人不是皇亲国戚便是三品以上的大吏,不论是黄老还是佛法,亦或者其他玄修。大多所求不过私欲长生或来世报,其本质都不是知行于国,不应该也不适合在为国办事的百官皇戚面前展示,否则无利于臣子治国也无利于君王威严。”

    李知文言语恳切,似乎他真是这么觉得的。

    皇上捻着自己的两须,不咸不淡的对着李知文道。

    “:你的意思是,道家是为求私利的玄法,不应该在这个满座都是为了公利的儒士宴会上出现?”

    李知文沉默半响,咬牙道“:是的!”

    “:哈哈哈。”皇上看着跪倒在地的李知文笑了起来,还伸手指了指,似乎听到了什么好笑的话。

    “:李爱卿不愧是朕新任的光禄寺卿,说起大义来头头是道啊!可。。。。爱卿似乎忘了,这是朕的家宴啊!你们在座这些知行于国的大人可不是我邀请来的,你们是不请自来啊!”

    说到最后,他伸手指了一圈,几乎涵盖了整个大殿,只除了淑皇贵妃麒麟将军等少数人。

    “:这保和殿,各位进来可比我这个皇帝进来都容易多了!进来就算了,连我家宴上谁来献宝都要管?不若这皇宫改叫儒宫吧?爱卿们以为如何?”

    哗啦啦啦,所有人都跪倒在地,皇上身边的夏公公更是不住的磕起头来。

    不请自来!

    这是皇上对各路势力插手宫里的不满,也是对在座朝臣和内侍的问责。

    这话很重,明指宫里人和朝堂上内外勾结,这个罪名谁也顶不住。

    今天的晚宴确实是皇上给麒麟将军和淑皇贵妃办的家宴,但是并没有说具体邀请谁,所以司礼监只按例当是圣上回宫的第一次宴会,默认是宴请有权有势的群臣及皇亲国戚。

    此时被皇上揪住,夏公公却有口难言,说不出什么。

    左相右相跪倒在最前面,已经低头请罪。

    李知文瞳孔收缩,知道是自己入了套,不再言语,默默跪服。

    永安心惊自己便宜老爹手段高明,回宫后的第一次敲打便将内侍和百官一起收拾了,打击面之广耸人听闻。

    原以为这次宴会是群臣来试探皇帝态度,没想到却是皇帝给群臣下套。

    “:罢了,回座位上吧。”皇上挥了挥手,似乎对眼前情景有些意兴阑珊。

    “:让晚秋大师上吧。”

    这次群臣都不再言语,犯了错的他们像是被捏住了把柄的小媳妇,只能任人揉捏,不然皇上借题发挥贬几个大官,真没处说理去。

    道童领命而退,抬着小脑瓜袋,很是努力的隐藏得意的表情,与垂头丧气面色不好的群臣形成鲜明对比。

    永安回到座位默默无言,感觉很是开了眼界。

    不出一炷香,门外有吟诵声传来,是祝祷的青词。

    保和殿大门走入一个二十几人的队伍,都是青衣道袍,仙气飘飘。

    走在最中间的那道人真是仙风道骨,永安觉得不论真假,起码长得是很符合他对道家仙人的幻想,白眉白须白发,似老未老,古人之姿。

    浓郁的木香随着这波人涌入保和殿,道士们吟诵的青词盖过了其他声音,似乎一下子保和殿就真的变成了道观。

    皇上也收起了散漫的姿态,有些平和尊敬的对着那居中的道人道“:晚秋大师。”

    那道人认真的回了个道揖,低眉道“:道妙菩提神君安。”

    “:大师所献何宝,便拿出来让朕见识一下。”

    谁料那晚秋大师竟然轻轻摇头,“我所献的乃是我道家至宝,需道家弟子方可见。”

    这话让在场众人都是皱眉,进献宝物,还提要求?

    皇上倒是不怒,问道“:那该当如何?”

    晚秋大师一字一句道“:道妙菩提真君若是身着道袍,便可持握。”

    “:尔敢!!”

    晚秋话还未完,席中便有人勃然而起,同时愤而起身者不下十人,剩下的官员也是拍桌子摔酒杯,最差的都怒目圆瞪。

    让皇上在宴会上当着群臣身着道袍,那在座儒士还要不要活了?传出去六部九卿能被全天下的文生骂死。

    “:妖道!莫要乱我朝纲!!”

    “:皇家威严何在?国法何在?”

    晚秋大师对周围的叫喊置若罔闻,而场中最核心的几个人物也都未发声。

    圣上不答,双眼眯的像条缝,手指缠绕着自己的美须,似在神游。

    淑皇贵妃依旧像是尊石像,不抬头看任何人。

    左相则半闭着眼,不论刚刚李知文被皇上质询,还是此时晚秋大师口出狂言,他都似睡着一般。

    而右相,这个给永安留下混不吝印象的小老头,只专心吃菜。

    至于皇子公主大多被群臣激愤吓住,安晴公主更是眼睛里都带了泪花,整个人缩在嬷嬷身后。只有太子象征性的站起来对晚秋大师斥责了几句避重就轻的话,五皇子也想起来说两句,不过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