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清醒梦 » 《饮马西海》-19-开拔西征

《饮马西海》-19-开拔西征

    在历史中,武帝晚年信方士,追求长生,没想到如今才四十多岁,便起了这种念头,真不是一桩幸事。

    在这些年里,通过天机阁这一机构,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在世人面前,持续冲击着人们脑中的老旧观念,大概这便是武帝提前生出长生幻想的主要原因吧。

    另外,李铭随口编造出的那个梦境,应该也起到了很坏的作用,可惜已经没有后悔纠正的机会。

    “念头一旦生成,就绝对没有再熄灭的可能,武帝以后肯定会继续追寻所谓的长生不老,自己在如今这个位置上,躲是躲不掉的。”

    “自己总不能效仿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躲到某个岛屿上苟且偷生,毕竟自己还有很宏大的愿望,只是…如今这个职位,得想办法尽快辞掉了。”

    等送走武帝后,李铭一人想了很多很多,最终决定先行寻找合适的理由,然后借故推辞掉天机阁主这已变得很棘手的职位。

    一晃之间,一年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在这一年时间里,李铭埋头编撰了很多本天机书,随之以活字印刷术拓印了很多份,一部分暂时存放在了天机阁的书馆里面,另一部分则被送到了墨家巨子手中。

    这些天机书上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后世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一些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幸好李铭在上大学时,还有毕业后,都做过很长时间的家教,因此这些基础的知识点都记得比较清楚,默写下来其中的主要知识点并不算困难。

    “我能做到的都已尽力去做了,至于这些知识,后世的人能不能学会,学会后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这就不是自己能预料干预的事情了。”

    面对着已经摆满书架的各类书籍,李铭心中最后的一重愿望好似也已完成。

    等将一万套盔甲按时上交给朝廷之后,借着皇上奖赏的机会,李铭向武帝递交了辞呈,并表明了想重回军队的心意。

    让李铭有些意外的是武帝并没有进行挽留,而是较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且将自己升迁为车骑将军,在级别上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

    当李铭回到军队后,正好赶上远遁的匈奴王庭在西域诸国重新称雄之时,本着斩草应除根的准则,汉帝国朝议决定是否要开启一次面向西方世界的远征,众位文臣武将为此进行着激烈的唇枪舌剑。

    “陛下,残存的匈奴势力根本不足为虑,眼下我国国力刚刚有所恢复,民心思安,实在不适合再次远征。”一位掌管财政的大臣大着胆子提出反对意见。

    “臣附议,我国目前在役的战马尚不足二十万,很难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所以臣以为还未到远征的时机,至少得等到新的一批战马成长起来才行。”一位管理马政的大臣如是说道。

    “现场中战机稍纵即逝,目前匈奴残存势力刚刚在西域站稳脚跟,若我们不能及时将他们清除,让他们在西部安心经营几年,势必会再次堵塞住我们通往西方诸国的通道,也会重新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因此臣以为应尽早出兵。”大司马骠骑将军突然谏言道。

    “西方世界广袤无比,我们派遣过去的商队一路向西行进了数万里之多,都没有走到尽头,其中存在着数之不尽的国度,在与这些国家的通商贸易之中,我们的商队赚取了海量的利润,因此此条商道若是再次被匈奴截断,那我们的损失可就太大了!”一位曾跟随张骞出使西域的官员突然发出感慨。

    “除恶务尽!如若放任匈奴收服西域诸国,继续成长起来,在未来很可能会对我方展开报复,等到那时,恐怕就不像现在这样好对付。”又一位将军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将军,这事你怎么看?”正在这时,武帝突然向久未发言的卫大将军问道。

    大将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病,因此神色憔悴了很多,此时听到武帝问询后,语气沉稳地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当前或许不是出兵最佳的时机。”

    “我国的民生国力正处于快速的恢复上升期,等国力上升到巅峰后,再攻打匈奴也不迟,若是因为战争而打断了这种上升的势头,可能会得不偿失。”

    听完大将军的话后,武帝脸上隐隐露出一丝不快,却也没有对大将军进行驳斥。

    “车骑将军,你的意见呢?”武帝突然看向李铭,眼睛直视着问道。

    李铭在沉默了片刻后,随即斩钉截铁地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应当尽早出兵,出兵的目的不仅仅是剿灭匈奴,更是可以将西域广阔的地域纳入进我朝版图。”

    李铭的话音刚落下后,很多大臣顿时惊疑了起来,而武帝和许多位将军则显露出一脸的兴奋之色。

    开疆扩土自古以来便是尚武君主与武将的终极梦想,尽管当前汉王朝的疆域已十分的辽阔,但是谁会在意疆土变得更加广阔一些?

    其实将西域纳入进汉朝版图,即便没有李铭出现干预,也会在数十年之后变成现实,到时候会有西域都护府这一机构设立,使得汉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

    “车骑将军此话甚合朕意,接下来不用再讨论打不打这个问题,而是讨论该怎么打!才能剿灭匈奴,同时实现征服西域这一宏伟的战略目的。”

    当武帝定下这个基调后,所有的反对声瞬时偃旗息鼓,随后,众位大臣开始讨论远征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前往西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每一条路途都甚是遥远,比之前跨越荒漠,在漠北寻找匈奴主力所走的距离都要遥远许多,因此,远征应提前准备更多的物资。”

    “受战马数量影响,此次远征的骑兵,或许只能凑足四五万之多,军队将以步兵为主,这样一来远征速度势必会降下来,后勤补给会无限拉长…。”

    “不用步兵,也不用后勤,只需给我最精锐的骑兵一万即可!”就在这时,霍去病突然站起身,很豪气地说道。

    “一万骑兵?不用后勤?这…这怎么能行?”很多保守的大臣立刻提出质疑。

    在漠北之战中,共准备了骑兵十万,步兵五十万,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这才勉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今骠骑将军说只需一万骑兵,便可完成类似的任务,这也是很多人不敢置信的原因。

    “这一万骑兵可不是普通的骑兵,而是装备了最新兵甲的超强骑兵!我不敢说以一当十,但以一当五还是绰绰有余的!”霍去病在说这些话时,目光在李铭身上停留了片刻,并微微点了下头。

    李铭瞬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想来他口中的超强骑兵,便是刚刚换装了那一万套全新盔甲的精锐骑兵。

    “除了这一万精骑之外,每个骑兵再给我配备五匹负重的马匹,我们会带上足够的口粮,尽量在草原中行进,走到哪吃到哪,就像之前打通河西走廊那两场战役一样,这样自然就用不到后勤。”霍去病快速解说道。

    “前两次河西之战,骠骑将军长途奔袭,转战数千里,确实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只是这一次远征的距离动辄上万里,孤军深入到完全陌生的异域之地,实在是太冒险了。”又有人提出异议。

    “世上哪有不冒险的战争?从博望侯搜集来的信息来看,西域国家虽然众多,但都是弹丸一般的小国,根本不足为虑,不然也不会被犹如丧家犬一般的匈奴残军轻易降服!”

    “眼下,我军经过多次军备改良,实力早已今非昔比!相对于那些蛮夷之族,犹如是天兵天将,此时正当征服四方之际,岂能心怀畏惧?”霍去病神色凛然地说出这些话。

    “朕的骠骑大将军说的不错!此时正当征服四方,扬我国威之时,岂可畏首畏尾?”

    武帝很是高兴快意地回应之后,紧接着便下达旨意:“现任命霍去病为征西统帅,全权统筹远征事宜,争取在开春之际开拔西征!”

    当武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后,所有大臣都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尽皆沉默起来,远征西域明显已成了定局。

    “陛下,臣有话想说。”

    就在这个档口,李铭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沉默,这个显然不太合时宜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很多诧异的目光。

    “嗯?”武帝微微蹙了一下眉头,随即问道:“车骑将军,你有何事?”

    “启禀陛下,此次远程臣也想参与其中,想借此最后的机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所以斗胆向陛下提出这个请求。”李铭很恭敬地回道。

    这些年来,我们对匈奴的袭扰战并非全都一帆风顺,有那么几次我们的小股队伍被敌方上万骑兵包围,致使伤亡惨重,刚刚成年的李陵,便丧亡在了这么一场战役中,曾让李铭伤心不已。

    那是一场颇有些蹊跷的战役,李陵带领着数百人的队伍刚刚进入草原不久,便被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的上万匈奴骑兵团团包围!最后全军覆没!

    回想起史记中对李陵的记载,他曾以五千步兵对战匈奴数万骑兵,最终战败被俘,而今的历史虽然已经被搅乱,但他还是没能逃脱大致的宿命走向,从被俘变成了战死,可见冥冥之中似有股力量仍在企图着对错乱的历史拨乱反正。

    武帝稍愣了一会,然后回道:“李爱卿既然有此心意,朕自当成全。”

    “现任命车骑将军为征西副统帅,协助征西统帅处理远征事宜…。”当听到这一任命后,李铭一直悬着的心慢慢回落到了肚子里。

    当前,李铭能为这个时代做的事情都已尽力去做了,但李铭也知道欲速则不达,强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提前点亮过多的科技树,有时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继续在帝国之中待着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而今,李铭心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愿望,便是亲眼见证霍去病征服西方世界的过程,如今很可能就要实现了。

    “有李兄在旁相助,这次远征定然会马到成功!将西域全境征服于马下!”这时,霍去病突然颇为激动地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