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乘风欲归来 » 第十六章 拜见叔伯

第十六章 拜见叔伯

    路上,柳乘风还是禁不住好奇问道:“岳父大人,究竟是盐场的发展上遇到了什么麻烦。”

    这。

    看到岳父一脸面难就知道,麻烦肯定还不小。

    “说来还是有一些麻烦,自从圣上建立制盐和盐运的部门后,对盐的管控愈加严格,其实这本来是件好事,一来是解决全夏朝各地方的盐的供给,二来是因为朝廷可以从中谋利,获得更多的税收,充实国库,以备他用。但是,近一两年来,贩卖私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钟回暗自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

    “其实这让江都府很头疼的,没有经过政府制作和销售的食盐,且不交纳任何税收,完全脱离于朝廷管控之外。这不仅极大的威胁了官府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岳父大人,那也不对呀,这是朝廷要去打击的,和盐场应当无关吧。”柳乘风不解道。

    “不不不,钟家盐场辅佐官府制出的食盐,被官员上奏折称食盐在运送过程中杂以泥沙,味苦而不能食,尤其是运往偏远地区时,那质量更是差。本来这么多年来官府开采和制造之时并不考虑质量问题,现在不得不重视了。”

    “就拿最近一个月前起获得一起贩卖私盐案来说,自己去看了做出来的食盐,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啊。纯白不杂,味道鲜美不苦涩,又因不交税,还物美价廉。”

    “所以。”

    “所以朝廷不满意,为什么私盐可以做出这么好的盐,但是钟家不行。”柳乘风说道。

    “是的,轩儿果然聪慧过人。”

    “岳父大人,你有自己去尝试过加工出同类的精盐嘛。”

    “试了,这几日通宵达旦,多次尝试提纯,但是效果总是不如那贩卖私盐的,无杂质的话多过滤几遍,最终不管是用蒸的还是晒盐的方法,还是会有苦味,而且时间太长,效率太低。”

    “而且江都官府在审问那些私盐贩时,想要审出秘密所在,但是竟无一人知道,只知道这些盐来自北边,他们只收,价格极低,竟连卖给他们私盐的人也不知道是谁。”钟回一脸无奈的讲道。

    “圣上前几日来旨江都府说,十五天之后,派人来检察,若是做不出这么味鲜精美的盐来,江都府的大小盐官,统统停职降级罚俸,说一群官员都是饭桶,还不如一帮市井的盐贩子。”

    “明白了,其实只要制出好盐,提高效率,降低盐价,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私盐贩子就不会铤而走险了。这也是治本的好办法。”柳乘风安慰钟回道。

    钟回一脸无奈,许是动员了盐场的所有人想办法,确实没找到方法,一旁的钟相宜看着钟回也有些苦恼,安慰自己的父亲说会有办法的。

    “岳父大人,小婿倒是有办法。”柳乘风一本正经的说道。

    “啊?明轩你有办法嘛。”钟相宜听到陆乘风讲有办法后,一脸兴奋的说道。

    “啊,相宜,有的。岳父大人,此法较为隐秘,待回府之后,我用纸写下来交给岳父大人。如今岳父大人只需和众位盐官讲,已经有快速且高效提纯的制盐方法即可了。”柳乘风讲道。

    钟回听到柳乘风胸有成竹,心里先是一惊,不免发问:“明轩,你从未接触过盐业,为何会有隐秘之法。”

    柳乘风只好编了个理由,说是年少时做过此类卤盐类的实验,倒也不算牵强,其实就是利用生石灰加水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与粗盐水,滤除其中镁等一些影响口感的杂质,再加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滤除钙,最后在过滤蒸馏出细盐。

    柳乘风说小时候跟随外祖父读过一些自然神奇图志类的书,大致和钟回讲了天然盐类形成的相关知识,又讲了如何利用水陆交通进行盐的转运送达。这下这个岳父更震惊了,因为有些理论就连每日与盐打交道的自己都不知道,他此刻坚信自己的女婿一定有办法。

    钟回内心喜悦呼喊道:柳江兄,你后继有人啦。

    终于到了江都府府衙了,三人下了马车,柳乘风下车后,看了眼前的江都府府衙,不愧是夏朝繁华都城府衙,从外观上看果然磅礴大气,庄重威严。

    门口一位盐官小衙役早就立在原地等待钟回的到来,钟回此行三人一下车,就上前接待,说是各位大人正在盐政司的房里等他呢。

    在小衙役的带领下,柳乘风和钟相宜跟在钟回的后面,一路上跨过一个又一个门槛,见过一个又一个大牌匾,“布政司”、“刑狱司”、“差房”、“茶房”、“书柬房”等等。

    柳乘风也不敢问,也不敢乱看,附近巡逻的官差也是不少。

    整个府衙,坐北朝南,大约有一百多处建筑,东西分布在正门大堂两侧,一直往东里走,差不多到尽头之时,才到“盐政司”。

    推开门,三人进去,只见红的砖,绿的窗棂,白的栏杆,淡黄的瓦,正中有一张长桌,从约有三四米长,其余的桌子一排排。七八个人围着长桌已经坐下。

    正中央坐着一位身材高大,腰板挺直的面容好似佛陀的中年男子,显然地位不低,面沉如水,再看其他人都一样脸色都不太好,像是有烦恼。

    众人见钟回到了,一位沉不住气的胖男子已然站起来迎接,并且说道:“钟哥,你可算来了,这可怎么办嘛。”

    “哦,相宜侄女也来啦,钟大哥你。”胖男子说道。

    其他盐官也放下手中的信奏往这边看来。

    “哦,这是小女相宜,各位大人想必都见过,这是贤婿柳乘风字明轩,外祖父宋屹是三朝老臣。他俩自幼订下婚约,几日前大婚,恰好朝廷去盐场传旨,未能与众位大人相见,故今日得空带着小女小婿前来拜见,日后行走见面,也好让小婿行礼。”

    “张兄,牛兄,刘弟,这是小婿明轩,相宜,明轩快向各位叔伯行礼。”钟回首先看向那位坐在中央的张兄说道。

    “各位叔伯,小侄柳明轩,在此有礼了,见过各位叔叔伯伯,日后请各位叔伯多多关照。”柳乘风友善的行礼道。

    “相宜,见过各位叔伯,张叔叔,侄女好久看不到你了,下次去你家玩哈,牛伯伯,你最近好像胖了哟。。。”钟相宜顽皮的说道。

    “相宜,怎么说话呢,别跟各位叔伯没大没小的。”钟回小声斥责。

    “钟兄,无妨无妨。相宜侄女咱们看着长大的,端庄的时候却是端庄,有时调皮的很。”

    柳乘风偏头看了一眼钟相宜,不禁微笑,这相宜平时见她都认真地很,今日确实调皮。

    大家众人纷纷夸赞柳乘风一表人才,也说和钟相宜般配,什么“不愧是宋大人的外孙玉树临风”,“钟老哥有个好女婿啊”,“真是郎才女貌呀,天作之合。”,“什么改天请他俩到家里来吃饭”,“赶紧生个大胖小子”,大概讲了一会。

    柳乘风单独又向众人打了几声招呼,他明白这个时候不能打扰他们开会,便自己实趣向岳父和众位叔伯打招呼,说今日得见众位叔伯很是高兴,改日登门拜访的辞别语,和钟相宜出了布政司的门。

    钟相宜很是开心,众位叔伯都是江都城里官员,听到赞美他俩天作之合的话,心里真是美极了,偏头偷偷看了柳乘风一眼,自己真的很享受旁边有他的感觉。

    众位盐官在柳乘风和钟相宜离开后,同知大人张二楼严肃地开口道:“钟兄,手底下的人来报,你辛苦了几天几夜,结果还是不好,这样,若是没有办法的话。。。”

    “张兄,有办法了。”

    “有办法了?”张二楼起身惊呼。

    “真的吗,钟哥,我这好不容易兢兢业业干到这个位置,要是一下被降薪降职那等于要了我的命啊。”

    “确定有办法了吗?再过十日,天京城特使大人和吏部侍郎大人就到了,吏部侍郎大人会当场宣布对我们的奖惩的。”同知大人张二楼问道。

    “张兄,确定。不过此法较为隐秘,我需要明日再去盐场进行试验。”钟回义正言辞的说道。众人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一半,但还是有些忐忑。

    “方法确实有了,不过我们还是得商讨一下以后的制盐和盐运的过程,我这有一些建议。”随后就把柳乘风路上和钟回说的讲给众人听。

    出了江都城府衙大门口,晴空当日,却少了很多毒辣,柳乘风和钟相宜二人结伴站在街道上。

    才子佳人,引得行人羡慕。江都府府衙外面就是江都城西街,这里的繁华与东街无二,但是少了很多花楼和茶楼,多了一些书店,棋店以及乐坊的儒雅之地。

    柳乘风闲的无聊,带着钟相宜进了一家书店,柳乘风拿来几本只有这个世界有的书来读。

    钟相宜叫了点心,看看柳乘风,看看窗外,二楼窗口正好对着府衙大门,待自己父亲会议结束,马车来时便一起回家。

    恰好书店二楼隔壁,一位年轻人手递二十两纹银交给一位老者开口说道:“请老先生为我作一首极好的梅花诗。”内心暗骂道,这一次我拿到了预赛赛题,先写好诗,张庸看你怎么赢。

    不一会儿,那名老者写出三首,那位年轻人读过后,连忙赞叹好诗。

    此刻那年轻人觉得这一次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