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乃朱允炆,大明天子! » 第23章:他们将成为朱允炆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第23章:他们将成为朱允炆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朱棣在徐家的停留并不长,因为徐辉祖的淡漠态度,他甚至未曾用膳便匆匆离开。

    这让徐增寿对徐辉祖有些失望。

    朱棣离去后,徐增寿在房间内面对徐辉祖,不解地问:“大哥,姐夫毕竟是咱们自己人,为何不给予适当的款待?”

    徐辉祖用冷冽的目光看着徐增寿,严肃地警告:“记住,与燕王的接触不宜过密!”

    “为何?”徐增寿不满地反问道:“难道连亲人间的往来也要限制吗?”

    闻言,徐辉祖严肃提醒:

    “你不是不清楚他今天朝会上的表现,如果没有皇上的施压,你觉得他会拜?”

    “如果不是皇上重新整顿北平府的防务,你认为他会屈服?”

    “记住,他的野心对徐家是毁灭性的!!”

    看着徐辉祖愈发激动,徐增寿赶忙低头接受训斥,“大哥所言甚是,我会听从安排。”

    徐辉祖清楚徐增寿与朱棣的关系,见他有所领悟,便不再多言。

    他现在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新兵之策的推进中,这对他来说是在朝堂上巩固地位、赢得朱允炆认可的关键。

    一旦新兵之策完全落实,徐辉祖坚信,无论是朱棣还是其他任何藩王,都无法与京营相抗衡!

    自古以来,兵役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领取饷银和口粮,换句话说,仅仅是为了生存。

    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士兵将会拥有坚定的信仰,将会承载着保卫大明、捍卫大明荣耀的神圣使命。

    他们将成为朱允炆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为帝国的未来奋战,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况且,朱允炆创新地加入了思想教育,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训练方法,这些都让徐辉祖感到意外。

    在他亲自监督的训练中,士兵们汗流浃背,可见训练虽然看似简单,实则能够极大地增强体能。

    除此之外,朱允炆还颁布了提升京营伙食质量的命令,同时成立了军属司,这个新机构专注于处理京营士兵的家庭事务。

    如士兵或其家属遭遇重病,朱允炆定下规则,皇室将负担医疗费用的一半。

    若士兵的家人遭到地主欺凌,或家中土地被非法占领,甚至牵涉到法律纠纷,只需联系军属司。

    军属司将主动介入,处理这些问题。

    万一军属司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上报到五军都督府,寻求更高层级的干预。

    如果五军都督府也力不从心,甚至可以直接上奏给朱允炆本人。

    总体来说,这些士兵是皇上的臣子,是大明王朝的保卫者。

    他们的家庭应得到尊重和荣耀。

    即便有一天他们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大明帝国也将给予丰厚的抚恤金。

    除了一次性补助二十两银子或二十石米,还有每年提供五两银子或五石米的补贴,将持续十年。

    这种新制度自然遭到了户部的反对。

    因为相比过去的政策,以往士兵战死只需一次性补助三十六两银子或三十六石米,随后的花费几乎可以忽略。

    不得而知,朱允炆究竟采用了何种手段,竟然说服了黄子澄等人支持这一政策。

    目前的京营士兵,几乎个个都忠诚于朱允炆,若朱棣真的对朱允炆抱有不轨之心,他的结局必将极其悲惨。

    徐辉祖深知新兵之策的强大影响力,因此对朱棣更为警觉,故意以冷漠态度对待。

    其中不只是对朱棣的警示,也是向朱允炆展示自己的忠诚。

    近来,朱允炆对徐辉祖的态度明显转变,显示出更多的信任。

    过去一个月里,徐辉祖被召入宫中超过十次,而曹国公李景隆却连一次也未召见。

    甚至在执行新兵之策的过程中,李景隆也未被涉及。

    这背后的含义,徐辉祖非常明白。

    正当徐辉祖沉思之际,房门突然被推开。

    “大哥,大姐夫在哪儿?”徐妙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直接问道。

    徐辉祖皱了皱眉,对着妹妹说:“你不是应该在国子监里寻找人才吗?怎么回来了?”

    “找人才实在太难了,到现在一个也没找到。”

    徐妙锦揉着额头,回应道:“听说大姐夫回来了,我想找他商量一下,问问他对人才有什么看法,他在哪里?”

    “他已经走了。”徐辉祖无奈地回答。

    徐妙锦望向太阳,心想这是用膳时间,大姐夫怎会这么早离去?

    难道家中连饭都做不起了?

    不至于吧,毕竟大哥可是魏国公,每年都有颇丰的俸禄……

    “燕王近期有些劳累,所以提早回去休息了。”

    “你不就是想找人帮你出谋划策吗?我帮你。”

    徐辉祖心中略感郁闷。

    自己这妹妹去了国子监,虽未引发大骚动,但也未能完成朱允炆赋予的任务,更别提找出十个人才,一个也未见其踪影。

    究其原因,无人愿意接受徐妙锦的考核。

    国子监的学士们内心深藏着傲慢与偏见,一见到考察他们的竟是女官,或是避而不见,或是故作无知。

    总之,不论你如何考核,他们都不会重视。

    如此一来,徐妙锦陷入困境,只能求助于徐辉祖,寻求建议。

    但徐辉祖却总是讲要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

    徐妙锦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心想如果自己足够能力,何需向你求助?

    面对这种困境,一听说大姐夫朱棣回京,徐妙锦急忙赶回寻求指点,却没想到落了个空。

    徐辉祖无计可施,只能问徐妙锦:“皇上是让你寻找什么样的人?”

    “人才呀。”徐妙锦脱口而言。

    “那么,什么是人才?”徐辉祖询问。

    徐妙锦顿时一愣。

    是啊,什么是人才?

    徐辉祖轻叹一声,解释道:

    “人才即是具备才能与学识之人,进入国子监者,固然学识非凡。”

    “但放眼朝堂,拥有学识的人何其多?”

    “但关键在于,他们除了学识,是否还有实际的才能,能否真正做成事。”

    “面对问题,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想出解决方案,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那些只会空谈三皇五帝、仁义道德,却无法提出实际解决办法的人,只是庸才。”

    “你不是在找人才么?我给你两个建议,第一个是……”

    徐妙锦听了徐辉祖的话后,眼睛瞪得大大的,频频点头,手中不自觉地摩擦,激动地说:“我就知道,大哥最心疼我的!”

    徐辉祖微笑着,让徐妙锦回到国子监继续学习。

    自己则前往京营要地,与兵部侍郎铁铉协作,实施各项政策,推广新的练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