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召唤之巅峰之上 » 第一百零三章 放弃洛阳,谋荆襄之地

第一百零三章 放弃洛阳,谋荆襄之地

    张角大营。

    此时的张角正卧在床塌上,而他的脸上却充满了苍白和虚弱,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垂死老者。

    一位医者正一脸仁慈的为张角诊断,张角笑着问道:“百家视我张角为弃子,利用完就要丢到一边,药师前辈为何要救我这个霍乱天下的将死之人?老夫死了的话,太平盛世可就要来了呢。”

    “我辈医者眼中,没有反贼之分,只要需不需要救治的病人,而你就是需要我救治的病人。”医者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的说道。

    “世人皆说:药王慈怀,遇则无忧。不论善恶,不问是非。今日看来,所言非虚啊。”张角释然的笑了起来,而后又问:“大夫您就直说吧,我还能再撑多久?”

    医者一脸苦笑的说道:“若你无寻死之心,尚可寿寝正终。若你执意而为,我也只能为你再续一段时间。”

    就在这时,张良快步走了进来,笑道:“大哥,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的好消息,你要听哪个?”

    张角见此给医者使了一个‘不要说’的眼色,张机也立马会意,然后底下头走了出去。

    “刚刚经历一场大败,能有什么好消息?”张角不解的问道。

    “这两个好消息,都是从这场大败中得来的呢。”

    “不要打哑谜了,快说。”

    “那我就先说好消息了。”

    张良收起笑脸,一反常态的严肃道:“项梁死了。”

    “什么?”张角豁然起身,眼中充满哀伤之色,黄巾又少了一员大将。

    “这算是什么好消息?”张角一脸不悦的说道。

    “这自然是坏消息,而好消息是项羽认为,项梁战死都是他的错。而经过这次打击,项羽应该会成熟不少,这算不算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呢?”

    张角无奈的点了点头,又问:“那坏消息呢?”

    张良嘴角闪过一丝冷笑,道:“刚才杨会收到信报,杨家杨业,愿意倒戈到我们这边。据说是因为他义子杨延顺战死,战后却因贪功冒进而不得厚葬不说,还将罪责全部甩给他杨家。”

    “这是坏消息?”张角疑惑的问道,随后谨慎的说道:“依你的意思是莫非这是诈降?”

    “虽不能太确定,但八九不离十。”

    张良缓缓说道:“那杨延顺确实死于战场,汉军那边情况如何,我们尚且不得知。但杨家世代忠于暴汉,就凭这些理由,便这么快向我们投靠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且我敢猜测,不管他杨业是真降还是假降,他秦昊必定是知情的。而且他用计喜欢见血封喉,而这个看似复杂,但只要洞晓关键就能明白的诈降计,绝对不是秦昊的手笔。

    想要重创我军,单靠一个诈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敢断定汉军还有别的后手。”

    “连环计!一定是鬼谷那老不死的替他谋划的。”张角咬牙切齿的说道。

    “看来百家已经开始下注了。”张良脸色凝重的说道。

    ………………

    中平二年,九月五日。

    刚刚经历一场大败的黄巾,在损失了近两万五千精锐大军之后,竟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起了最为猛烈的反击。

    张角任命新兴将领朱元璋,领二十万大军全线出击攻略整个司州,而他则和项羽一起盯死洛阳城内的汉军。

    朱元璋原本虽只是龙且手下的一员小校,但刚被提拔到如此高位后,就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和胆量。

    由于项羽的筑京观之举,司州人民对黄巾充满了抗拒,朱元璋却在攻城之前,和城内抵抗份子约法三章,并且亲自劝降。

    在朱元璋强硬而又怀柔的手段之下,仅三天就攻下司州六城。

    七天,河内郡除野王一城之外,全部沦陷。

    十五天,河东郡黄河以南的城池全部沦陷,仅剩黄河以北的数城。

    而就在朱元璋准备分兵攻打黄河以北的隶属河东城池时,却被张角及时叫停并责令其直接攻打河南尹,而朱元璋则领命继续蚕食河南尹。

    就这样在半个月内,朱元璋在司州掀起一阵黄色旋风,司州大半城池已经尽归黄巾,只剩下河南尹被孤立在中间,也即将被蚕食。

    河内野王城之所以没有被攻下,是因为野王城位于河内最西边,地理位置险要且易守难攻,所以被秦温纳入重点防御的城池之一,不久后将作为用来抵御黄巾西进的要塞之一。

    而和野王城同列的还有弘农的宜阳城。

    宜阳城在春秋战国时期乃是韩国旧都,被秦国攻下后成了秦国抵御六国联军的第一道要塞。

    宜阳地处野王城之前,而这两城的险要程度都不逊色关隘多少,不知曾有多少六国男儿死在这两座城池之下。

    黄巾若是想进攻函谷关的话,就必须拔下宜阳和野王这两个钉子,否则就只能绕道南阳从武关进攻关中。

    可武关的防御力并不逊色于函谷关,而且武关之后的每一县城,基本都第易守难攻。

    所以对于黄巾而言,走宜阳、野王、函谷关……这样路线的损失反而最小。

    汉军众谋士早就料到了这点,所以秦温早就准备好了宜阳和野王的防御事宜。

    秦温就等着在洛阳再坑黄巾最后一把,然后在宜阳和野王继续让黄巾撞的头破血流。

    可谁知张角不按套路出牌。

    司州各城对黄巾根本没有威胁,只要拿下洛阳,三郡传檄可定,不费一兵一卒。

    可这样黄巾都没有进攻洛阳,反而跑去进攻三郡。

    此举看似出力不讨好,实则却是击在了汉军的软肋。

    司州本就已被大汉放弃,而以秦温的兵力虽能守住洛阳,但却不可能困守在洛阳和黄巾死磕。

    黄巾若是一直不进攻,秦温能一直跟黄巾耗着嘛?

    为了让司州成为黄巾的拖累,司州的储粮已经被汉军征光。

    洛阳有百万人口,而大汉的粮仓却在弘农,所以洛阳一旦被孤立的话,一个月内就将断粮。

    真到了那时候的话,无粮的汉军就会不战自乱,而即将面对这样的情况,秦温是不得不走啊。

    就在朱元璋继续蚕食河南尹之时,洛阳的秦温等人终于将放弃洛阳的议题,拿到了讨论桌上。

    洛阳,会议室。

    秦温刚一提出放弃洛阳,会议现场立即炸开了锅。

    “大都督,不能撤啊。”

    “大都督,必须撤。”

    “大都督,洛阳可是大汉国都,就这么撤走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

    “大都督,我的储粱可不够了,一旦粮尽的话,想撤都撤不走了。”

    “大都督,洛阳城高墙厚,防御力并不逊色虎牢关,只要打通粮道,完全可以坚持下去。”

    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执一词,会议现场简直菜市场一样一样,都快吵翻天了。

    “圣旨到,大都督秦温接旨。”

    就在秦温还在考虑要不要在坚持一阵时,长安的使者已经带着圣旨来到洛阳,而这次来的是十常侍中的赵忠。

    秦温虽然朝廷的这种遥控指挥的方式极其不满,但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强压着不满领众人一起领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大都督秦温迅速放弃洛阳,领全军二十万退往弘农,全力防守关中。”

    这道诏令一下,所有人都知道,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洛阳只能被无情的放弃。

    秦温的任命下达完后,赵忠又道:“命武侯刘瀚、虎贲中郎将秦昊领军十万死守伊阙关,以防止黄巾南下荆州,钦此。”

    在场众将闻言全都十分诧异,秦昊也是心头巨震,因为这一步又和鬼谷子安排的一样。

    不知不觉当中,鬼谷子的惊世之计已经进行到一半了,而且都和鬼谷子所说的不差分毫。

    刘宏竟然真的让我去南下制衡刘瀚,这完全没道理啊。老师,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秦昊心中暗道。

    “哼,果然不出所料,跟白泽他们推测的一致。荆州,我势在必得。”

    刘瀚听到自己要守伊阙关防止黄巾南下的消息,心中也是冷笑不已。

    只要再把荆州拿下,以二州之地为基便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而且相对于北方中原战乱不休,川蜀与南方相对和平更利于发育。

    至于日天和鬼谷确实是个麻烦,得靠黄巾来处理这对玩权弄谋的师徒才行。

    赵忠宣完旨之后就立刻离开了,毕竟现在的河南尹西线还算安全,再晚点万一西线的城池也被朱元璋攻陷的话,他可就不好走了。

    刘瀚亲自将赵忠送出城,沿途中还聊起了一些家常,拉近关系。

    “赵大人,小子有一个请求,希望大人可以代为转达给陛下。”刘瀚从怀中摸出一块金砖递给赵忠说道。

    “侯爷这是哪里话呀,有何要求一说便是,何必如此大礼。”赵忠不动声色的将金砖收下,谄媚的说道。

    我与秦兄都是少年英雄,年轻气盛,攻则有余,而守不足也。所以想让陛下给我派一员老将作为副手。”

    “侯爷的要求,陛下必会应之。不知侯爷要谁?”

    “罪将卢植。”

    赵忠当即神色大变,见四周无人小道:“侯爷确定?卢植现在可是一身腥,谁沾上谁倒霉呢。”

    “确定,卢植虽与百家残党有所瓜葛,但向来对大汉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小子想给这位老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所以还请赵大人向陛下代为转达一下,陛下不同意也没关系。”

    “好吧。”赵忠叹了口气,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但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事情结果如何也不归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