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下北地王刘谌 » 第五章 前线疑云,钟会深谋(一)

第五章 前线疑云,钟会深谋(一)

    当宁随到汉中时已经八月初了,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此刻的长安大军云集,数日前钟会已经下令诸葛绪、邓艾部、师纂等驱兵向前,刘钦由子午谷进发,合计五路大军!

    钟会亲帅十万大军驱兵向汉中,可临行前他却调动了行军顺序

    “钟邕,此行你为后军,与句安同领粮草转运之事!”

    “喏!”

    临行之时,钟会交了一个锦囊给钟邕,小声说道

    “长安之事,便全部交托给你了!”

    “若是句安拒不应命,便将此物转交给他!”

    “还有,你既殿后,临行前将这两个锦囊分别交给刘仲雄和梁王!”

    钟邕虽只是钟会养子,但平日里对钟会唯命是从,因此后勤粮草之类的交给他最安全。

    至于诸将也不会有太大意见,因为还有李胤这位大佬坐镇长安总理粮草之事!

    而让句安跟着一起负责,大家更没意见,这小子就是个降将,还想跟着去前线分润功劳?做梦去吧!

    钟会则是看中了他没和司马氏勾搭在一起,才将他放到长安,可这就愁坏了句安!

    ‘钟会竟如此谨慎!希望大将军那边收到我的密信做了准备,否则...’

    句安投降魏国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在弹尽粮绝之下无奈投降的,他恨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费祎!

    如果不是费祎限制了姜维兵力,他也不会被抛弃!

    费祎一死,他可是一年又一年的南望王师,他的家族老小尽在蜀中,他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回到家中,和妻儿团圆。

    ‘我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看各位的了!’

    句安和钟邕两人殿后,暂时留驻在长安附近,调度物资转运。

    代理京兆太守的刘毅很快便收到了钟会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封信件,只见抬头便写道

    “仲雄兄亲启,今少帝践祚,权臣在侧,实乃我魏国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句话映入刘毅眼帘,却直冲他的大脑,心中便只有一个念头

    ‘钟会大胆如斯乎!’

    这东西拿在手上就是烫手山芋!

    刘毅马上便想到烧了它以防万一,但是他的忠心还是让他忍住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刘毅继续往下看

    “...今大将军名曰伐蜀,实欲篡逆,不过是携滔天大功行鬼祟之事,司马氏父子三人,皆以鬼蜮伎俩攫取名位,既无德行,如何正天下人心?”

    这也是刘毅所忧虑的,上位者不崇德,下位者如何会从,若无德行约束,天下岂不是又要归于混乱?

    “会弱冠而受大将军爽征辟,起家秘书郎,更迁尚书郎,嘉平元年,帝车驾朝高平陵,会亦从行!”

    “高平陵之事,会乃亲历者!”

    “时爽听闻(桓)范言,已有心动,可(曹)羲等不纳范言,还以为司马懿德高长者,定会公允行事,谁知司马懿指落水为誓,却自食其言!”

    看到此处,刘毅才搞清楚高平陵的内幕,想想也是,曹爽作为‘首恶’怎么可能一开始想到的便是投降?原来他的兄弟几人才是投降派!

    他们定是以为首恶认罪,其余人等不会追究,这也是世家经常多头下注、左右摇摆的原因,可谁知司马懿却是一锅端了!

    洛水之誓的背盟确实影响很大!

    刘毅感叹之际,又看到

    “后会历机密十馀年,尽悉司马氏肮脏之事!”

    “洛水背盟,司马懿既独掌大权,便有老臣王凌不满其擅权,太尉八十老公,不过是意欲以己之力重振魏廷,如霍光故事!”

    “其行事不密,为司马懿所知,太尉不愿士庶受战火波及,便面缚投降!”

    “可司马懿却屠戮太尉三族,为天下所不齿!”

    王凌之辈,不过权臣而已,此辈名望重于司马懿,自然不满他擅权,不过屠王凌三族故事确实恶劣!

    “司马师擅行废立,犹如董卓之辈!”

    “便有毌丘俭心存魏室、不亏臣节,举淮南兵而向中原,可谓魏之纯臣!”

    毌丘俭起兵确实完全是为了对抗司马氏,当得起一句‘大魏纯臣’!

    “至于诸葛诞,则是好友尽皆受诛,奸臣贾充又征召他入朝,才有一叛”

    何毌丘俭比,诸葛诞可就差远了,不过他算是被逼反的。

    “自此之后,朝内再无阻碍,司马昭便露其恶相,公然弑帝,犹胜董卓之辈!”

    刘毅也是因为这事,不齿于继续为这种朝廷服务。

    “司马家父子三人,犹如狼、狈、蛇!”

    “泱泱大魏,独不见田单之辈乎,会虽不才,愿为田单,澄清大魏江山!”

    “会顿首再拜,望兄明鉴,助我一臂之力!”

    刘毅看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却瞥见信封之中还有一折叠的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若仲雄兄有意,便可开启此件,若无意,便直接焚之!”

    刘毅将他轻轻放在手中,不断来回在房中踱步,不安之情显露于表。

    他握了握手中纸条,片刻后,刘毅终于做好了决定,同时将所有文件毁之一矩!

    在这之后,刘毅立刻找到了李胤,并告知了他钟会的谋划。

    李胤听后,怒拍桌子,恨恨道

    “好个钟士季,竟然藏的如此之深!”

    “我就知道司马翼病重之事绝不简单,原来便是他所为!”

    李胤虽是如此说,但疑心却没有放下,于是便说道

    “仲雄深明大义,检举钟会逆行,真是忠贞不二!”

    刘毅却没有什么激烈反应,而是有些不屑的说道

    “我检举钟士季不过是因为不愿长安受战火波及,其信中所言司马氏肮脏之事句句属实!!!”

    李胤被刘毅的直言给呛的不行,难怪司马昭同意让钟会用他,说话这么直,谁都不会喜欢!

    不过李胤也是颇为公正之人,刘毅所言他都没有否决就是明证。

    骂完司马昭,刘毅又对李胤说道

    “司马翼之事既是钟士季所为,那么梁王定然也有问题!”

    “梁王食邑四千五百户,有护卫千人,必须派干臣监视!”

    刘毅这个建议就有些狗拿耗子了,宗室之事他们这种大臣可不能乱管,这是司马昭的事情!

    李胤历经数朝,清楚其中的问题,便对刘毅说道

    “仲雄,此事我等还需慎行,不如以我的长史张华,或京兆从事王濬看管梁王!”

    张华和王濬都是司马昭派过来的,他们两监视梁王最合适!

    刘毅当仁不让的说道

    “那就让某的从事王濬看管吧!”

    李胤听了此言,长吁了一口气,直接便同意了!

    待刘毅走后,李胤将幕中的张华唤来,说了刘毅之事。

    “刘仲雄此人,刚直太过,介然不群,若非当政者宽宏大量,此辈定然早已致仕归家!”

    显然李胤对刘毅疑心尽去,可张华却持不同看法

    “太守行为和动机都合理,但仍旧不可完全相信!”

    李胤知道张华所虑,便直言道

    “初时我也不信,可他却建议我对梁王严加看管,后来更是在你和王士治间选了一个!”

    “当真?”

    “千真万确!”

    张华也有些蒙,钟会想要起事,肯定要抓一个宗室在手的,如今刘毅竟然拱手相让,这让张华看不透了,莫非刘毅真的是秉公办理?

    看着陷入深思的张华,李胤语重心长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茂先,我等任务是掌控长安全局,调度伐蜀粮草,仲雄之事倒不是首要问题!”

    张华被李胤的话惊到了,不由的震惊的看着他,李胤淡然一笑,然后说道

    “不论我等是何身份,既是‘魏国官员’,那么伐蜀便是第一要务!”

    “只需此事办成,我等便是无错!”

    ‘原来如此!’

    李胤一番指点,张华立刻领会。

    ‘李胤肯定也还有怀疑,不过如今已将梁王放置在司马氏的人看管之下,他们就已经摘掉了责任!’

    听的李胤所言,张华也放下了纠结。

    而梁王曹悌这边,也是立马收到了钟会来信,却见信中说道

    “梁王殿下亲启....”

    “殿下亲祖任城威王彰,战功赫赫,颇受太祖喜爱,号曰‘黄须儿’!”

    “殿下任城血脉,又承元城哀王香火,血脉正统,远超曹奂,司马昭操持朝政,竟以太祖孙嗣明帝之后,两者实属同辈,如此行为不伦不类!”

    “司马昭议立曹奂之时,郭太后便有他论,本想以文帝他支血脉为嗣,可被司马昭否决,才有如今的曹奂!”

    “今我听闻,郭太后意欲谋立他支宗藩,大王宜早做准备!”

    “...”

    “若我所料不差,司马昭定会差遣张茂先或是王士治监视大王,我有一计可助大王解除烦扰!”

    “...”

    曹悌看了钟会之言,全身热血沸腾,曹丕的后代中,封国存续的便只有四家!

    除了东海定王曹霖一系的曹启,可曹启因曹髦之事已经没了登大位的可能!

    因此当初在议嗣时,司马昭确实属意于他!

    “不过当时我却秘密写了一封秘密给了大将军,先生可知我写了什么吗?”

    曹悌看着眼前的清瘦男子王濬,面带微笑的等待着答案。

    要是换了一般人,知悉如此秘密之事,早就逃也似的跑了,可王濬却丝毫不见任何动摇,反而开始笑了起来!

    “哈哈哈!”

    瞧这模样,属实有点狂,却见王濬手握长须,亦是微笑的说道

    “此乃晋文公故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