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下北地王刘谌 » 第三十五章 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人!

第三十五章 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人!

    大汉朝堂新年新气象,刘禅也不忘安排使者送书信给吴国,两国邦交重在沟通嘛!

    按照辈份算,刘禅其实和孙休是一辈的,毕竟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

    刘禅的书信也只是照例重申了两国邦交,以及共同对抗魏国的基本国策,顺便送了些蜀锦,再附上了刘谌的诗词。

    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刻孙休却与他的臣下一同畅聊起了蜀汉的国书。

    在场的有大将军丁奉,骠骑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

    大鸿胪张俨,光禄勋孟宗,右将军诸葛靓等也在列。

    其中大将军丁奉对于《闻鸡起舞》特别赞誉。

    “气度万千!”

    丁奉虽然不识字,却觉得刘谌有人主气象,或者蜀汉也会像吴国一样出现二宫之争!

    可孙休却不太感冒,毕竟刘谌的诗词与三国的语韵不对头。

    在这个时代引领风骚的永远是中原的文学风气,前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后有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孙休可谓是神往久矣!

    他想要成为的便是如曹丕、曹植一般的人物,两人无论是文学还是治理国家,都颇有作为。

    可惜偃武修文的孙休也未能处理吴国大族林立的问题。

    主要是即位初年,便在丁奉的建议下将孙綝等一干宗室全部杀了!

    这是好事,可年轻的孙休没想到后续的问题。

    杀了权臣是很爽,但是孙休没有从部曲中提拔私人,或者安排亲信去收服这些部曲,只是让张布掌握宫内官署,那就断了直接掌外兵的机会。

    几年下来也就表面的和平与兴盛的文学值得称道,于是便更加醉心文学了。

    这时,连骠骑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也称赞起了刘谌

    “不想汉国也能有北地王这般大气的宗室!”

    见到没人和自己心意相合,孙休不由的想起了能和他谈天论地的韦昭和盛冲。

    遗憾的是,因为张布忌惮韦昭这样的精明又意志坚定的人,便了插一手,到后来韦昭也未能得以入宫担任侍讲。

    下了值,张布和濮阳兴便聚到了一起。

    两人并非完全的庸才,但都是和孙休一样有志向、却脱离群众的人。

    曾经就有一个叫严密的都尉,建议修建丹杨湖田,建筑浦里塘。

    当时的孙休诏令百官相聚商议,都认为费工太多而湖田不能保证完成,只有濮阳兴认为可以成功。

    其实这也是善政,可问题是指挥不当就容易出问题。

    果然濮阳兴召集众多兵士、百姓前去兴修,工程所费人力财力不可胜数,士卒死的死、逃的逃,还有的自杀,百姓因此十分怨恨濮阳兴。

    濮阳兴因此失去了民心。

    “如今前线似有异动,魏国应有动作!”

    司马昭诏令一下,唐咨便在前线做浮海大船,这些事情两人还是能探查到情报的。

    “无需担忧,我吴国在大海上所向无敌,魏国也不是对手!”

    张布的话说的没毛病,这个时代吴国确实是水军第一!

    “且唐咨只造船,未练兵,更加无忧!”

    提及魏国,张布却突然问道

    “如今陛下已无即位初的雄心了,不知我吴国未来国运如何啊?”

    “骠骑将军还请慎言!”

    濮阳兴这么一说,张布也只能悻悻。

    不过,数日后,北地王的诗传到了孙皓耳中,他大赞道

    “北地王能有如此雄心,我亦不弱!”

    “我乃吴太祖大皇帝之孙,亦有为我大吴北伐中原之心!”

    孙皓不仅成了刘谌的粉丝,还禁止府中铺张浪费,学起了刘谌处礼贤下士。

    可惜孙皓做足了劲,关于他的名声却没什么变化,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能人辅佐啊!

    这让他想起了古代贤王必定有名士辅佐,而作为有志的宗室,孙皓将目光看向了吴县,他要为自己寻找一位幕中大臣!

    孙皓不知道的是,他的贤名在不久后还是被张布听到了,他倒是觉得与孙休相比,孙皓有志气!

    “乌程侯皓气概不凡!”

    吴国的领头羊已经歇了气,魏国这边却一阵暗流涌动!

    司马顺看着处于花天酒地的曹芳,心底涌出无限的悲哀。

    ‘齐王芳不如高贵乡公远矣!’

    失望的司马顺回到了家中,此时的司马孚和司马通已经将众宗室对比了一遍。

    算来算去,也就梁王曹悌和鲁阳王曹邕距离洛阳近,一个在雍州,一个在荆州!

    两人都是曹彰血裔,曹丕后嗣,选哪个都有依据,于是司马通便建议。

    “兄长,两边都可,不如两边同时下注!”

    司马孚也是这个想法,于是提议道

    “可由我之子司马翼与雅达之子司马顺分别辅佐!”

    两人算是司马氏中忠心魏国的后代!

    “善!我马上向子上(司马昭)提议,迁兄长之子为京兆太守!”

    京兆这地方时而属于司隶,时而属于雍州,现在又回到了雍州的怀抱。

    “司马顺可为南阳太守!”

    果然司马昭收到两人的请求后马上应允。

    他知道两人所求,不外乎在他篡位的期间上一道保险,保证司马氏的富贵,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而且宗室掌握在自家人手中,总比被钟会掌握好!

    为了提防钟会,司马昭可是狠狠了给他上了几把锁!

    比如杜预,便是镇西将军的长史,还有卫瓘,以监军的身份持节监督伐蜀大军,这等于钟会军中直接被司马昭监视!

    再有担任西中郎将、都督关中诸军事的李胤,就是司马昭监视雍州大族的耳目!

    此人还和陇西太守牵弘有亲戚关系!

    牵弘的大哥牵嘉和李胤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两人关系这么乱,主要是因为李胤的父亲早亡,母亲便改嫁了牵招,生了长子牵嘉,而次子牵弘则是庶出。

    李胤和牵弘关系也不错,所以此人和军中也有关系,可以很好的代替司马昭监视钟会!

    关中可是关键之地!

    钟会的父亲钟繇经略多年,保不齐钟会能借助家族的力量一呼百应!

    然而司马昭不知道的是,钟会的目标已经变了!

    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有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

    钟会秘密的找到了向雄,向茂伯!

    此人担任过郡主簿,曾经还事奉过太守王经!

    这份履历可不简单,王经是被曹髦礼待过的人!

    在曹髦被弑之前,王经就作为曹髦心腹,被告知了讨伐司马昭的计划,王经并没有同王沈、王业一样向司马昭告密!

    于是乎,他就被司马昭清算,获罪处死,而向雄这个耿直的汉子听闻后,直接在闹市为王经哭丧!

    不知是单独为王经哭丧,还是有为曹髦哭丧的成分,反正是感动了市集众人,然后毫无例外的,向雄因为过失入狱!

    当时的司隶校尉钟会听到后,果断把他从狱中捞了出来,并征辟为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

    之后向雄便成了钟会的死忠,可是在听到钟会的要求后,向雄还是不可置信。

    “明公,要我....?”

    这是钟会的第三策!

    此次伐蜀在占据汉中、消灭蜀国的情况下,他都有了应对之策,可如果失败呢?

    那就必须把朝堂搞混!

    钟会于向雄而言有活命之恩,而且钟会的要求并不算特别过分,向雄便应了下来,处理完这一切的钟会将目光放向了长安!

    那里将是他起飞之地!

    而此刻远在成都的刘谌也拜访了范长生,这一次他终于答应了刘谌的请求!

    刘谌一行也踏上了前往梓潼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