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嫪毐02嬴政还不叫爹 » 第30章 赵国雄起

第30章 赵国雄起

    赵国大将军李牧,在收到秦兵主力南下的消息后,马上进宫与赵王丹等商议对策。丞相廉颇也从练兵场上匆匆赶来。

    “李牧,这是怎么了,现在正是练兵的关键时刻。”

    李牧把情报传给廉颇。

    公子偃和郭开上次出使秦国有功,也被参加了这次密会。

    郭开被任命为客卿,也有提建议的权利。

    郭开此人虽然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但是头脑还是有的,善于抓住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

    看了情报,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过自己身份地位现在还很低,不敢抢李牧和廉颇的风头。

    在大家都要想对策的时候。

    赵王丹以为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李牧,你觉得秦军是进攻楚国去了吗?我们要不要趁机占领函谷关,灭了秦国。”

    李牧马上阻止,说道。

    “函谷关是大秦的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没有百万大军是打不下来的。我们赵国只有50万大军,老兵只有40万,还10万是新兵。肯定打不下来的。”

    廉颇却气不打一处来。

    “李牧,你应该是我们新兵的练兵场看看,看看老夫练出来的虎狼之师,保证可以以一当十。”

    赵王丹,也去看过,新兵在冰天雪地里训练,反而个个都是生龙活虎。

    “对,丞相,寡人也看了你练的新兵,确实是非常厉害,以后赵国的士兵都按这个标准来训练。”

    廉颇马上叩谢,趁着赵王丹高兴马上提出自己的要求。

    “大王,有个事情,还希望您能提供帮助。”

    赵王丹大笑道。

    “可以,只要能让赵国强大,能助寡人消灭秦国,一统天下,廉颇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廉颇脸色突然非常难看,还是厚着脸皮说道。

    “大王,10万劳军女,有8万已经怀有身孕,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还请大王定夺。”

    赵王丹一听就尴尬了,怎么把这个事情遗漏了啊!

    顿时皱眉不知道如何是好。

    马上把目光望向公子偃。

    公子偃立刻说道。

    “父王,儿臣觉得这是好事情啊!这些孩子如果生下来,将来必也是虎狼之师。应该好好抚养,作为我赵国一统天下的生力军。”

    郭开马上附和。

    “大王,大将军,丞相,小臣以为公子说的极是。丞相才练兵不足月余,就有如此成效。如果这些士兵的后代,从小就接受最严苛的训练,想必会成为真正的虎狼。到时候我赵国大军,必定天下无敌。”

    廉颇也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

    “大王此计甚好。”

    赵王丹喜笑颜开,似乎看到了赵国一统天下的美景。

    “哈哈,好啊!那寡人再给你征调10万劳军女。只是我赵国人丁不足,要是把年轻女子都征调了,恐百姓心生不满。”

    郭开马上献计。

    “大王不必担心,只要提高劳军女的待遇,只要他们怀上孩子,给他们军属的待遇。相信会有很多年轻女子自愿报名。只要不是强行征调,自然不会有谁不满。赵国的年轻男子,也会希望报名参军,也不用为兵员不足而烦扰了。”

    李牧一直以来都是在为掠夺燕国人口做着谋划。

    “大王,既然这样对我赵国有利,我觉得对燕国的奴隶政策应该修改一下。让燕国男子采矿和农耕,女子全部充军,这样对我赵国的人口繁衍影响就会小一些。”

    赵王丹再次大笑。

    “这个很好。”

    廉颇见劳军女的难题解决,马上谈起了秦兵南移的问题。

    “这次秦军主力全部南调,肯定是去对付楚国了。这是我们战胜燕国的大好时机,我建议计划应该提前。我们应该马上做好对燕国开展的准备,只要秦军被楚军拖住了,我们马上占领上谷郡。”

    上谷郡是燕国的门户,北边和南边都是燕国长城。

    上谷郡是山地,冬季行军困难,但确实进攻燕国的最佳跳板。

    100年来,赵国和燕国在上谷郡征战了10几次。

    燕国利用上谷郡山地,步步为营,让赵国没占到什么便宜。

    现在是冬季了,道路湿滑,行军困难,更不利于进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牧也想到了一条妙计。

    “我昨天刚从边境回来,发现治水已经结冰了。如果可以解决冰面湿滑的问题,治水就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可以直通燕国都城蓟城。如果速度够快,可以一举消灭燕国。”

    郭开的家乡附近正好有一条小河,也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过,对此也有自己的心得。

    “微臣儿时,曾经见过老人们,可以在冰面上滑行,速度不输于骑马奔驰。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冰面的光滑,出奇兵灭燕。”

    李牧也想过这个方案,只是治水的旁边有剧幸的10万大军守住了。

    “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必须拿下剧幸,在治水的拐弯处有一处关隘,叫做军山关。如果不消灭剧幸的10万大军,我们贸然偷袭,被被军山关的剧幸射杀。”

    廉颇也知道剧幸。

    剧幸也算是个厉害的将军,和赵国对战数次,各有胜负。

    但是剧幸有个特点,从来都不会避战。

    “剧幸此人心高气傲,我相信只是我亲自出马,必能引他出来一战。我再派出奇兵,直接偷袭燕国都城,一举占领蓟城。前后前后夹击,剧幸必败。”

    赵王丹热血澎湃,只要能吞并燕国。

    赵国的国力就会暴涨,秦国以后再也无无法威胁到赵国了。

    “廉颇你需要多少兵力,需要什么支持,寡人都答应你。”

    廉颇沉默思索,良久才回答。

    “至少需要40万大军,越多越好。”

    赵国只有50万大军,如果派40万给廉颇,那整个赵国就只有10万大军了。

    这样做的风险极大,如果秦国或者楚国突然派兵偷袭,赵国可能顷刻间就会灭亡。

    李牧对于防御邯郸也做了很多预案,其中也想到了这种情况。

    “大王,我以为此事可行。灭燕兵马绝对不能少于40万,必须一举成功,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一定要速战速决,如果时间拖的太久,楚国和秦国必会派兵增援燕国,我们就会前功尽弃。”

    赵王丹也知道,兵力少于40万,想灭掉燕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燕国虽然是弱国,但也有40万大军。

    10万在北方防御满族,10万驻守蓟城,10万驻守东部长城,10万是在军山关。

    40万赵军想要在冬季远征战胜40万以逸待劳的燕国军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也只有老将廉颇才有这样的底气,其他人肯定不敢这么做。

    “廉颇,我相信你能打败燕国,占领蓟城。可是只留10万士兵守卫邯郸,是不是太过冒险了。李牧,你有把握吗?”

    李牧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邯郸围困也想到了一些办法。

    “我是信心,可以守住邯郸半年时间。在前几次的邯郸保卫战中,我们邯郸城的防御加强了数倍。我建议这次继续加固城防,可以把邯郸城外继续修筑城墙,做为第一道防线。这样甚至可能守住1年之间。”

    一听可以守住1年,赵王丹这才下定决心,赌这一把。

    廉颇和李牧都是百战的老蒋,经验丰富,他们对于战场局势的分析,肯定是值得信任的。

    赵王丹非常清楚这一点,即使他心里还是害怕和心虚。

    但是为了能够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胆子也被迫大了起来。

    “好,那就这样办。”

    赵国国内马上开始了战备动员。

    按照具体的规划,分为2个战略中心。

    1个是邯郸,以防御为主。

    李牧率领10万赵国老兵,在此加固防御。

    李牧把为秦国采矿的80万民夫都征调了过来,另外还征调了50万壮年,一起修筑邯郸城墙。

    并把全国一半的人口和物资都搬进邯郸。

    并对所有的粮食等战略物资进行管制。

    严禁涨价,严禁私下交易,统一由军队管理和分配。

    另一战略中心是代郡,代城是进攻燕国的战略前沿。

    廉颇带领30万赵国老兵,和10刚训练的虎狼之师。在此驻扎,随时准备出发远征燕国。

    随军有30万劳军女,闲时照顾士兵的起居,战时充当后勤保障,也可以帮忙运送粮草。

    廉颇命令3000名赵国妇女,化妆成砍柴的模样,通过大山,偷偷到燕国搜集情报。

    此时的剧幸,也收到了赵国廉颇备战的消息。

    “哈哈!看来这次是本将军一战成名的大好时机。赵国经过多年战乱,肯定是兵力匮乏了,连女人都派上了战场。”

    但是廉颇毕竟有40万大军,也不是自己10万大军能够硬抗的。

    剧幸马上向燕王喜请求派兵增援。

    蓟城只有10万兵马,燕王喜派高绪率领8万人去军山关增援。

    另外抽调北方长城的5万人驰援军山关,由肖虎率领。

    东拼西凑也总算有了23万大军。

    如果只是防御,应该也够了。

    燕王喜,也担心蓟城的安慰,从东部长城抽调了2万人马,进驻蓟城。

    并在蓟城发布征兵令。

    在蓟城也勉强凑足了6万大军。

    燕王喜这才放心了。

    只是剧幸此人目空一切,和其他燕国大族向来不合。

    高绪和肖虎并不想真正的帮助剧幸防守关山军。

    而是分别在军山关附近的2个山头扎营。

    美其名曰,可以和军山关成掎角之势,这样军山关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实际上是想让剧幸当炮灰,难后自己见机行事,做后面的螳螂,抢占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