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项羽之子 » 第二十二章 兵甲

第二十二章 兵甲

    吴县,沙洲校场

    不少士卒站在台下看着台前的众人,眼神中充满羡慕,心中也有些失望,毕竟被挑出去就意味着有事做,有奖赏可以拿,还会当着几千人的面被表彰,那多让人期待啊!

    这时候尚武之风浓烈,大秦就以军功获爵攻取了天下,虽然项曾不是官方正统,不能给他们爵位,但是该有的东西不比大秦差。

    不见先前出去的众人,如今在校场时尾巴都翘上天了。连他们的家人收到送回家的奖赏后,那才叫一个得意,在左邻右舍的炫耀。

    至于说阵亡!

    有如此迅速上升的渠道,他们还在意吗?而且抚恤也不差,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想为自己家人挣一份家业!总比世世代代当牛做马,毫无出头之日好得多吧!

    财帛动人心,哪个时代都有人干着杀头的买卖,去博取拿仅有的出头机会,大秦才一统十余年,他们可没有身为大秦人的觉悟!

    项曾在台上看着他们如此热烈的眼神,继而对众人说道。

    “诸位,这次,挑选最勇猛的一百人,未上过战场的五千人都有机会,有能力的皆可上前,足够百人之后,想要参与的可以挑战先前的人。”

    他不担心会有士卒一拥而上,以他们纯朴的个性,也不会去车轮战什么的,大家一个锅里吃饭的同袍,不想被大家鄙视的话,恐怕没人会这么做,要是你敢,那人家一个伍、甚至一个什的人轮流收拾你,你也受不住不是!

    不过一炷香时间,就决出了最终的百人,让项曾都惊讶了,居然这么迅速!项曾还以为他们有的人至少也上去试试,没想到人家上去的就真的是试试,自觉不敌就会认输,而不是下狠手用力招呼。

    或许他们都明白,外出是要拼命的,不想自己受伤,也不想伤到同袍!

    这百人中原本的四十多个百户级别的军官,还剩下二十余个,也就是三年的老人有十几个被挑翻了,这让他们十分羞愧,毕竟他们跟着项曾三年了,不论经验还是体能都已经不错了。

    项曾倒是有些不在意,毕竟他们这些‘老人’的年纪还小,肯定是不如那些二十六七的壮年的,他们虽然看起来壮硕,但是骨骼肌肉什么的还差一点意思,而且他们这些长官都走了,下面的人就不好训练了!

    看着下面的人露出可惜的表情,项曾继而说道:

    “剩下的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几天我们要重新分配一下大家的队伍了,今天便休息一日吧,晚间大宴!”项曾

    “谢家主!”

    士卒们听到要重新分配队伍,有些茫然,却也有些兴奋,他们听说过大泽乡起义的事了,难道以后大家都可以战场上立功了,那家主当了王,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封侯拜将了!

    于是众人立马单膝跪地,拱手大喊道,脸上说不出来的兴奋!

    “散了吧!”

    “是!”

    ……

    “你说家主会怎么分啊?会不会让我们回家去种地啊!”

    “不会吧!”

    “虽然现在家里过得不错,但是发的粮食可没有在这里多,而且这里管饭,天天有一块肉!要是回去……”

    “是啊!回去还怎么立功!听说前次立功的,有人甚至发了两亩良田!”

    “真的?”

    “当然是真的!而且一亩地一年才交一斗粮食!”

    “早知道刚才就该上去拼一把的,就是战死了,家里也有十亩地啊!”

    “就你,连我都打不过,别到时候,真的让家里领十亩地了,我可不会给你收尸的!”

    “好啊!我记住了,到时候我也不给你收尸,反正家主会给我收的……”

    众人吵吵闹闹,勾肩搭背的回到了各自的宿舍……

    看着散去的众人,项曾想想还是明天带上陆伤再说吧,自己熟悉的就那百余人,其他的还是陆伤更熟悉一些,根据他们的特点也好分配一些,自己一个人的太累了

    ……

    项曾带着这百人离开沙洲校场,来到了工坊外面,打算给这百人配上铁甲和环首刀。

    前世的项梁叔侄杀了郡守,最后还是把郡守手下的士卒杀得胆寒,才收服了他们,但是现在……

    项曾也吃不准项梁叔侄是否会等到十一月,似乎是会稽郡守殷通得到了调令,命其攻打陈胜吴广等反贼,他反而想以此拥兵称王,割据一方!

    最后,信错了人,被招来的项梁叔侄斩首,夺了兵权……

    他们找自己借人是想干什么?难道是想直接反叛吗?项曾本来打算给他们五十人的,还有些舍不得,但是又想想他们要是失败了,自己这五十人就全没了,索性直接给他们最勇猛的百人,配上铁甲,应该也不会有太多损伤。

    派下兵甲之后,项曾让亲卫记下每个人的名字,和对应的兵甲号码,这都是刻在头盔内、护心镜里面、以及刀脊上的,这不仅仅是考察工匠们,也是防止他们弄丢或产生纠纷。

    工匠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孩子在军中,他们不会偷工减料,反而项曾还必须告诉他们铸厚了铁甲不利于战斗,否则他们可能会再添一些料的,至于私吞物品?连项曾出入都有人监视,何况他们,还要搜身检查的!

    众人走到工坊外,项曾对章离说道:

    “章离,这次就由你带队去会稽,直接听命于我叔祖项梁,你们一路潜伏,到了会稽,你先进城和我叔祖禀告,他会想办法带你们进城的。”

    “是!”\

    “记住,以你们的生命为主,可以拒绝他的命令,事有不谐你们可以杀出来,直接回到吴县,现在没谁能动得了我们!”

    “是!家主!”

    章离知道项曾争夺天下的志向,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早些时候,他们每次行动都小心翼翼,担心暴露自己的底细。

    可这次,家主居然为了自己这百余人,完全不担心暴露自己,章离不由得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要出差错,而且绝不会暴露!

    “你……”

    项曾看到章离的那决然的表情,就知道章离理解错了,解释道:“不要担心暴露,乱世来了,我们要露出獠牙,才能威慑其他心有不轨的家伙!”

    “呃……是!我一定安全带回这一百同袍!”

    “嗯,你和陆丙交接一下,让他负责守卫,和他说清楚一些!”

    “是!”

    项曾让人递过两套铁甲和刀兵给章离,接着嘱咐道:

    “还有,这两幅铁甲和环首刀,你交给我叔祖项梁。你们也要注意掩藏甲兵,不过若是出事,还是保命要紧……”

    项曾就像嘱咐出门的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对章离说着关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

    章离等人带着干粮走后,项曾有些担心,有一种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抱走的感觉,自己费尽心力训练的士卒,让别人去指挥,怎么也不放心,他害怕项梁会让自己的士卒当炮灰,担心他们会一去不复返!

    项曾还是有些不成熟,他自己外出行动都没那么细致的考虑过,有些万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弊病。

    项曾转身回到工坊,看着工坊挥汗的众人,招来章丘问道:

    “工坊这边造好的铁甲还剩多少?”

    “回家主,还有两千四百八十七套,不过剩下的铁料,最多能打造三百多套铁甲了。”章丘翻开册子说道。

    “武器呢?”

    “按您的要求都打造好了,库房还有环首刀三千,短匕一千一百,枪头两四百千,箭头万余。”

    “嗯,剩下的都打造环首刀吧。”

    “是!”

    “你准备一下,明天我会让人拿调令来取兵甲。”

    “是!”

    不得不说,项曾带领他们弄出来的炼钢法,还是比较好用的,起码锻刀的时候不用叠锻什么的了,只要一次锻打成形,覆土烧刃,淬火打磨就可以了,这极大加快了他们的速度!

    让原本三百于人的工匠,在八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时候、最集中、也最大规模的铁质武器制造。

    ……

    话说,项羽从吴县离开后,似乎是因为没有带着人回去,又或者是想等项曾送人过去,再回会稽,于是带这仆从就到了龙且家中。

    项羽在龙且家中呆了不到两日,章离便独自一人来到了项梁门前……

    “请问项公可在家中?”章离对门前的老翁问道。

    “不知您是?”

    老翁见章离气宇轩昂,以为又是一个前来投靠的侠客,略带敬重地问道。

    “在下吴县项公子门下侍仆—章离,奉我家家主之命,前来项公门前听用。”章离拱手道。

    “哦!原来是小公子家来的,请进!请进!家主叮嘱过,您来了就直接进去,家主如今不在宅子里,劳烦在客堂稍等片刻,我去找人告知家主。”老翁恭恭敬敬地请章离进门。

    如此行为却让章离有些摸不清了,他一个家仆值得如此对待?若不是先前打探过项梁无事,他都怀疑项梁已经没了,而里面已经埋伏好刀斧手,准备捉住自己了!

    其实也是章离被误会了,因为陆伤常年在外负责项曾的生意,项梁又眼馋这日进斗金的生意,想着以后起义了,其他几家肯定不敢再要分子,那这些分子,自己的侄孙会不会给自己?可自己又不能张口要,那肯定要和侄孙打好关系不是!

    所以,项梁担心项曾遇到事情会找自己帮忙,于是就让门子注意项曾的人会上门找自己帮忙,这才导致了章离有如此待遇……

    “你说项曾派人来了?”

    项梁正在和门客们在城外游玩,听到汇报有些惊讶了,难道项曾那边出事了?

    自己不是刚刚叫项羽过去吴县吗?坏了!难道是项羽惹事了,不会是他们父子俩打起来了吧!

    一想到这里,项梁有些慌了,项曾那小子人不大,心可黑着的!会稽各家折损在他手里的人可不少,项羽要是乱来,难保他一个小孩子不知轻重,搞出父子相残的事情来!

    “诸位,对不住了,家中有急事,我欲先走一步。”项梁想到这里,连忙起身告罪道。

    “项公何事?可要吾等相助?”

    众人听闻,骑马靠拢道。

    “不用,不用!小事,只是我那侄孙家里来人了,诸位继续游猎,我先走一步。”项梁闻言,半真半假地说道。

    他们都是项梁的门客,若项梁有事他们必然不能束手旁观,听闻是家事,大家也就没有多问,看着项梁的马匹消失在烟尘里。